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沉寂30多年,他破译了两千年前的蜀锦密码,成为中国最后的蜀锦大师



决敌之资,

唯仰锦尔。


贺斌


传承至今,

80岁以下,

精通全套手工蜀锦织造技艺的大师,

只剩下他一位了。



织机的纤线有11520根,

经线和纬线有9600根,

每根丝线的粗细度是1毫米,

发现断线的反应时间只有1秒。



每织一厘米,

就要投梭120次—140次,

最熟练的织工,

一天织锦也不过10厘米。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优雅的指势,

穿梭丝线之间,

光阴一梭就是35载。



贺斌,

出生于蜀锦之乡——成都,

由于父亲是一位老织工,

他从小就耳睹目染,

深谙技多不压身之理。



1982年,

他进入成都蜀锦厂,

正式当了一名学徒。



进厂后的一切,

却在贺斌意料之外。

他并没有和其他同事一起,

站在崭新的机器旁学习织锦,

而是被师傅带去了车间的角落。



阴暗的角落里,

停放着一架落了灰的花楼木质织机。

面对眼前这个老古董,

贺斌怎么也没想到:

以后的三十多年,

他们都将彼此相伴。



作为一个19岁的小伙子,

那时的贺斌心里,

没有欢呼雀跃的激动,

反而是一种不解。



师傅看出了他的心思,

嘴上却没有说什么。

只是让贺斌跟着两位师傅,

花半年时间组装出一架

高5米,长6米,宽1.5米的

花楼木质织机。



最终完成的那一刻,

贺斌转身整衣,

恭恭敬敬地对着师傅

鞠躬道谢。


因为他知道,

自己已经完全被蜀锦织造技艺

征服了。



如果说这次的“闭门造车”,

让贺斌与蜀锦结下了缘分。

那真正让贺斌情定一生的,

就是那次赴美交流会。



1985年,

美国波士顿。

面对众多现场观众,

贺斌演示了全套蜀锦织造工艺。



表演结束后,

一位老太太找到他,

十分认真地让贺斌转一圈,

因为她怀疑他带有电脑。



在外国人看来,

只有机器才能完成的事。

贺斌却十分认真地回答:

蜀锦都是纯手工织造的。

顿时全场哗然。



这次国外交流,

让贺斌打心眼里感到自豪,

回国后的他下定决心:

一定要把中国蜀锦传下去!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蜀锦学习之路更为坎坷。



传统蜀锦包含十大工艺,

最难学、费时最长的,

就是织造技艺了。



学习操作传织机织锦,

就要先要苦练三年基本功。

熟练掌握织造口诀,

则又要三年,

一来一往便是六年。



下定决心勤奋钻研后,

贺斌花了大量时间,

希望贯通全套技艺。

但织造技术没有任何文字资料。



工坊时期的蜀锦织造分工精细,

老织工们大多只知其中部分工艺,

因此没有详细文字保存整理。

技艺的传承全靠师父带徒弟,

面对面地口传心授。



于是贺斌挨个走访,

当面向老师傅请教,

记录他们的经验。



那些笔记,

后来就成为他复原手工织锦工艺,

最重要的资料。



1982年至今,

贺斌先后整理、恢复、研仿出

明清年间流传的“坐龙锦”, 

元、明时期 “灯笼锦”、“百子图”,

宋代时期的“红地八答晕锦”,

唐代时期“对马纹锦”、

“蝶纹锦”、“联珠狩猎纹锦”,

现代的三星堆金面罩锦、

川剧脸谱锦、凤穿牡丹锦等纹样。



代表作《成都印象》

来源于古蜀文化三星堆、

传统蜀锦纹样及成都民俗,

并以现代的构图形式与色彩元素,

完美诠释了三者的结合。



代表作《汉龙》,

取材于汉代飞禽走兽的云龙纹,

宏伟雄浑、刚健有力。

龙作为百虫之长,

也是华夏民族的保护神与图腾。



最值得一提的,

是贺斌耗时一年完成的作品,

《蜀竹彩韵》。



2000多年来,

蜀锦的纹样从来只有20厘米见方,

颜色也多为5色以下。



《蜀竹彩韵》突破了蜀锦的技术禁锢,单页纹样不仅尺寸有60厘米×100厘米,作品颜色更多达12种。



贺斌经常与设计师,

针对花样纹饰进行讨论。

他更多着眼于传统审美,

着力复原原汁原味的蜀锦。



但重视传统,

并不代表着轻视科技。

十年之前,

贺斌还对电脑一窍不通,

现在电脑几乎成了他除织机以外,

最重要的工作工具。



将技术性的指标,

工艺上的难度点、解决方法,

失败的经验、

灵光一现的创意,

都一一记下来,

是他的工作习惯。

“给自己看,也给徒弟看。”他说。



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

用创新去启发后辈,

一笔一划,

一梭一织。



传承的道路,

贺斌一步一步、

走得义无反顾。



拾起传统,是坚守;

走出守旧,是突破;

两者兼得之,

方成大国工匠。



- END -


(部分图片和资料来自,

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岁时他就在经纬线上排布兵法,玩线30年成为“蜀锦织造界传奇”
成都为何又名锦城?来这座博物馆找答案
【名物】老官山汉墓蜀锦织机 名扬丝绸路 花重锦官城
丝绸工匠(16)中国四大名锦蜀锦传承人贺斌
织彩人生 | 蜀锦人的指尖春风
忆织锦往事,传锦作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