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不知道的美术史知识(八):聘齐白石到大学任教的人是徐悲鸿还是林风眠?

廖静文先生在《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中写道:

在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先生的画室里,三十多岁的悲鸿和六十多岁的白石先生竟一见如故。他们谈画,谈诗,谈文章,谈篆刻,各抒己见,彼此有许多相同的看法。但当悲鸿提出聘请白石先生担任北平艺术学院教授时,他却婉言谢辞了。过了几天,悲鸿再去拜访白石先生,重提此事,又被白石先生谢绝。悲鸿没有灰心,第三次又去敦请。

白石先生深深地被感动了,他坦率地告诉悲鸿:“徐先生,我不是不愿意,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进过洋学堂,更没有在学堂里教过书。连小学、中学都没有教过。如何能教大学呢?遇上学生调皮捣乱,我这样大岁数了,摔一个跟头就爬不起来啦!

悲鸿欣喜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告诉白石先生,不需他讲课,只要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作画示范便可。并说:“我一定在旁边陪着你上课。冬天,给你生只炉子;夏天,给你安一台电扇,不会使你感到不舒服。”

……

一堂生动的课在‘铛铛’的下课铃中结束,学生们很满意,悲鸿与白石先生也很满意。

然后,悲鸿又坐了马车送白石先生回家。那匹瘦弱的马和那位懒洋洋的马车夫仿佛也感染了他们的快乐,马车轻快地奔驰起来。到了跨车胡同白石先生家门口,悲鸿搀扶白石老人下了马车。白石先生用激动得有点发抖的声音对悲鸿说:

“徐先生,你真好,没有骗我,我以后可以在大学里教书了。我应当拜谢你。”

话音未落,他便双膝下屈。悲鸿慌忙扶住了白石先生,泪水涌到了悲鸿的眼眶里。从此,这两位在当时享有盛名的艺术巨匠便成了莫逆之交,他们的友谊终身不渝。(以上见《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1982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01-103页)

书中“三顾茅庐”的恳请、齐白石的忧虑以及最后齐白石感激涕零要给徐悲鸿下跪等等极其生动地细节,不禁让读者的头脑中呈现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廖静文此书的影响非常大,19828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了70000册,19834月第2次印刷时册数达到了170000册,19841月第4次印刷时册数达到了522000册,200110月第14次印刷时册数达到了573000册。此后,2001年山东画报出版社也出版过一次,200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又一次改版重印此书。这些大规模的影响致使徐悲鸿对齐白石的提携,聘其为教授一事家喻户晓。如2013年推出的电视剧《徐悲鸿》就是以廖先生的记载为根据,加以编制而形成的影视细节,生动的再现了徐悲鸿三次诚邀齐白石去大学任教的情节。至此,徐悲鸿对齐白石的提携,聘齐白石到大学任教一事几乎不容置疑。


电视剧《徐悲鸿》情节1

电视剧《徐悲鸿》情节2(此文字与本文无关,但还是忍不住吐槽一下:哪有国画钤印时宣纸下面不垫东西的?这样盖出来的印能看吗?)

电视剧《徐悲鸿》情节3(此文字与本文无关,但还是忍不住吐槽一下:哪有画国画用调色盘的?这是高中画工艺作业时才用的东东啊!拍电视也要稍微专业一点嘛!)


然而,当事人齐白石的记载却与廖静文有所不同,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的于196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白石老人自传》中如此记载:“民国十六年(丁卯,1927年),我六十五岁,北京有所专教作画和雕塑的学堂,是国立的,名称是艺术专门学校,校长林风眠,请我去教中国画。我自问是乡巴佬出身,到洋学堂去当教习,一定不容易搞好的。起初,我竭力推辞,不敢答允。林校长和许多朋友,再三劝驾,无可奈何,只好答允了,心里总多少有些别扭……民国十七年(戊辰,一九二八年),我六十六岁……国民革命军到了北京,因为国都定在南京,把北京称为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改称艺术学院,我的名义,也改称为教授。”(第78页)齐白石口述是亲身经历的事件,齐白石的口述与廖静文的回忆不一致,提到聘请他到大学任教的是林风眠,而根本没有提到徐悲鸿。


齐白石像


林风眠像


从史料分析与甄别的角度来讲,齐白石亲身经历的口述可信度自然比廖静文未曾经历过的回忆更具说服力。因为廖静文的《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完稿于1982年,文中记录此事发生在1929年,相距53年,而廖静文出生于1923年,与徐悲鸿认识是在1942年,结婚是在1945年,也就是说发生此事时,廖静文并不认识徐悲鸿,而且1929年的廖静文也只有6岁,她并没有历经此事。

那廖静文对此事的记载是不是属于空穴来风?是不是杜撰而来呢?我们通过一些图像资料与文献史料予以分析。

齐白石的自传里虽然没有提到徐悲鸿聘任他做大学教授,但他的一幅作品《寻旧图》中却记载了此事,此图藏于北京画院,画中齐白石题云:

“草庐三请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深信人间神鬼力,白皮松外暗风吹。”戊辰秋,徐君悲鸿为旧京艺术院长,欲聘余为教授,三过借山馆,余始应其请。徐君考试诸生,其画题曰‘白皮松’,考试毕,商余以定甲乙,余所论取,徐君从之。

“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海上风清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徐君辞燕时,余问南归何处,答云:“月缺在南京,月满在上海。”作画寄赠徐君答悲鸿,并题二绝句,犹有余兴,再作此幅。借山吟馆主者。


齐白石 《寻旧图》  年代不详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郎绍君主编的《齐白石全集》第十卷《诗文与题跋》中《齐白石年表》之1929年条下,也收录了一条《作画寄赠徐君悲鸿并题二绝句》,诗云:“戊辰(笔者注:戊辰年应为1928年),徐君悲鸿北京艺术院院长,欲聘余为教授,三过借山馆,余始应其请。徐君考试诸生,其画题曰‘白皮松’,考试毕,商余以定甲乙,余所论取,徐君从之。

这估计应该是廖静文对这段历史记载的原型。

另,《齐白石全集》第十卷《诗文与题跋》中也有多首诗文中提到徐悲鸿,并对徐悲鸿的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

《答徐悲鸿并题画寄江南》

少年为写山水照,自娱岂欲世人称;

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

谓我心手出怪异,鬼神使之非人能;

最怜一口反万众,使我衰颜满汗淋。

《徐悲鸿画马题句》

昔人画马能画骨,悲鸿画马得传神;

若教伯乐今朝在,此马能空万里群。

《题徐悲鸿画马》

从来君子扬人善,各借诗文始久留;

此日倘逢唐杜甫,徐君画马足千秋。

徐悲鸿致齐白石的信札1

徐悲鸿致齐白石的信札2


此外,徐悲鸿也有不少信札、作品中记录了他与齐白石较为亲密的关系,如徐悲鸿的《奔马》,此图中作者题云:“白石翁七十八岁生子,字之曰:良末。闻极聪慧,殆尚非最幼之子,强号之曰末耳。故人固无长物,且以远方,固寄千里驹为贺,廿七年。”而齐白石作为回报,也画了一小册页赠送徐悲鸿,并题云:“戊寅夏悲鸿道兄在桂林闻予生第七子,遂画千里驹寄赠,予画此小册十页报之,时初冬也,璜。”可见二人交情之深。

可见,齐白石与徐悲鸿有着深厚的友谊,感情很深,二人互相赠画,书信往来频繁,徐悲鸿还曾介绍李可染等人拜齐白石为师,二人属于忘年交。以徐悲鸿的性格来看,三顾茅庐,慕名去请齐白石继续在大学做教授,很有可能确有其事。


徐悲鸿  奔马 1938年

齐白石   虾  1938年


概而述之,历史的事实可能是这样的:1927年校长林风眠第一次聘请齐白石到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任教,虽然齐白石婉然拒绝,但还是经不住朋友们的劝告,最终走上了大学讲台,其详细原委经过我们已经无法得知。1928年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改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当年10月(或11月),徐悲鸿继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一职,想继续聘齐白石为教授,齐白石推脱再三,但最终还是又登上了大学的讲台,做了教授。

然而,齐白石在1927年到1929年的状态如何?是不是籍籍无名,被聘为教授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受宠若惊”“感激涕零”?

1917年,齐白石到北京避匪患,在琉璃厂卖画鬻印为生,与北京画坛著名人物陈师曾相识,并成为莫逆之交。最后在陈师曾的劝告下大变画法。三年之后,1922年,陈师曾携带齐白石的作品去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齐白石名声大起,画价巨增。《白石老人自传》中写道:“民国十一年,(壬戌,1922年),我六十岁……我的画每幅都卖了一百元银币,山水画更贵,二尺长的纸,卖到二百五十元银币……还听说法国人在东京选了师曾和我两人的画,加入巴黎艺术展览会……我做了一首诗作为纪念: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从此以后,我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第74页)可见,1922年以后,齐白石的名气很大,画价也很高,求画者络绎不绝。齐白石曾诗云:“一身画债终难了,晨起挥毫夜睡迟。晚岁破除年少懒,谁教姓字世都知。自注云:因外客索画,一日未得休息,倦极自嘲。”可见此时齐白石的名声之显赫,买画者之多。


徐悲鸿与齐白石1


徐悲鸿与齐白石2


以此来看,齐白石不管被谁邀请到大学任教,从常理上推论都不可能出现廖静文书中记载的“双膝下跪”“激动的发抖”“感激涕零”等场景,林风眠与徐悲鸿都是因为齐白石的名气大,慕名而去,绝不是提携齐白石,因此,也不能出现廖静文书中描写的齐白石几乎要给徐悲鸿下跪的那一幕。而廖静文在刻画自己丈夫时,为了突出徐悲鸿伯乐的伟大形象,对此事进行了较大的文学夸张与艺术变形,当然也有所失真,而且其记载此事发生的时间也不对,应该是在1928年。

(此文参考了林木先生《齐白石是由谁提携并邀请在大学任教的》一文;另,小双兄与天冉学妹帮我查了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您可能对一下文章感兴趣!

你不知道的美术史知识(七):钱选与赵孟頫关系到底如何?

女人的节日聊女人: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

你不知道的美术史知识(六):《虢国夫人游春图》主题真的是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与侍从春游的场景吗?

陈传席:骨直气清   则休名生——顾平中国画评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苑 35  徐悲鸿三顾草庐✓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一)
徐悲鸿廖静文齐白石与一封带着粽香的来信
1953年9月,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妻子...
悲鸿:廖先生去也!
徐悲鸿与廖静文:用一生来守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