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需要正能量

用教育的大爱,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用兴趣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不能用强制逼迫学生痛苦学习。要让德育成为教育的正能量,完成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李忠新



教育需要正能量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大业,是社会关注的核心。作为教育工作者,身荷重任,在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感叹:不能承受之重。今天的教育,不是天地君亲师的时代;今天的教师,也不再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角色。完不成这样的转变,就要碰钉子,受委屈,吃苦头。很多老师会抱怨,学生难管,教师难当,教育难干。难免会有消极的情绪,悲观的思想。社会环境,家长要求,职业倦怠,成为很多教师的思想困惑和认识瓶颈。但是,我们该不该抱怨呢?


平心而论,教育确实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其教书育人的本质未变,教师为人师表的定位未变。我们要结合日常工作,认真反思,我们的工作是否做到位了,是否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平心静气不受外界干扰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有由衷至尊的崇敬,也因为教师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掌握着教人成才的技巧。我们能做到吗?这需要扪心自问。如果能真正潜心教育,把教师工作做成一件立德树人的事业,其实我们心中的许多困难就是事业进取的阶梯。


什么是真正的教?《学记》上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做到教育预防、把握教育时机、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教育环境,全心承担教育责任,这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就是为人的健康成长负责的态度和塑造健康成长人生的方法的问题。一个态度,就是爱心。一个方法,就是引导。


有了教育的大爱,就能心存学生成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会正视和原谅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燕朋”“燕”,会把这些看做不可或缺的内容、立德树人的时机和工作发展的动力。有了这样的境界,工作心态就会转变,眼界就会开阔,目标就会高远。其实,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认可、探究、整塑和规范。在我们的眼底下、批评中、判断里,承载的是一个个未来不可预知的鲜活人生和家庭愿景,我们不可唐突,不可懈怠,不可粗心大意。教育的大爱,这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对一个个孤注一掷的家庭希望和重若千钧的社会未来的负责,《学记》里所谓对“不胜、难成、不修、寡闻”的强调就是对人生成长的终极关怀。有这样的为师大爱,面对教育问题,焉能会抱怨和苦恼又焉能不举轻若重全力以赴呢?一切为了教育,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社会和未来,抱怨也就显得狭隘,悲观也就显得偏激了。


其次要讲究教育的方法,古人所谓“豫、时、孙、摩,教之所由兴也”,是皆教育之大法,如果真能潜心做到,教育将无往而不胜。一言以蔽之,万法之法,顺应人的发展规律,到人能够乐于接受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需要激发人的学习主动性。兴趣因主动而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教育行为和方法如果基于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设,不伤害、不迷失、不苛责、肯尊重,以巧妙之法预设和引导,少了逼迫和训斥,多了激励和启发,少了重压和枯燥,多了趣味和喜悦,学生怎会不主动学习,刻苦学习,好学乐学呢?教学怎能不成为人人向往的探索发现之旅?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名学生都有完成课业、体现个人价值的诉求和愿望,教师的工作就是想办法让学生更情愿、更积极、更有效地去顺应这个诉求,达成这个愿望,那就要从学生兴趣的激发开始,从教学的和谐高效做起。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启发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巧妙快乐的引导。


因此,教育大爱加教育方法就会成就教育成功。我们需要积极地面对,激发教育的正能量,必须抓住根源,从人的思想入手,促进教学相长,质量提升。思想的阵地在哪里?就在德育。


学校德育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最重要的工作抓手;不是敷衍塞责形式,教育工作的切实支撑;不是单方面的道德霸权,是师生共同进步提高的心灵实践。实践的、实效的、实在的德育教育,会弘扬教育之正大刚直之气,发挥教育的正能量,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起来做到“三重”“三正”:


一、重实践以正根基。知行一致,德育教育的能量将叠加裂变,不令而行。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德育就会成为空壳和摆设,成为一文不值的敝屣,形成恶风,伤害教育,毁败人生。陶行知说:“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大到行为规范、校风校训、育人理念,小到班级纪律、活动主题、团组口号,只要说出来就应当扎实落实到行动和生活中,保障德育的信度,为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德育目标不在制定了多少,而在于实行了多少。做到知行统一,是激发教育正能量的前提基础。


二、重内容以正方向。学校德育,既要有宏大的理想教育,也要有细节的习惯熏陶,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德育工作的两个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有些地方矫枉过正,摒弃了宏大理想专注于行为习惯和道德的细节,片面的认为爱国、奉献教育空洞没有抓手,德育工作便陷入狭隘短视的泥潭。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大德育是人生成长的思想基石和核心动力,没有了大德育的方向,人就永远走不出个人庸俗幼稚的小天地。真正的德育首先要强调对家国社会的情感责任,让每一个孩子编织自己的“中国梦”,在这个大框架下,习惯、行为、态度、性格等微观教育便会有准确的定位和高远的境界。宏观把握方向,微观成就内涵,两者相辅相成,生成激发教育正能量的主动力。


三、重师德以正品质。德育成效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和能否身体力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者能率先垂范是德育工作品质的保障。时代环境的影响,不同教育能量的博弈,学生民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要求教育者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认识提高自身修养,以专业的教育技巧和崇高的师德水平应对学生成长进步,驾驭德育教育。强化师德这个主导,提升德育教育的品质,就会持续稳定的激发教育的正能量。


切实做到三重三正,以德育为龙头,培养教师端正积极的为师之德,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进取之德,让教育发展充满正能量,养教育之浩然正气,实现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教育焉能不发展,质量焉能不提高,人民焉能不满意。


               


责任编辑:djxxadmi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改变,是为了坚守最初的信仰
班主任工作总结
【原创德育论文】育人之道 立德为本
立德树人叙事—数学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春风化雨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之特殊教育践与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