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古代想考个进士有多难

        非常难,比今时今日,考一个名校的博士还要难。

1、难点一,录取比例,太少了。

唐代录用进士,唐初全国每年3~5人,唐中期20人左右。平均宋代每年70多人(3年一届),清代科举每年100多人(平均2年一届)。比较的依据是“录取率”,以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展示内容为依据。全国平均下来,375万个读书人中才能考中一个进士。依据地方志统计,古代科举成绩较好的福建泉州,平均60万个读书人才录取一个进士。

2、难点二,需要花的钱,太多了。

投身科举事业,购书、游学、请老师,往来考试的费用都非常高。古代人工造纸印刷成本非常高,宋朝一本书均价2贯,约800~1200人民币。没有几十万,买不到一套完整的教材及参考书。一个士子每年要花费1~2月在路上,到州府、到省会参加岁考、道考、科考、乡试。还要与其他城市士子进行文会(重要的学术交流、学习交流),所需的路费、餐饮、车马交通费都非常巨大。历史上中进士平均年龄35岁,一个人35年没工作,一大家子人坐吃山空,等他考进士,家中不是富裕之家,或者没有全族、全村、整个宗族的资助,是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

在古代想考个进士有多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的科举
何谓进士?历代进士有多少?
中国科举制度
行卷及温卷
草人文稿:何谓“进士”?
连中三元的“学霸”宋痒,书作清淡飘逸纵情挥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