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著名教育家思想精华——中国篇(一)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办私学,开创了私人自由讲学的风气。在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前提下,他提出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明确提出了把教育对象从贵族转移到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适应了当时“士”阶层的崛起及文化学术下移的历史潮流。
“庶、富、教”——孔子视教育为治国安民的工具,在教育上以培养“贤才”为目标,提倡“学而优则仕”。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反对学生对教师惟命是从,唯唯诺诺,主张“当仁不让于师”。其“教学相长”与“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育主张至今仍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名言: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则不也复。——《论语·述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荀子
荀子(公元前313——238年)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
教育思想: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赋予教育这一定义目的性、主动性和社会性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社会职能。
荀子认为教育内容就以《诗》、《书》、《礼》、《乐》、《春秋》为主体。其中,他特重《礼》,将其摆在首位。而其他经书的传授,应有所选择,扬长避短,把握重点。
“隆师亲友”——他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治学既要近师、好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要学友之间的相互辅助、切蹉。
名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汉代最著名的经学大师,有“汉代孔子”之称。
教育思想:
在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核心,“三纲五常”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的贤良对策中。他向汉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与兴学校、行选举三者紧密结合”的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对两汉的学校教育及教育管理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例如,在中央设太学以培养贤士,造就符合国家需要的官吏。在地方设庠序以教化百姓子弟,授予以儒家纲常伦理之道。
名言:
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人孰无善?善不一,故不是以立身。
4王充
王充(公元27年——约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教育思想:
王充以为教学过程包括“见闻为”的感性认识和“开心意”的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王充仍把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他强调“文人宜遵五经六艺为文”。但他反对墨守儒经章句,主张遍览群书,涉猎百家之言。
汉代儒生治学,好“褒古毁今”、“信师是古”,尤其是在教育管理上,恪守师法家法,造成学者知识面狭窄,思想僵化。因此王充有针对性地提出“距师”。他主张破除对教师、对古人的迷信,敢于问难求解。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名言: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论衡·薄葬》
 
5、颜之推
颜之推(531-约590以后)魏晋南北朝时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撰写的《颜氏家训》是中国第一本论述家庭教育的课本。
颜之推认为教育子女是做父母重要且严肃的课题。他把儒家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主张从"胎教"开始,并对"胎教"提出严格的要求。若一般人家没有条件进行"胎教",那对孩子的教育也要尽早进行;主张"父以教为事",反对一味溺爱"姿其所欲",把孩子娇惯成家庭的暴君。一旦"少成若天性",以后再进行教育就困难了。
名言:励短引长,莫不垦笃。——颜之推
 
6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今河南南阳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韩愈在教育方面总结出许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出不少精辟而独到的见解,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学理论。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识别人材、培养人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第二,提倡勤奋刻苦、独立思考。"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生动活泼。他"讲评孜孜,以磨诸生,恐不完美,游以恢笑啸歌,使皆醉义忘归"。第四,重视师道和学无常师。韩愈的《师说》是中国教育史的宝贵遗产。它阐述了师道的重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惑也终不解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韩愈
 
7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生于福建尤溪,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他还主张对学子进行高深的教育,即大学。
重视教学与读书方法。他首先注重学习目的教育。教师教学要"专一",不可间断。教学中,他注意穷理与笃行。并首倡循序渐进与熟读精思。主张教人有序,不可躐等。朱熹还明确提出教师的任务是指引学生读书。他强调为学要靠主观努力。
    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
 
8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字安伯,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余姚人。 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对其教育思想有深刻的影响。他认为教育能“学以去其昏蔽”,减人欲,明其心,强调人人可受教育,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静处体悟、事上磨练(知行合一思想的反映)、省察克治、贵于改过”等修养身心的方法,以到达“明人伦”的道德教育目的。
其儿童教育思想带有自然主义倾向,认为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反对采取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提出从诗歌、习礼和读书等内容量力施教儿童。
名言: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师严道尊,教乃可施。                                 -----王守仁
 
9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清末著名教育家。其主要的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要求将中国的经史之学作为教育之根基,吸收西学中有用的知识补充中学之不足,吸收西政中可以挽救时弊的东西作工具。张之洞将中学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并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其中西政并非西方政治,只不过是一些具体的政治设施,如学校制度、武备制度等等。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张之洞《劝学篇.会通》
国势力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张之洞
 
10严复
严复(公元1854—1921年),初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闽侯县)人,
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兼文科学长。
教育思想:
严复提出了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的“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救国论,试图通过改革教育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以实现救亡图存。
他指出要废除八股取士的制度,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与社会政治学说。他提倡科学教育,要以科学知识为学校的教学内容,以西方求实的科学方法指导学校的教学。
名言:“中国所本无者,西学也,则西学为当务之急明矣。”——严复
 
 
 
11蔡元培
蔡元培(1886—1940)字鹤卿,号孑民。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民国时期大学教育领域的教育家。
他提出废止封建教育宗旨,并认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首位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
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u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u       为中华民族培养和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教育名言:
²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有良好的教育。
²        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
 
12张伯苓
张伯苓(1876-1951),原名寿春,生于天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旧中国民办中学教育的典范。他以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兴办学校、教书育人,使得南开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私立办学第一个成功的范例。
教育思想:
在“教育救国,改造国民”的思想指导下, 他提出了五项教育改革方针,主张教育第一必须完善人的体格;第二必须以现代科学的结果和方法训练青年;第三必须使学生能组织起来,积极参加各种团体生活,共同合作;第四必须感化每一个人都有为国效劳的精神;第五必须培养救国力量。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他的另一个代表思想。张伯苓教育学生要“尽心为公,努力争能”。“公”,就是指培养人的公共意识和公共道德。所谓“能”,就是指培养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能力。包括科学知识,民主意识,又可以服务社会的能力。
名言:
我不给孩子留财产,我给他们留德。——张伯苓
书籍是人类养怡之良师。——张伯苓
不会玩儿的是傻孩子。——张伯苓
 
13黄炎培
黄炎培(公元1878—1965年)号楚南,后改号韧之、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川沙(今属上海)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
教育思想:
黄炎培在1925年12月提出了社会化、科学化的“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方针,认为只有兴办职业教育,沟通教育与职业,使二者协调一致,才能“矫正教育之弊,救济社会之穷”。
他提出要建立完整的一个包括职业陶冶(小学)——职业指导(初中)——职业训练(高中)——职业补习和再补习在内(就业阶段)的职业教育系统,使职业教育贯彻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而且其它各级各类教育也要与职业教育相沟通。
名言:
今一切事业,须从科学上解决;而一切学问,须从事实上研究。 —— 黄炎培
 
 
14陈鹤琴
 (1892-1982) 浙江上虞人,儿童教育专家。他毕生致力于儿童心理的研究,提倡“活教育”,创办和发展了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著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有《陈鹤琴教育文集》。
"活教育"的教学不重视班级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 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及儿童的学习兴趣,组织儿童活动场所。"而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他的"活教育"课程大致有五类,亦即所谓 "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名言:
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2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15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具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之一。
教育思想:
Ø         倡导平民教育。即“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金钱去教一般平民读好书、做好人。”
Ø         提倡乡村教育与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及“教学做合一”等基本观点。
在“生活教育”论的基本上,为了进一步在乡村中实验,创办了“乡村工学团”。
名言:
Ø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Ø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
教师节特辑 | 圣贤师道,古来有矣
各位父母,你们真的懂教育吗?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汇编试题
先秦主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学记》“长善救失”思想在教育中的传播与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