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传统节日之“三月三”(史料)

农历三月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据相关资料记载,农历三月初三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日。民谚云:“三月三,生轩辕”。每逢这一天,华夏儿女都会以不同的方式、礼仪来祭拜这位先祖。

道教则认为三月三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也是真武大帝的诞辰日。

三月三在中国古代还是上巳(si)节,是古人举行“祓(fu)除畔浴”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此时春天已经来到,天气变暖,人们来到郊外踏青,亲近大自然,去水边沐浴,祓除疾病和灾祸。

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群众传统的踏青歌节,也是壮族人民群众祭祖、祭拜盘古以及始祖布洛陀的日子。从2014年起,“壮族三月三”已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的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二天。

三月三同样也是苗族、瑤族、侗族、布依族、畲(she)族、黎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追念先祖、喜庆新生、赞美生活、追求爱情的重要传统节日。

三月三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影响面广且意义深远的三月三礼仪习俗:

(一)祭祀黄帝诞辰

我国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也就是说,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日。黄帝,古代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丰功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带领着中华民族的先民“筚(bi)路蓝缕,以启山林;栉(zhi)风沐雨,砥砺前行。”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先河,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培育了中华民族崇尚文明的人文精神,因此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相传黄帝三月初三出生于今天河南的新郑地区。为了纪念这位“人文初祖”,1986年王仁民先生倡议在当地建立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由海内外华人捐款和政府投资以及招商引资共计人民币1.8亿元,历时二十年于2007年建成。巨型塑像位于郑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处的黄河风景名胜区“向阳山”(也称始祖山)上,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背依邙山,面向黄河。巨塑以山为体,使山、人合一,整座塑像整体高为106米。其中,山体高55米,塑像高51米。雕塑中高者为炎帝,稍矮者为黄帝,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在巨型塑像的前面,建有炎、黄二帝广场,南北长650米,东西宽300米。塑像建成后,每年都有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在此参加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组织举行的盛大的祭拜活动。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相传轩辕黄帝去世后,葬于桥山。桥山古称蟜(jiao)山,又称“轩辕之丘”或“轩辕之台”。为了怀念这位“人文初祖”,人们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从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开始,黄陵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孙中山先生专程派员祭祀,后来又确定每年的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届时都要由政府隆重举行盛大的“公祭黄陵”活动。

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各派代表前往黄陵共同祭奠。毛泽东主席亲撰《祭黄帝陵文》,成为昭先列祖列宗、团结抵御外侮、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诤诤誓约。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每年清明节公祭、重阳节民祭的优良传统。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来自中央机关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外华裔炎黄儿女代表、港澳台同胞数以万人,怀着对人文初祖的景仰和感恩之情,拜谒黄帝陵,公祭黄帝。

不同时代的桥山黄帝陵祭祀活动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祭祀理念和祭祀礼仪,但都体现了民族认同、国家统一和谐振兴的中华民族精神,并将这种精神的主旨永远传承下去,绵延不绝。

(二)蟠桃会

蟠桃会,又称蟠桃盛会、蟠桃盛宴、蟠桃大会,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天界庆典大礼。在民间神话传说中,农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圣诞。这一天,王母娘娘要在天宫瑤池举行盛会,以蟠桃为主食,宴请诸路神仙;众位神仙也将应邀前往赴宴祝寿,作为一种荣耀和身份的象征,故称为蟠桃会。蟠桃是神话传说中的桃类食品,生长于天庭的蟠桃园中,由七仙女负责采摘,吃了可以延年益寿并增强法力。而王母娘娘本是我国西域地区的一位女仙首领,俗称西王母、金母、王母,尊称为王母娘娘;在长期的神话传说演变中,王母娘娘成为了玉皇大帝的皇后,住在天宫中的瑤池,有着非常尊崇的地位。

因为有了王母娘娘三月三举行蟠桃盛会的美丽故事,所以,民间也在这一天举行庙会来庆祝:“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三)尊崇“真武大帝”

在民间传说中,道教尊神真武大帝的生日也是农历三月初三。真武大帝又称玄天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民间常说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中的玄武,其实就是真武大帝。

古人把天划分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神兽把守,玄武守护的是北方七宿。玄武七宿形如龟蛇,故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传说中,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他还被尊称为“玉京尊神”,相传是太上老君的第82次化身;也有传说,说他是玉皇大帝的下一任天庭之主。据有关资料记述,当年明成祖朱棣(di)靖难之役夺取侄子建文帝江山时得到了真武大帝显灵相助,所以朱棣(di)即位后,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规模地修建武当山的宫观庙堂,奉祀真武大帝。因帝王的大力提倡,对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宫庭内和民间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庙。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真武庙里香火鼎盛,前来拜谒者是络绎不绝。

(四)上巳节及其相关习俗

上巳节是古代汉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上古时代以干支记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又因为巳日大多在三月初三,所以魏晋时期就干脆把上巳节定为每年的三月三了。

上巳节由来已久,它是“祓(fu)除畔浴”的日子,此时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论語》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u),咏而归。”这些内容写的就是当时祓禊(fuxi)的情形。祓禊,就是到水滨去洗濯(zhuo),去除宿垢;同时,带走身上的灾晦之气,有祈福的重要意义。

魏晋以后,上巳节逐渐演变成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这一天,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纷纷来到河边临水宴饮,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shang)”。

“曲水流觞”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那时,人们在举行祓禊(fuxi )仪式之后,大家便坐在水渠两旁,在水渠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

“觞(shang)”系古代盛酒器具,而今天人们谓之为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乐时则需要放在荷叶上,才能使其浮水而行。这种玩乐饮酒的游戏,自古有之。古“逸诗”云:“羽觞随波泛”。汉代也有“引流引觞、递成曲水”之说。“曲水流觞”这项活动在后期逐渐演变成为一些文人雅士们饮酒作诗的习俗。其实就是在庭院里挖一条小河,然后让仆人在河的上游不断地将酒杯置放于小河中,使其顺流漂浮在河面上。当酒杯漂到哪一位的面前时,此人就要即兴去作一首诗。如果作不出诗的话,就要处罚他去喝酒。这就是后来广为流行的文人雅士之间饮酒作诗的“曲水流觞”活动。

(五)曾经的女儿节、情人节

三月三在古代又叫女儿节,是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汉族少女长大后,一般要在三月三这个日子里举行成人礼:“笄(ji)礼”。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

也有人把农历三月三视为中国的“情人节”。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青年男女相约相会,互相表达爱慕之情。有诗为证:李白诗云:“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只是古人不叫情人节)。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是多么地浪漫:一对对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艳阳天里,漫步灞上,折柳相赠,箫声不断。这是何等境界!不仅如此,我国古代在很久很久以前,亲人相别、友人相离,都有折柳相赠的习惯,也有诗为证:“垂柳无端馈赠别”。由此可见,情即为柳,柳即为情以成定式。“寻花问柳”的成語就是由此情此景而来的。

可惜的是,自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逐渐趋于森严,农历三月三“情人节”的风俗,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渐渐地趋于衰微。然而,在我们国家很多少数民族的三月三节日中,至今依然保留着浓厚的情人节习俗。例如,壮族的少男少女们,在三月三这一天就要相聚在一起,进行“对歌定情”、“抛绣球”等项活动。

与“三月三”节日相关的习俗还有: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农历三月三,在我国不少地区,有吃荠菜煮鸡蛋的风俗习惯,流传至今未断。每逢农历三月,人们到野外挖荠菜、采荠花,或做菜或煮蛋,鲜嫩可口,清香四溢,分给全家人吃,用来治病消灾,去除晦气。

三月三,全家老少出游赏桃花。因为此时候正是桃花开放的时节,“又是一年春草绿,仍然十里桃花香。”如今,人们去野外赏桃花已成为三月三节日的一个重要主题活动,许多城市近郊、乡村都在每年的三月三举办“桃花节”,观赏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三月三放风筝。“更是世间三月三,纸鸢(yuan)腾飞舞漫天。”三月三也是放风筝的民俗文化节日,许多成年人、尤其是小孩子们,都喜爱在三月的春天里放风筝,认为这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因此,三月三放风筝的习俗流传至今。实际上不但在这一天,可以说从“上巳日”到“清明节”,全是放风筝的好时间。

综上所述,农历“三月三”,不仅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流传至今,更是成为一条纽带,将凝聚起来的中华文化从古至今传承绵延。如今,为了让“三月三”更多地留住中华儿女的记忆,许多与“三月三”相关的礼仪、习俗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啊,朋友们,让我们在农历三月里,看一场风月,赏一场花事;放一次纸鸢(yuan),来一次踏青。山间、田野、水边,总有那么多的情趣让我们陶醉:你瞧,辽阔大地,岸柳青青;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李花蕾,竞相开放;百鸟飞禽,凌空展翅;莺歌燕舞,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百舸争流;让我们在这美丽的阳春三月里,与时光同尘,与身边一切美好的瞬间相互交融。

啊,每年的三月三,让我们约上三五好友相聚在一起,时光不改其性,浮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书一笔春风,描一场春雨;发一番春思,写一篇春文;与这美丽的阳春三月,来一场诗情画意般的约会吧!

编撰于2022年3月28日

关于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传统节日“三月三”,是这么来的!
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别忘记“做4事,吃5食”,寓意避邪驱疫保平安
三月三,上巳节?
三月三万千香客泰山祈福|了解一下三月三作为好日子的传统文化内涵
清明节首日,农历三月三,可是个大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