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timeout| 杨梅竹斜街:“举试”闻名,书香铺路(13.12.26)

 

若说旧京最美地名,前门外的杨梅竹斜街肯定是有力竞争者。其实,这条小街本无竹,是听岔了造就的美丽误会。元代“老赶”入京抄出条近道,到清民两代成了书局云集、名流聚居的文化街区。八大楼之一的泰丰楼、四大商场之首的青云阁,亦曾在此生意兴隆。而在建设文化北京的今天,“杨梅竹”也正在找回昔日的风逸媚雅。文 娄家欢 摄影 赵金冬

秘史 抄近道踩出斜街 听岔了错成美名

在北京,无论街道还是胡同,总是横平竖直,规规矩矩的南北、东西向,斜街非常少见,可在琉璃厂大栅栏地区,就集中了四条——杨梅竹斜街、樱桃斜街、铁树斜街(原铁拐李斜街)和棕树斜街(原王寡妇斜街)。
说起这四条斜街的出身,还颇有些贵气。当初蒙古人定都北京,营建新都,老北京的downtown换了位置,外省人再入京,就要从卢沟桥过广安门到菜市口,再斜插到前门,久而久之便踩出了这四条斜街。怪不得古建筑学家王世仁老先生说,这四条街,是连接新旧两座皇城的“龙脉”。虽然都是贵族出身,但比起“瘸子”和“寡妇”,这“杨梅”一路接着“樱桃”,透着水灵,所以在大栅栏一带,几百年来杨梅竹斜街的人气要盖过其他街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如果说杨梅竹斜街成了旧京文人、书局聚集之地,是得益于一个风雅的好名字,而这份好运要感恩一个美丽的误会。翻遍旧京各种典籍,并无这里繁花次第盛开的记载。最靠谱的来历是:杨梅竹斜街最初叫作“杨媒斜街”,因为街上住了一位姓杨的媒婆。到了清代,进京赶考的举子,多住在斜街的会馆里,文人的耳朵,错听错成,这“杨媒住”才成了“杨梅竹”。
杨梅竹斜街,宽度仅四五步可丈,说它是街,大抵不错,但说它是条胡同,也不过分。特别是解放后,这里的名人故居成了大杂院,二层小楼的书局也改做民居,一条文化、商业气息浓郁的老街巷,就此湮没于市井之中。如今再到这条斜街上逛逛,昔日的风雅味道又陆续被找了回来。街口是日本设计师制作的VI系统,多数书局古建已腾退,像咖啡馆、艺术区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在斜街内悄然兴起。老北京的文艺复兴,来杨梅竹斜街找找感觉,才算对路。
这座西洋风格的复式小楼就是当年的中华书局。
穷书生挤满会馆 大学士御赐官邸
在近代书局进驻杨梅竹斜街之前,这里本是一条旅馆街,专为进京赶考的举子住宿之用。但凡大比之年,斜街的旅店里总是住满了各地赴京赶考的举子,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家,是在街北侧61号的湖南酉西会馆。
沈从文就曾在酉西会馆小住过一段时间。沈进京求学时,还只是一介穷酸书生,囊中羞涩,而酉西会馆的金姓管事是他的远房表亲。罢黜科举之后,酉西会馆常年有一多半的空房间,沈从文便免租住在那里。住在杨梅竹斜街的那段时间里,沈从文见识了一个声色犬马的北京城,也读懂了一本市井人情的大书。如今的酉西会馆已变成大杂院,不见莘莘学子之心,最多见还是街坊间柴米油盐的琐事。门口玄关处,挂着一只布偶鸡,似乎昭示着这里就是著名的“酉”西会馆旧址所在。
同在一条杨梅竹斜街上,不仅有想当官而不可得的穷酸书生,还有将功名利禄尽收囊中的大学士梁诗正。梁是雍正八年的探花,官至吏部尚书。南城的御赐宅邸不多见,斜街上乾隆御赐的梁府,可谓精品中的精品——两进式的大院落,内设清勤堂和味初斋。清勤堂是乾隆皇帝御赐的封号,而味初斋则是因为后院青葡萄满架,梁诗正自己取的名字。当年清勤堂前有紫藤花繁盛一时,是这条小街巷里最美的景致。
如今再探门牌为25号的梁府,和周围的寒门会馆几无二致,都沦为民居大杂院。门庭经修复,依然稍显破败;院子里更是私搭乱改,挤着十几户人家,早就不见青葡萄与紫藤花;只有几根粗壮的红漆大柱,朱颜未改,还显示着些许贵气。
老北京的泰丰楼如今变成了小旅馆。
地标 书局对峙,看文人斗手腕
新文化运动引来了德、赛二位先生,开进步之风气,那个时代的青年对书籍的依赖程度,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我们对互联网的病态痴迷。时代背景之下,书局便成了大生意,近代风云一时的书局,其总部大都设在上海,但出版物要铺遍大江南北,北京自然是北方最重要的根据地。当时不少书局的驻京办,便群聚在杨梅竹斜街上。
如今走在杨梅竹斜街上,最惹眼的建筑莫过于两座西洋风的复式小楼,显得卓然不群,与斜街的生活氛围不太搭调。这两座楼原本也是民居,如今已腾退干净,静待新主人。老街坊都不一定清楚知晓,这两座小楼便是近代两大书局——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的旧址所在。为什么这两幢楼都要盖得高人一等?这还和当初的一段商业竞争的往事有关。
近代中国的图书市场,原本被商务书局和中华书局两大巨鳄把控,世界书局作为后起之秀,瞅准市场空缺,进军蓝海,在休闲杂志上大做文章,一时间《红玫瑰》、《侦探世界》、《快活》、《家庭杂志》等世界书局出版物,成了文化市场上的紧俏刊物。
世界书局和中华书局的正面冲突,发生于1925年。当时新文化运动中有一项“国语运动”,中华书局的掌门人陆费逵一早看出推广国语势在必行,赶制国语教科书不遗余力,不曾想世界书局意外杀进场。于是中华联合商务打压世界书局,不惜折本百万,免费送书。而世界书局的CEO沈知方避敌锋芒,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竟然突出重围,反败为胜,从此确立了中华大地三大书局鼎立的局面。中华和世界两书局,当年正在明里暗里较劲的时候,两家的楼自然也都希望盖得高人一等。
除去这两座高楼,还有一些有格调的小书局,也隐匿在杨梅竹斜街里,比如开明书局。开明书局当家人章锡琛原是商务书局的元老,曾在其主编的刊物上发表《新性道德专说》一文,提倡妇女解放,批驳旧式两性道德观,之后竟然被迂腐守旧的上级辞退。章一怒之下创办了开明书局,出版《新女性》杂志。同期,开明书局出版的《中学生》和《开明少年》都是一时无二的优质青少读本,发行外省。
吃喝玩一站式消费,民国就有
民国年间,书局入驻之外,杨梅竹斜街的商业氛围也很浓厚,正门开在煤市街上的泰丰楼、开在大栅栏西街上的青云阁,都要在这条斜街上建一个旁门,为的是沾各位鸿儒的仙气儿。还有主体就坐落在杨梅竹斜街上的东升平浴池,传说是我党地下工作者接洽情报的地方。讲到这里,请诸君自行脑补:两位革命先辈赤身裸体,相互眉来眼去,唱着“鸳鸯茶,鸳鸯茶,我爱你,你爱我”的场景。
青云阁、东升平和老北京“八大楼”之一的泰丰楼,这三家老店的旧址如今都还屹立在杨梅竹斜街上,全都集中在靠近煤市街的东口。这三家旧京商圈中的黄金坐标,不约而同地改为旅店,恢复了清代旅馆街的传统,但是如今来这里住店的,已不再是赶考的儒生,多一半是来京旅游的国际友人。
当时,青云阁为四大商场之首,其经营理念自然是最前卫的,商场二层建有跑马廊,还率先一步引进了西洋的台球案。青云阁内还有一家远近闻名的茶室,名曰“玉壶春”,将茶水与简餐融为一体,与现在的茶餐厅颇为相像,但在当时却是京门独一份儿的买卖家。
据传,蔡锷和小凤仙便是在玉壶春邂逅,是否确有其事,先不妨打个问号。但鲁迅是玉壶春常客这事儿却是有据可考的——《鲁迅日记》中有载:“午后同季市至观音寺街购齿磨一,镜一,宁蒙糖一,共银二元。又共啜茗于青云阁,食蝦仁面合。”又记:“午同二弟往观音寺街买饵食,又至青云阁玉壶春饮茗,食春卷。”料想老先生如果活到现在,一定是社交网络的重度用户,随时发布位置动态,附赠美食图片,引来不少文人同好点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100年前一直“文艺”到今天的胡同 全北京也只有它了
文艺了上百年的胡同——杨梅竹斜街
前门旁的这条胡同,文艺了几百年
青云阁往事
我在北京逛胡同
量步北京:身边的杨梅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