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条古道,两个帝国:街亭战役与陈仓古道

三国烽烟已经飘散了近1800年,我们作为千年之后的时空旅客,或许已经我们无从知晓在亘古未变的清冷月光下是不是有着一个那么一个人,用一只笔将那些尘封已久并且不为人知的故国往事交付于青史漫谈,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秦时明月一次又一次见证了帝国及文明的兴衰起伏,在这里我想邀请大家加入我们一起见证那些被清冷星光与尘封古卷所掩盖的过去。

今天为您带来的是《“陈仓渭水道”与街亭战役考-徐曰辉》,通过对于一条不为人知的小路为您展现帝国争锋背后的奥密。

——小麦ll

街亭战役与古路

“陈仓渭水道”是一条存在于新石器时代的关陇通道,该道东起关中的陈仓(今陕西宝鸡) 西至陇右的上卦(今甘肃天水),傍行于渭水漕运,比渭水北岸的陇山道要艰险的多,因而史称 “狭道”。虽然史书对该道的记载不多,但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动乱的三国时期。

蜀汉建兴六年 (228年)二月,诸葛亮首次北伐。三月,蜀军在陇右占领了武都、祁山、西县、天水、南安之后,便 受阻于魏雍州剌史郭淮据守的重镇上卦和游楚坚守的陇西郡,形成数十天的胶着状态。为了争取时间,完成对上卦、陇西等地的战术攻击,诸葛亮派出以马谡为主将,王平、高详、李盛、张休、 黄袭为副将的万人大军渡过渭水,抢先控制街亭(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东北陇城镇一带),组织防御战役,意图洛西援的魏军阻隔于街亭以东,使之无法援救上卦、陇西等地,保证主战场的攻击时间。遗憾的是马谡不执行诸葛亮事先制定的作战计划,擅自“违亮节度”,更改作战方 案,“舍水上山,举措烦挠”,结果大败于街亭,使最有希望的首次北伐以败北而告终。

街亭战役为何会惨败,1700年来人们都认定是马谡失职与诸葛用人不当,这种看法未必有错,但仔细研究街亭战役的全过程,就会发现对“陈仓渭水道”的控制权曾起到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

街亭战役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在战役发动之前,有一背景信息被决策者长时期地遗忘了,这就是从上卦通往关中的“陈仓渭水道”。因为魏雍州刺史郭淮正是利用该道与关中 取得信息联系,并在完成对街亭战役的攻击时,率先打击据守在马谡侧翼的列柳城守将高详, 为张郃总攻马谡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没有郭淮的有力配合,张郃能否拿下街亭,尚在两可。而沟通与张郃及大本营的信息通道,正是不为人们注意的“陈仓渭水道”。

天水的交通情况

“陈仓渭水道”作者于1985年提出的,当时未能展开讨论。今天,在展开讨论“陈仓渭 水道”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街亭战役时以上到(天水)为中心的交通概况。

三国之际从上却通 往关中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在渭水之北,一条在渭水之南。渭水之北这条道路,北经秦安,或 经清水抵张川县,然后翻陇山(陇抵、陇坂)至陕西陇县人关中,这是自周代以来出入关陇的交 通要道,本文称之为“陇山道”。渭水以南的这条道,是条人们不大注意的小道,它东经吴砦(三 岔)至陈仓,本文称之为“陈仓渭水道”。由上卦南下汉中入蜀,本文称之为“陇蜀道”。“陇蜀 道”从上却至汉中区间也有两条路可走。其西道经礼县、略阳至汉中;东道则经麦积山、两当、凤县至汉中。另外从“陈仓渭水道”的吴砦(三岔)向南可至利桥,再沿红崖水抵两当,可与古老的 故道相接,至凤县入四川。

从古代交通看,天水处在“陇山道”与“陇蜀道”的交汇点上,而“陈仓 渭水道”则是联系这两条干线的纽带之一,十分重要。落实到街亭战役,就发生在古老的“陇山 道”西段,因为街亭正是扼守在西段的要塞之上,诸葛亮之所以要精心组织街亭战役,其战略目 标之一,就是要争夺出入于关中的干线“陇山道”的控制权(参见图1)。

从图1我们看到“陈仓渭水道”是一条傍行于渭水漕运的古老通道。它东起关中的陈仓(今 陕西宝鸡),西至陇右的上郜(今甘肃天水),全长200多公里。该道穿行于西秦岭之中,虽然狭窄,却是出入关陇的最为近捷的交通线。

渭水道的早期运用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魏夏侯渊讨马超,平复氐、羌、 胡反叛,派张郃先行,就是从该道急速进入陇右的。《三国志·夏侯渊传》载:

十九年(214),赵衢、尹奉等谋讨(马)超,娄叙起兵卤城以应之。衢等谲说超,使出击叙,于后尽杀超妻子。超奔汉中,还围祁山。叙等急求救,诸将议者欲须太祖节度。

渊曰:‘公在邱,反复四千里,比报,叙等必败,非救急也。,遂行,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从陈仓狭道入,渊自督粮在后。郃至渭水上,超将氐羌数千逆舒。未战,超走,舒进 军收超军器械。渊到,诸县皆已降。

长安城(西安)

通过上述记载,我们得知“陈仓渭水道”是条沿渭水行止的“狭道”,该道不仅是往来于关陇间的 民间小道,而且可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军事行动,这一点与经街亭出入关陇的干线“陇山道”颇有 不同。情急之下选择该道,其目的就是取其捷近,能出奇不意地打击敌人,所以马超“未战”而 走。历史记载这条狭道能容步骑五千人行进,说明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历史,至少在张创等进兵 之前这条交通线就已经存在,张郃进兵只不过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文献记载罢了。

魏国不为人知的王牌

“陈仓渭水道”在街亭战役实施的前后过程中,始终是魏国控制的一张王牌。战前,蜀军兵入陇右,但在出入关陇、陇蜀的交通线中,仅据有“陇蜀道”一条线,而“陇山道”和“陈仓渭水道” 均掌握在魏军手里。街亭战役实施之初,蜀军渡过渭水抢占了街亭,据有了“陇山道”中陇山西侧的一段(见附图1),而陇山东侧依旧在曹魏国土之内。街亭战役的失败,使“陇山道”全线归 魏,蜀军只剩下出入西秦岭的“陇蜀道”一条交通线,造成部队无法向东运动的“进无所据” 之 态势,所以只能迅速退兵汉中,免遭魏军的乘胜打击。

在冷兵器时代,交通对于战争的胜否举足轻重。《尉缭子》称:

故凡集兵,千里者旬日,百里者一日,必集敌境。卒聚将至,深入其地,错绝其道, 栖其大城大邑,使之登城逼危……。

依据基本的军事原则,我们在考察街亭战役中蜀军失败的诸多因素里,未能控制“陈仓渭水道” 是其中的关键之一。依文献记载和实地踏勘得知,扼守“陈仓渭水道”的重地分别为:上卦(今甘 肃天水)、广魏(今天水市东社棠镇)、吴砦、陈仓(今陕西宝鸡)。上卦,在三国后期的蜀魏战 争中十分重要,晋代时便为天水郡治。公元228年诸葛亮首出祁山,雍州剌史郭淮偶然到天水、 南安一带视察,听见诸葛亮到来的消息后立即放弃天水郡而进人上到,固守待援。

郭淮为什么 要放弃天水郡(治地今天水市之甘谷县东南)而进驻上卦(今天水市)呢?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上 到扼守着通往关中的渭水漕运和“陈仓渭水道”。这位“方策精详,垂问秦、雍”的郭淮进入上 卦后,使上卦东边30公里处的广魏郡得到巩固。如附图所示,上郵与广魏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如二虎把门,牢牢地控制渭水漕运和“陈仓渭水道”的西部入口,使蜀军无法接近。而该道最东边的入口陈仓,则由魏军把守,整个渭水漕运和“陈仓渭水道”归魏所有。所以,在诸葛亮首次北 伐中,关中与陇右的运输与信息传递始终是畅通无阻的,它为张郃反击蜀军的胜利创造了条 件。反之,蜀军虽占有天水、南安二郡,却未能控制至关重要的关陇交通线,因而给上卦的郭淮留下英雄用武之地。

由于蜀军围攻上卦,陇西多次不克,无法接近“陈仓渭水道”,使战争陷入胶着状态,打破了 诸葛亮远兵速战的构想,十分被动。为了改变僵局,尽快打开“陈仓渭水道”与“陇山道”,诸葛亮 作出决策,派马谡等6员大将据守街亭,阻敌于城下,争取更多的时间,以完成对上刦、陇西的攻击。

按照预定方案,只要马谡能守住街亭,拖住魏军西援的速度,保障对上卦、陇西诸地攻击的得手。如是,便使陇右从东到西的广魏、上却、天水、南安、陇西五地 联成一片,“陈仓渭水道”亦置于蜀军控制之下,占有顺流东下之势。然后再腾出手来率大军北 上,解决吸于街亭城下的西援之敌,彻底据有“陇山道”和“陈仓渭水道”,打通出入关陇的交通 线,分兵进击东入关中。这就是诸葛亮“平出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的战略构想。但是,上卦、 陇西魏军的顽强抵抗,街亭三五天即丢失,才使原定计划彻底落空,留下千古遗憾。

不可忽视的地理态势

朱大渭、梁满仓在分析诸葛亮兵出陇右时说除了军事上、经济上的意义以外,陇右对于 进攻关中还有地理上的优势。从汉中直攻关中,要走幽谷栈道,粮食转运十分困难,而从陇右进 攻关中,水路有渭水顺流而下,陆路有关陇古道直达关中,没有什么天然屏障”。这里有两个 问题,一个需要研究,一个需要补充。

其一,兵出陇右既然有如此有利的条件,为何最终还是选择了从汉中直攻关中,相持于五丈原,而不是兵出陇右。我以为诸葛亮在调整对魏战略时,并无胜算把握,故而游移于关中、陇右之间徘徊。既无专一出兵方向也缺少分兵合击的计划,这才是 合理的解释。其二,关陇古道穿行于高矗的陇山之中,本身就是阻隔关中与陇右的最大自然 屏障,张衡称“陇坻之隘,隔阂华戎”,就是最好的说明。陇山道中像老爷岭、固关、长宁驿、咸 宜关等比比皆是。古歌谣唱道“陇头流水,呜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则是真实写照。

当我们弄清关陇古道的基本情况后,看到朱、梁二先生所言从陇右入关中水路顺渭水而下 十分正确。事实上渭水漕运在当时非常发达,魏延在诸葛亮北伐前的出征会上就说若兵出子午谷,长安守帅夏侯闻讯“必乘船逃走”,指的就是渭水漕运。史念海先生在《论西安周围诸 河流量的变化》一文中有精当的论述,兹不赘言。渭水漕运实际上是从天水开始的,直到宋代 开封宫室所需木材就是从陇山中采伐,从天水通过漕运到河南的。

《宋史·高防传》称秦川(今 天水市)知府髙防和雄武军节度使温仲舒在天水一带负责采伐,“获大木万本”,而张平“监市木 秦、陇”,以每年“春、秋二时,联巨按,自渭达河,历砥柱集于京师,期岁之间,良材山积”。街亭 战役期间,渭水漕运及“陈仓渭水道”正是作为上郵一线魏军的补给线,才使得蜀军陷入被动的。

战略支点与交通线

街亭战役开始,上郵的战略作用得以充分显现。《三国志·郭淮传》载:

太和二年(228年),蜀相诱葛亮出祁山,遣将军马谡至街亭,高详屯列柳城。张舒击谡,淮攻详营,皆破之。

由此可见郭淮据有上郵,控制着“陈仓渭水道”,保障了信息的畅通及物资给养的支援,所以当 张郃率5万人马对马谡实施攻击时,郭淮有足够的能力配合张郃切断并消灭马谡的侧翼守将高详,从而保证了张郃主攻的胜利。从街亭战役的实战分析,郭淮放弃天水郡(今天水市甘谷县 东南)抢先进驻上到,其目的就在于控制渭水漕运和“陈仓渭水道”,实为髙明的战略举措。若没 有渭水漕运和“陈仓渭水道”为郭淮的支持背景,也就不存在配合张郃的军事行动,如是街亭战 役之胜否必将另外写定。

未央宫复刻图

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很多,既有战略方针、战略措施以及重要的战役指导和战役布势等, 但交通作为重要的支撑点,其作用是不容许忽视的。街亭战役的胜利,从一个侧面讲,就是魏军 控制着渭水漕运和“陈仓渭水道”,贏得了信息的畅通和给养的支持。反之,蜀军布势之失误,则 在于未能切断上却、广魏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与关中(当时魏明帝已坐镇长安)联系最密的 “陈仓渭水道”。这一重大的布势失误,是直接导致街亭战役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今天讨 论“陈仓渭水道”的历史作用,其意义也正在于此^

致读者:

学史并不能有助于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待遇,因为我们知晓的一切不过是人类安然逝去的过去而已,现我们并不能知晓如何获得现世的安稳以及未来无限的可能。

但正如格言所言:未来源自过去。只有当我们知晓过去曾经犯下的过错以及为什么,我们才能在宇宙这样近乎无尽的时间与空间的组合中找到我们的道路,学史之目的不在于创造未来,而是避免过去。

这也是我准备为大家带来的,一群历史的观察者对于那些人类历史中最伟大、最黑暗时刻的观察理解,我会为您带来百家学者对于历史的最新观点,欢迎订阅、转发,爱你们。

我们不是历史创造者,只是观点的搬运者,述而不论才是我们的宗旨,因为只有当百般思潮如同风云过后依然沉浸在你脑海里的真实体悟才会是您血肉的一个部分。

——EBKU书评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街亭考证之二
诸葛亮故意泄露孟达谋反的消息?这只是第一步——第一次北伐(2)惊天赌局
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会成功吗?情况并不乐观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街亭到底重要在哪?其实现在没几个人搞明白过
UC头条:假如不打夷陵之战, 刘备75万大军能否一举拿下关中和长安?
解答:为什么马谡必须死? | 刘三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