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广迎 ‖ 千秋寸草心 ——《鹿家沟刘氏族谱》编后记

图47 《鹿家沟刘氏族谱》书影


我出生在山东肥城的一个小山村。村庄虽小,但周围山环水抱,古朴清幽。山上长满了树木花草,掩映着一些平滑的大青石,那是大人采山砍柴休憩的场所,也是我们孩童们爬上爬下的胜地。村后是一片林地,在小孩子的眼里,那一棵棵参天的古柏树,就像这个村庄的历史一样古老和悠长。我们家处在这个山村的中间地段。后面靠着北山,前面有一个大池塘。池塘东侧是一排大柳树,那随风摇曳的柳枝,倒映在清澈的池塘里,最能衬托出这个小山村的静谧和优雅。那是我经常玩耍的地方。每逢雨季来临,村子东南的小河就变成了浩浩荡荡的大河,远望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昼夜蛙鸣阵阵,云天飞鸟徜徉,那一幅大自然的美好图画,永远刻在我童年的记忆之中。

——刘广迎《御云斋随笔·童年的记忆》

这不是在写小说,这就是我记忆中的故乡——鹿家沟。村后的那片林地,便是鹿家沟刘氏祖茔所在地——后林。那时的后林,林墙百丈,松柏参天,草木葱郁,鸟鸣花香,周围数里之内,无有如此之盛。炎炎夏日,我时常站在柏树下清凉的阴影里,抬头仰望树顶漏出的一片蓝天和天际缓缓飘过的几抹白云,心中便生出一种莫名的喜悦。镌刻精美的刘氏家谱碑坊,矗立在靠北面中央位置,我时常在碑坊的供台上爬上爬下;手中摩挲着凹进去的字迹,虽然不识,但却知道这上面刻的都是刘氏祖先的事迹,心中便升起一种肃然的崇敬。

早年常听祖父谈起,我鹿家沟刘氏,系许多年前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此地。至于地名为何叫作鹿家沟,那是因为老祖宗刚来之时,此地只有姓鹿的一户人家。后又听父亲说,在家门口那片空地上,池塘的西侧,原本生长着一棵古老的大槐树,树身须三四个成年人才能合抱;底部已然空洞,然其枝杈向东覆盖半个池塘,向北伸展到了圈门墙上和我们家东厢房的房顶,向西则搭到了我家园子的墙里面。大槐树枝繁叶茂,老干撑霄,浓荫蔽日,冠盖寻丈之内,夏天凉爽宜人,引来鸟鸣鹊啼,这里是老人和孩童们休憩和玩耍的地方。那时我就想,这棵古老的大槐树,是否与山西洪洞的大槐树有关呢?

解放战争时期,这棵古槐树被砍伐做成门板、劈柴送到了前线,为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后林的家谱碑坊则在“文革”中被推倒,两边楹柱亦不知下落,那些参天的树木也被砍伐净尽了。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昔日的孩童倏忽已过知命之年。可是,唯有记忆中的故乡,却永远是那么的美好和难忘。我自17岁参加工作离开家乡,后又参军入伍,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便较少回过故乡了。然而,乡情难舍,乡音难忘,儿时的伙伴、父老乡亲,却时常涌上心头。天涯海角,思之切,念之深的,却始终是生过养过自己的这个世上唯一的根的所在。我想,怀有这份乡情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凡是在鹿家沟生长起来的人都会有这份情思吧。因为,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这里是我们永远的根。

丁亥(2007)春节前夕,到济南出差,会议间隙回到肥城看望久别的父母。父亲居然向我说起了编纂刘氏族谱的设想,并拿出他近年来搜集整理积累的一大堆资料给我看。我坐下来,仔细地翻阅着这厚厚的一摞资料。白纸上面画着繁杂的世系图表,圈圈点点,密密麻麻写满了工整的小字,脉络清晰,考证有据,资料翔实。无疑,编纂刘氏族谱所需素材已经初具规模。

原来,父亲要编纂《鹿家沟刘氏族谱》的想法已经由来已久了。早在壬午(2002)年间,父亲便带着小孙子——我的小侄刘昕,多次回乡抄录并辨识那块倒在路边的家谱碑文。丙戌(2006)年始,又在三弟广华的陪伴下,先后赴刘家台、凤凰山、西虎门、肥城南关及安站刘家庄拜访刘氏宗亲,探本溯源,并从找寻到的几本刘氏族谱残卷中印证核实了有关情况。目前只需将早年迁徙到外地的几个支系进一步查证,便大功告成了。我一时感到很惊讶,并为父亲退休之后竟然默默无闻地做了这么一件大事而感到由衷地敬佩。

“没有人不想了解自己的祖先,没有人不想知道自己的来历。”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如果连自己的生命之根和故乡故土在何方都不知道,就会像一片在空中飘零的树叶,总缺乏一种叶落归根的踏实感。我的思绪随着父亲的叙述上溯到了六百年前。在明朝初年的那次大移民中,有谁能够知道,我们的祖先怀着怎样一种心情,长途跋涉,来到了这块原本陌生的土地呢?列祖列宗,又是怎样的筚路褴褛,开疆拓土,建设成了今天这方充满了灵秀之气的家园呢?原来家门口的那棵吉祥的古槐树,焉知不是我们的先人因恋乡思亲而种植的呢!然而,一切都无从查考,留给我们的只有无穷的追思和无尽的缅怀。

谱牒,是记录一个家族始祖渊源、家族支系及血缘关系、世代迁徙发展的重要文献,家谱向来有“记录先世,弘扬家史”,“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谱牒之流传,足以联世系、肃家政、遵祖德、启仁孝、备考信,是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据刘氏家谱碑记载及找寻到的家谱残卷中印证核实:我鹿家沟刘氏,自明初从山西迁来肥城已六百余年,由站南刘家庄迁至鹿家沟已四百余年,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令人遗憾的是,鹿家沟刘氏一族,仅仅有此一座简略的家谱碑坊而已,不知何种原因却始终没有一部详尽的文字族谱可供查考。古贤有云:“谱牒之不作,非愚者之过,实智者之羞。”我刘氏乃中华望族,岂能无谱?何况,盛世修志,族兴修谱,正所谓适得其时。

父亲年轻时当过教师,有学问且写得一手好字,可说是桃李天下。后经组织上培养,离职深造,成为我们国家早期的大学生。长期在县委县政府机关工作,后担任肥城县医院的领导,德高望重,政绩彪炳,有口皆碑。退休后闲居在家,仍然是手不释卷。所以在我的眼里,他一直是我效法的榜样。如今为了编纂刘氏族谱,搜集和购买的种种参考书、资料已经排满了整个书架。

我望着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感动,说道:“您老人家如果能够把这部族谱编成,这可是您退休之后,为我们刘氏家族所做的一件大好事。这件事功德无量、名垂千秋。您老人家德高望重,目前看来,刘氏一族也只有您适合来完成这样一件艰巨的任务。我全力支持你。”随后,我们便共同讨论研究确定了族谱的编纂体式、印刷及装帧设计等一些具体细节。并商定,整个族谱编纂过程,不向刘氏宗亲们摊派和收取任何费用。

我的支持使父亲非常欣慰。此后,他便数次回乡与刘氏宗亲诸位贤达商议修谱大计,成立编委会,父亲自任主编。并借纂修家谱之机,将“文革”中被推倒的家谱碑坊重新选址立了起来。交给了我一项任务,为家谱碑坊重新书写两侧楹柱的对联和碑额横批,并约请名人名家为族谱题贺,等等。对联内容是经过充分考证、重新理顺后的二十字辈序:“方正培鸿广,延传庆泰昌;永赐承先志,荣贵乐名扬。”横批“永怀亲恩”。

说起家谱碑坊能够重新立起来,不能不提及我的祖父绍功祖和族伯鸿荣公两位先辈,在那非常时期所作的贡献。祖父虽然没有文化,但他的确是个有心人。当年,祖父眼看碑坊被推倒,便把碑帽装在车上运回家中,后来给砌在了我家大门的屋脊上,从而将碑帽完整地保护了下来。那块平整而重大的家谱碑石本来被埋在了土里,后来被人发现要砸碎的时候,恰值鸿荣四伯看到,一声喝叱,大锤没有继续砸下去,然而平整的碑石上留下了几个崩损的凹坑,造成几处碑文漫漶不清。

至于父亲对刘氏家族的贡献,窃以为,一是发起修谱并亲自担任主编,使刘氏族谱四百年来由无到有,厥功至伟;二是精心考证,力主重新理顺辈序标字,使之长幼有序、世代不乱。

今年夏天,父亲又带我小侄刘鹏辗转奔波于大连、旅顺、鞍山及辽阳之间,半月有余。在我的几位朋友的帮助之下,多方查找线索,终于将许多年失去联系的几家族亲找到并核实有关信息。至此,《鹿家沟刘氏族谱》始告稿成。这对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讲,虽说不辞辛劳,然而个中甘苦,自是可想而知。我与几个弟弟都觉父亲明显清瘦了许多,便劝他注意身体,父亲却说,自己所做的一切,完全是出于对祖先、家族和故乡的一片深厚感情和拳拳的感恩之心。

父亲向我说,修谱大事,工程浩大,多赖鸿坤、鸿常等诸位伯叔和广辰、广泉等几位族兄大力倡导和一力推动,诸刘氏宗亲一力支持,使得修谱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特别要说的是,我回到北京,把父亲编纂族谱的举措,分别致电致函向诸位师友说知,诸师友均极力赞赏,并乐为题贺。我的老师著名学者张荣庆先生题写了书名和贺联;我的另一位老师著名书法家姚俊卿先生,特请全国楹联学会王庆新副会长专门为《鹿家沟刘氏族谱》撰联,姚师亲自书写并加跋语褒奖;李尚才、张振华、陈社旻、常秀林、胡立民、颜振卿、舒乃仁、马奔几位仁兄均为当今书界俊彦,或自撰联语,或自作诗文予以颂扬,他们的鸿文健笔,使《鹿家沟刘氏族谱》大为增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鹿家沟刘氏族谱》付梓在即,不胜欣喜,且感慨良多。一谱之成,历时六载,实属不易。然“欲木之茂者必培其本,欲流之长者必浚其源”,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守业不可不力。芸芸游子,寸草春晖。《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经·大雅)现在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生活的子孙们,手捧族谱,怎能不感念先人创业之艰辛和养育之恩德,并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耀祖光宗乎?!如此,修谱者之良苦用心毕矣。愿我刘氏子孙慎之、勉之。

公元二零零七年十二月

岁在丁亥仲冬之初

十九世刘广迎沐手拜识

于京华御云斋之南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谱序言,族谱序言
刘氏族谱封面——照片展
刘氏分支族谱文化
刘氏族谱,刘姓族谱,刘氏家谱,刘姓家谱
萍乡刘氏广传公四房巨渊公房下族谱后序
刘锜的墓真在浏阳金刚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