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广迎 ‖ 游于艺

刘广迎篆刻作品《游于艺》


《论语》有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陈传席先生对这句话有颇为详尽的阐述,他说:“孔子这句话对于道、德、仁、艺的价值标准是有一定区别的。’道’是士人终生追求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庸》有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故’道’可志。’德’可据,’仁’可依,都是非常重要的。惟’艺’不可志、据和依,仅可游之而已。但士人必须通艺,以之’游’耳。游者,玩也。故中国的艺术皆有游玩性,又称玩艺、玩物或玩壶、玩画,作画的人叫游戏笔墨,以之自娱。志道之士在努力于道之余,游于艺以调息精神也。”(《中国紫砂艺术》)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其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有余。”

冯亦吾先生也说:“书法是闲事也是乐事。人们必有所好,然后才有所乐。书法是一种业余爱好,不能视为一种职业,但确实能给人以乐趣。”

其实,从人的本性上来说,是喜欢闲适,喜欢游戏,喜欢玩儿的。帝尧时期,初民击壤而歌,那是多么淳朴、自然的娱乐游戏!斯宾塞则认为艺术的起源正是因为游戏,这种毫无功利目的的游戏是人生命的本真状态与需求。阿兰在《关于幸福的语录》中说道:“事实上,人类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去做自己嗜好的行动,只要看孩子们的游戏就会清楚这一点。”书法一道,也有好多玩的成分在内。这种玩,玩的是一种趣味,是其乐无穷的。

所以《论语》又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说。我们观察所有成功之士,只有以其从事的事业为乐,“乐此不疲”者,也才能成就于其所乐。

吾师张荣庆先生平生治学严谨,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将书法作为一种“雅玩”来看待,“玩书法”,“游于艺”,此观点贯穿于先生的书学理论和书法实践中。

张荣庆先生说:“写字一途,倘抱一种’玩’的心态,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平常心’,可能要好。”(《华宝雅集·序》)这语言朴实无华,无所矫饰,有如明清之际的小品文,尚理质实,平易简淡,却说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书法”也不必太拿它当回事,“以平常心写平常字”,“有意用功,无意成功”,“玩儿”而已。这与禅宗的“平常心是道”极为相合,其实这就是一种“平常心”,往近里说这是阅尽世事后的一种闲适和散淡,往高处说这是文人成长中一次彻悟之后的拈花微笑。在这种散淡、闲适、冲和、空明的心境状态里,张先生获得的是一种精神的优越和优雅。

余生不幸,正值上中学时遇上“文化大革命”而不得不辍学,先是回农村参加劳动,此后便进工厂当了工人,继而又参军入伍。走上了工作岗位之后,由于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公务繁忙,这个书法情结只好暂且撂下。所以我特别羡慕那些能够专职从事书法艺术的学者和朋友们,因此自己刻了一方印,印文为苏子瞻词句“常恨此身非我有”。我常自发感慨说:“人生最惬意之事,莫过于能够从事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了!”但是尽管如此,书法篆刻,仍然是我工作之余聊以自娱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且,每当我独自遁入书斋,沉浸在那黑与白的世界里或者刀与石的撞击声中的时候,那真的是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其乐也融融!

2004.05

(本文原载于《书法导报》2006年9月6日第36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士尊先生题【游于艺】
刘广迎
“激扬文字”——刘广文书法作品微展
大美中国·当代艺术家推荐报道——林多
男人欲成大器,年龄不是问题,悟懂这首禅诗,福气不请自来
青年书法家刘广耀---现代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