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艾灸加综合疗法干掉痤疮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颜面及胸背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丘疹,或见黑头、粉刺、能挤出粉渣样物;重者出现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多见于青年男女。

痤疮中医称“粉刺”、“肺风粉刺”、“面疱”、“面粉渣”、“酒刺”、“嗣面”、“风刺”。俗称“青春痘”、“暗疮”等。


【病因病机】

1.血热偏盛  青年人生机旺盛,血气方刚,然而有些人因素体阳热偏盛,在生机活泼之际,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体表络脉充养,气血郁滞,因而发病。

2.肺胃积热  辛辣之品属阳暑热,偏嗜日久,更易助阳化热;鱼腥油腻肥甘之品,过食则中焦运化不周,积久亦可化生火热。积热循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故胸、面生粟疹且色红。

3.外感风热  感受风热之邪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如《诸病源候论》指出:“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嗣面者,云面皮上有滓如米粒者也。此由肌腠受于风邪,搏于津液,津液之气因虚作之也。”

4.气血凝塞  不洁尘埃或粉脂附着肌腠,使玄府不通,气血凝塞,或冷水洗面,气血遇寒凉而郁塞,以致粟疹累累。

5.血郁痰结  病情旷日持久不愈,使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灸蕴不解,化湿生痰,痰血瘀结,可致粟疹日渐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累累相连。

总之,素体血热偏盛,是粉刺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血郁痰结使病情复杂深重。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至今,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皮脂的淤积,毛囊内细菌、螨虫等微生物感染,内分泌因素,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雄性激素在痤疮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此外,痤疮的发病,与过食甜食、便秘、精神紧张、遗传因素、锌缺乏、气候闷热潮湿,使用化妆品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溴化物、卤化物、肾上腺皮脂激素、苯妥英钠、异烟肼等有关。

【诊断依据】

多发于颜面,尤其是面颊、前额、颏部,亦可见胸背等处。初起为芝麻到绿豆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的丘疹,与毛囊一致,顶端日渐呈现黑头粉刺,可挤压出黄色粉渣样脂栓。也有的丘疹顶端呈灰白色或白色,毛囊开口不明显,不易挤出脂栓而称为白色粉刺。伴有感染,可出现炎性丘疹及脓丘疹。皮疹散在分布,部分患者皮疹扩大成黄豆大或蚕豆大小,呈暗红色,消退后形成瘢痕疙瘩。少数病变可成为结节囊肿,深居皮下,可略高出于皮肤表面,红色或暗红色,大的囊肿表面有波动感。愈后留浅凹坑壮疤痕。结节、囊肿损害一般仅见于男性。常伴有面部、头发油腻,毛孔扩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但是由于影响美观而心理负担往往较重。吃刺激性食物、脂肪多及甜食可加重皮损,部分女性患者皮疹可在月经前加重。


【辨证论治】

1.肺经风热

症状:丘疹色红,或有痛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清肺散热。

治法:

(1)内治法:

①药物法: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10g,桑白皮10g,黄芩10g,栀子10g,野菊花10g,黄连10g,赤芍10g,白茅根30g,生槐米15g,苦参10g。

有脓疱加公英、地丁;口渴加麦冬、玉竹、生石膏、知母;便干加大青叶或生大黄。1日1剂,日服2次。

②饮食法:枇杷薏苡仁粥:生薏苡仁100g,鲜枇杷60g(去皮核),枇杷叶10g。先将枇杷叶洗净切碎,煮沸10~11min,捞去渣后,纳入薏苡仁煮粥,粥熟后切碎枇杷果肉,放入其中搅匀。

(2)外治法:

①灸法:取穴曲池、合谷。方法:温盒灸。温盒灸曲池10~15min,雀啄灸合谷10~15min。取穴大椎、曲池。方法:隔姜灸。隔姜灸大椎10~15min,再隔姜灸曲池10~15min。


②药物法:外擦剂。颠倒散(《医宗金鉴》):大黄、硫磺等份。研末,用凉开水或茶水调敷,每日1~2次。或配成30%的洗剂外擦,每日晚上涂擦。

2.湿热蕴结

症状: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通腑。

治法:

(1)内治法:

①药物法:茵陈蒿汤加减。茵陈30g,栀子、黄芩、益母草、大青叶、白鲜皮各20g,大黄、甘草各6g。每日1剂,日服2次,水煎服。

②饮食法:凉拌三苋。鲜苋菜100g,鲜冬苋菜100g,鲜马齿苋100g,调料适量。将三物分别用开水焯至八成熟,捞出后浸入冷水中5~10min。取出控去水,切断,入调料后拌匀后即可。

(2)外治法:

药物法:

外搽剂:五倍子膏:漏芦30g,五倍子30g,黄药子30g。上药研为细末,白蜜和匀,贮瓶备用。夜卧调涂面部,次晨温米泔水洗去。

3.痰湿凝结

症状:皮疹结成囊肿,或有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脉滑。

治则:消痰软坚,活血化瘀。

治法:

(1)内治法:

①药物法:

化瘀散结丸加减:当归6g,赤芍6g,桃仁6g,红花6g,昆布10g,海藻10g,炒三棱10g,夏枯草10g,陈皮10g,炙半夏10g,益母草12g,金银花12g。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复方三花丹芷汤:月季花5g,腊梅花10g,丹参15g,血竭3g,黄芪20g,山楂12g白芷、七叶一枝花、土鳖虫、三棱各9g,郁金、法半夏、甘草各6g,水煎服。

②饮食法:桃仁山楂粥。桃仁9g,山楂9g,贝母9g,荷叶半张,粳米60g。先把前4味药煎成汤液,去渣后入粳米煮粥。每日1剂,日服3次,共服30天。


(2)外治法:

外搽剂:去斑膏。大枫子仁、杏仁、核桃仁、红粉、樟脑各30g。先将三仁同研极细,再加红粉、樟脑一同研细如泥,如太干,加麻油少许调匀。每晚于患处搽1次(先涂小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脓肿、囊肿、结节较甚者,也可敷黄金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志礼教授治疗痤疮经验
我的【读书笔记】
中药人工周期法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的体会
痤疮的诊疗方法
痘在脸上,痛在心里,中医为你揭开长痘谜题
「刘涛峰主任」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