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叶挺将军《囚歌》与赞叶挻将军的诗词


“他的诗就是他自己”

 ——读叶挺将军《囚歌》

 


叶 挺


  1942年夏秋间,狱中的叶挺度过了一年半的囚徒生活,但意志依旧坚定。1121日深夜,叶挺在囚室面对昏黄的灯光,回顾自己的革命历程,联系眼前国民党高官厚禄的诱惑,不禁感慨激昂。他挥笔写下了《囚歌》,以表达自己傲雪青松般的意志和坚贞不屈、斗争到底的决心: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以形象的语言,把囚禁在牢狱里的受难者的自由与尊严被分离的景况直陈出来。一方面,反动当局绝对不允许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节操和尊严;另一方面,他们又千方百计诱惑受难者以尊严的丧失换取行动的空间。随后的“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寥寥八个字,把反动派的狰狞嘴脸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从来就不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士可杀不可辱,这早已是自古以来志士仁人们遵循的法则。“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诗人高傲地拒绝着反动派的诱惑。自由诚可贵,然而,失去了尊严的自由,又怎能俯就?被囚的勇士依旧是勇士,而自由的畜牲,永远是畜牲。自由的精灵被隔绝在高墙之外,受难的人们时时渴求着自由的温存,却无法与之结合。牢狱从来就不是梦幻情调的温床,阴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现实。弱者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骨气将在这里彻底消融,强者的凛然正气却可以在这里得到张扬。“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结尾,慷慨而悲壮。

  对于自由的信徒,革命的斗士,死亡并不可怕。他们明白,在被囚的那一刻,他们已与死亡比邻而居。志士的被囚,可能是他们整个抗争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们无惧死亡,甚至乐于把这视为生命中的最后辉煌。叶挺高歌“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便大有此种意味。

  这首诗发表在刚刚创刊的《维民周刊》第四期上。郭沫若在《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中曾如此评价:“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郭沫若称颂《囚歌》说:“这里燃烧着无限的激愤,但也放射着明澈的光辉,这才是真正的诗。……他有峻烈的正义感使他对横逆永不屈服,而同时又有透辟的人生观使他自己超越在一切的苦难之上。五年的囚禁生活,假如没有这样的精神是不能忍耐的——然而希夷征服了这一切。”

  叶挺出狱后,于194648日飞往延安,飞机在黑茶山失事。事实也正如诗人自己所预言的,叶挺逝世后,他的英名彪炳史册,永垂不朽。郭沫若在《为多灾多难的人民而痛哭》的《哭希夷》一则中写道:“没想到你今天竟真的'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了。我发表你的诗,朋友们说那竟成了你的'诗谶’,不错,你的诗,天天都在我的脑里盘旋,——我也愿意发出同样的一个'诗谶’。永远,永远,永远盘旋到我这一低能幸福者,也'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的一天!”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胡作霖曾为《囚歌》谱曲。19491127日,当听到解放军向重庆进军的隆隆炮声时,这位身陷渣滓洞的铁窗歌手一边指挥,一边领唱:“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难友们齐声合唱:“……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在悲壮的歌声中,一批批志士从容地走出牢房。在敌人嫌屠杀进度太慢改用冲锋枪向牢房密集扫射时,胡作霖挺身面对飞射过来的子弹,又一次高唱《囚歌》。他的胸膛已经被子弹穿透,他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牢门,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掩护难友们从后窗突围……

  读将军的《囚歌》,遥想先辈的峥嵘往事,感奋之情溢于言表。于是,我也创作了散文诗——《伟人叶挺》,以表对将军的崇敬之情:

  黑暗的囚室,托起铁镣响起的晨钟,满腔正气在炮火映红的信念里盛开;一曲《囚歌》,凝着恒久的渴望,将共产党人累斩不绝的豪迈放飞在天地间。

  军号声声,笔直的枪刺横过北伐的洪流;如虹的气势,跨越贺胜桥和汀泗桥的火舌,让铁骨铮铮的肝胆,凝聚成锋锐的光芒,刺穿黑夜编制的死亡。

  赤胆、钢枪与诗魂,铸造着长城坚实的基座;

  奋斗、不屈和永生,澎湃着黄河怒吼的心声!

  将军高贵的头,永远昂扬着民族的气节。刀光剑影的血色,灼热一种深深的印痕,贴着南昌城不朽的箴言,书写共产党人饱满的精神和信念。

  于是,在军歌的激昂里,伟人叶挺英武的身躯,至今仍在奋勇向前冲锋……  


操笔文房善画龙


——浅析叶挺在狱中给郭沫若改寿联的短信


     陈列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中的叶挺写给郭沫若的亲笔信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第二展厅橱窗里,陈列着叶挺将军在狱中写的诗歌、书信等手稿,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凝视。其中有一封给郭沫若改寿联的短信,让人感思良深。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沫若兄:

    在囚禁中与内子第二次聚会,彻夜长谈二十四小时,曾说及十五日将往祝郭沫若兄五十大庆,戏以香烟罐内圆纸片制一“文虎章”,上写:“寿强萧伯纳,骏逸人中龙”两句以祝,别后自思,不如改为下两句为佳:

    寿比萧伯纳,功追高尔基。

                                                             叶挺

                                             卅一、十一、十四渝郊红炉厂囚室中

    这封不同寻常的短信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国民党顽固派囚禁在重庆监狱里写给郭沫若的,是年为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即1942年。

    在这之前,叶挺夫人李秀文第一次探监时,曾将叶挺在狱中手制的一枚“文虎章”带出并设法转赠给郭沫若。这枚“文虎章”是用一个香烟罐内的圆纸片制成的,正中用钢笔横写着“文虎章”三个字,周围环绕写着“寿强萧伯纳,骏逸人中龙”十个字,背面写着“祝沫若兄五十大庆,叶挺”。此后,李秀文用红丝线订上佩绶,还用红墨水加上边沿,使其更加亮丽。对于这件再简陋不过的贺礼,郭沫若接到后感叹地说:这样一个宝贵的礼物,实在使我怀着深厚的谢意和感激,我感激得涔着了眼泪。

    “文虎章”送出后,叶挺在狱中来去踱步,反复琢磨,认为这寿联在用词上还有欠妥的地方,旋即找来一纸片,写了以上这封短信。过了不久,郭沫若从李秀文手中接到这封短信后,又高兴,又感动,连连称赞改得好。当时一位来宾看后赞叹地说:“将军非徒知战马,操笔文房善画龙。”大家一齐点头称是。

    叶挺和郭沫若之间的友谊完全建立在志同道合的理念上。1926年夏,郭沫若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与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叶挺一起讨伐北洋军阀。1927年他们又一起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郭沫若因写了著名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被通缉,不得不再次流亡日本。这期间叶挺也因领导广州起义失败,受到党内不公正的责难和共产国际的冷遇,被迫流亡到德国、法国等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又相继回国投身抗日报国。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郭沫若任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成为国统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在武汉大和街26号新四军办事处,叶挺与郭沫若交谈之间,叶挺说自己很喜欢《论语》中孔子的两句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郭沫若随即挥毫将这两句话为叶挺写成一幅中堂挂起来。

    多年生死与共、报效祖国的经历,使他们结下了至亲至爱的革命友谊,现在广为传颂的《囚歌》就是1942年11月21日叶挺在集中营里手书并托夫人李秀文转交郭沫若保存下来的。郭沫若50寿辰,作为同志加战友的叶挺当然要表示祝贺,即使身陷囹圄,哪怕只言片语。



     右起:叶挺、张发奎、郭沫若、陈铭枢、黄琪翔

 

    本文中的“文虎章”,是民国五年北洋军阀政府在修订《陆海军勋章令》中设置的“文虎勋章”,以嘉奖有功于社会和有功绩的事业者。叶挺借此表示对战友郭沫若的敬重和嘉勉。透过纸片,我们不仅看到叶挺将军知识的广博和对郭沫若的情深意笃,更为绝妙的是对寿联不失高雅的自我修正。原上联“寿强萧伯纳”中的“强”字含有优越、超出之意,把“强”字改为“比”,“比”是比配之意,两个字都蕴藏着题联者的美好祝愿,但改用“比”,更通俗易懂,也符合汉语言的使用习惯。“寿比萧伯纳”,以萧伯纳来比郭沫若,自然是非常贴切的。萧伯纳(1856—1950)是英国著名的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51部剧本、5部长篇小说和几百篇论文,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3年曾访问中国,在上海受到了宋庆龄、鲁迅等中国进步文化人士的欢迎。而郭沫若是一位投笔从戎的革命战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越的著名学者。在郭沫若50大庆时,叶挺想到86岁高龄的萧伯纳,以其作比祝郭沫若长寿,也可以说是最佳选择。

    从寿联“对”的角度来看,原下联“骏逸人中龙”就不怎么相配了。“骏逸”是指良马跑得快,与上联中的“寿比”不够相对,词义也显得比较空泛。再以“人中龙”来喻郭沫若也不妥当,“人中龙”语出《晋书·宋纤传》,晋代人宋纤隐居不仕,当地太守马笈仰慕他的人品才学,请他出来做官,屡次造访,均未得见。马笈感叹地说:“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龙也。”这里用古代隐士来比喻当今战士,显然不够妥贴。因而“自思”后改为“功追高尔基”。高尔基是享誉世界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世界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将郭沫若与其相比,既中肯又贴切。“功”与“寿”相对,平仄相反,韵律和谐,意义也十分明显。尤以“追”字更显神韵,既盛赞郭沫若在文化革命上所建立的功勋,又对未来寄以厚望,富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一般人都知道叶挺是一位善于带兵打仗的名将,很少人知道他还是一位文采斐然的雅士。他不仅武略超群,文韬也一样非凡。


悟道·东方之歌

——喜迎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自度词)

方祖岐

    北国冰花笑,南疆大地红。四面八方,南腔北调,京邑喜相逢。

    指点江山,腾舞中华龙。民众十三亿,小康路上,告别贫穷。

    一天恰似十年百载,争分夺秒中。历数人间变,谈笑问天公。


    科学发展,继承开拓;机遇伴挑战,掌控尽在胸。

    道路、理论、制度三确立,自信天下奔大同。唱衰中国调,只待一场空。

    东瀛闹岛,南海鼓风,应对正从容。创和谐世界,登险阻巅峰。



诉衷情·首艘航母下海航行

陈莱芝

中华航母梦成真,胜似入三春。追寻几代宏业,心血万民尊。

歌一曲,响云天,意千钧。常巡远海,新启航程,大国挺身。


   
   

      铜墙铁壁[书法] 孙晓云      

                听党指挥[书法] 冷宽       

              清气满乾坤[国画] 段淑珍

 


道德恒星——雷锋

  

青春虽短化恒星,四海传人共姓名。

有志躬行成楷范,无私相助见真情。

平凡岗位螺钉闪,伟大精神玉柱擎。

道德文章曾累牍,何如榜样应民声。



纪念学习雷锋五十周年

蔡敬元

当年举国学英雄,高尚德行天下从。

义胆忠肝情愫厚,助人为乐爱心浓。

一生短暂金光灿,千载恒长日月同。

但见今朝时风变,民心切切唤雷锋。


叶挺将军[国画] 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声锵



浪淘沙·学雷锋

陈旭榜

    遍地荡春风,煦日当空。暖流涌动百花荣。曲奏和谐音韵美,凝聚真情。

    榜样在军营,薪火传承,全心全意做螺钉。砺剑铸魂征腐恶,永固长城。



百字令·第一艘航母升旗

姚志鸿

    金秋旭日,耀东北良港,航母昭焕。威武水兵舷两列,军乐声冲霄汉。

    桥杆五星,首扬八一,尾擎钢锚殿。攻防机动,舰鹰配备优选。


    甲午已百余年,国耻难忘,梦里正卿①伴。日月轮回睡狮醒,正道沧桑妖散。

    科技强军,忠勇报国,越海穿洋远。人如犯我,定挥守海天剑。

卿,即甲午海战英雄邓世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四军历任首长——叶挺军长(20)
叶挺---《囚歌》
叶挺《囚歌》
在烈火中永生
囚歌 ——叶挺
叶挺 ---囚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