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孤雁入(出)群格”——中国文人的愚昧与虚伪之活生生的写照

“孤雁入()群格”——中国文人的愚昧与虚伪之活生生的写照

我在《诗词入门》中说过:诗词起句的首要责任是入境而不是入韵。起句要紧的是尽早地将读者引入作者所创造的情境、意境中来而产生共鸣,潜移默化是其作品亲和力的关键所在。而起句入韵则又能自然而然地导入韵律,让读者无须思辨就能识别该作品的韵律系统而轻松感受诗词的声律美,所以,起句入韵只是为强化韵律而所为。起句入境、入韵原本就是两件事,如何做这两件事其目的及功能泾渭分明,轻重不能倒置。所以,为了尽可能开发起句入境的功能,就该给起句尽可能地减压,于是就有了起句可以不入韵的自由环境,唐诗宋词都概不例外。

于是,律诗起句不入韵是诗词艺术中的一种自然形态,而这种形态果然是自然的,只能是起句以仄声收尾(一般不谈仄韵律诗)而自然不入韵。按文明发展的自然规律来看,那些律诗的许多格式不可能是一夜之间同时产生的,必须是在某个基础之上继承、发展和创新所形成的系统。如此说来,律诗的本原格式只能是起句为仄收模式,起句为平收的格式应该是在诗词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所创生的,并由此生成了唐诗宋词句法中,句式平仄转换的基本规则。按传承与创新的基本原则,起句为平收的自然也可以不入韵(习惯使然),也可以入韵(创新使然)。但起句为平收却不入韵,这就会有碍于读者自然识别诗词作品的韵律系统,影响读者对作品的声律感受,所以大多数诗人都不会选用这种平收而不入韵的模式创作律诗。继而,人们将这些基本原理应用于唐词、宋词的创作当中,就有了平仄韵转换和增减韵脚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也都是遵循“自然”这一基本原则所创生的。

至于律诗第二句用近韵的情况,可能产生于两种背景;一种情况自然是作者的失误——作者在此处脱韵了;第二种情况则可能是当时诗韵并没有一个规范的或标准的韵律系统,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自然就不能按照后来才产生的规范的韵书比对而指责其“脱韵”了!尤其是第二种情况,还可能因为效法名人而产生的“脱韵”作品更多。麻烦的是,后来一些好事者将这类诗作收集起来做伪证,于是就有了后人美其名曰的“孤雁出(入)群格”,真真可笑!放着规范模式不用,硬是要去走旁门左道,也能谈学问?何况守住韵脚比用近韵去凑合要难了许多,进而,这种跨韵模式实际上只是扩大了韵脚范围,使得押韵更宽而更容易,是为能力低下排忧解难。如此说来,“孤雁出(入)群格”有何艺术可言?

中华文化中有个很可怕的毛病,就是有许多人特别喜爱而且还特别能够将古人或名人明显的失误美化成精美艺术,而且还乐此不疲,诗书画印以及音乐界无不如此!“孤雁出(入)群格”仅仅只是在诗词艺术这个领域所鲜活体现的中国文人的愚昧与虚伪,长此以往,以此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量制造垃圾也成为了一种文化,因为这种文化的泛滥成灾和此类垃圾的大量囤积而臭气熏天,才会使得许多国人缺少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使得许多年轻人感觉“对中华传统文化想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

文化应该让美与丑自然分明,而不是对歪门邪道“兼并包容”。若是将丑恶包装成“美”,那么“美”便是“丑”了。

还有人说:“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格”。我自然不敢苟同。持这类观点的人自然都认为七律是在五律的基础上添字而创生的。既然如此,问题就简单了。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必然是继承、发展而创造,这三项都必然守住一个基本原则:基础不会改变而断无颠覆的道理!再者,所谓正格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最初的,二是规范的。按诗词发展史来评判,若七律真是从五律发展演变而来,何谈正格?正格不是按作品的多少数量评判的!无论是研究诗词艺术还是研究诗词发展史,同样都要尊重自然规律,语言文学艺术同样不可能脱离自然规律,即便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时不时地会违反了自然规律,但终究还是要回归的,时间才是最后的评判者。

其实,就诗词艺术而言,对唐诗宋词说正格原本就毫无意义(除非要争知识产权),换句话说,唐诗宋词原本就没有什么正格、偏格之分,所有被人们认可的格式都必须符合语言艺术的基本原理,相互之间无非是依照诗词声律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互为转换或演变而创生的!弄懂了这些基本原理,便可精一式而通其它(甚至是精律绝而通宋词元曲),于是才可能善于变化而不死板,才不会觉得格律是一种约束,自然就不会缚手缚脚地拼词凑字。这时你再同我谈诸如诗写情、诗写意之类的话题方才可听或可信。对于诗词创作而言,纠结于诗律或词式的正格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知识】【古典诗词概述】
宋词押韵的特点是什么?
09A龙风第四期高研班讲义(第九课)
总结诗词常用的几种特殊用韵、诗体和写法
古韵诗词三首
跟我学写格律诗(6)格律诗写作及自检须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