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后周刊】张爱玲故居在下午茶时间里慢慢变老(09.6.25)

   如果说对宋庆龄故居的保护,体现了保护名人故居的一种思路,那么常德路195号的张爱玲故居,则体现了另一种保护思路——在静安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常德公寓的底楼,开了一家兼营图书和咖啡的“书坊”,正逐渐成为不少张迷的“圣地”。人们可以在此体会当年张爱玲如何在咖啡馆里,写下她的那些小说、散文的。

  文/唐骋华
  图/徐文波

  常德路195号

  咖啡馆里的张迷世界

  南京西路、常德路和愚园东路的交界处车来人往,还有个工地,一刻都不曾平静。张爱玲故居常德公寓就坐落于此,面向喧闹,默默伫立。“她会喜欢这种气氛的。”轻轻搅拌着咖啡,谭玲雯缓缓地说,在随笔《公寓生活记趣》里,张爱玲说过“我喜欢听市声”,尤其是电车声响。

  谭玲雯是坐在常德公寓底楼的咖啡馆里,对记者说出这番话的——严格讲应叫“书坊”,但谭玲雯习惯称它为咖啡馆,因为张爱玲曾在文章里提到,她家楼下有爿咖啡馆,位置恰好与如今的这家书坊重叠。“既然也提供下午茶和咖啡,为什么不可以呢?”

  其实书坊就是按照咖啡馆“复原”的,很老上海,还设了一个“张爱玲专柜”。这也是谭玲雯乐于来这儿的原因,“每周两次,周五下午和周日下午,1点,喝下午茶。”偶尔也点一份“双声”。“这可有典故。”作为典型“张迷”谭玲雯熟稔地向记者“卖弄”着。“双声”取自张爱玲散文《双声》,其中提到,她和炎樱每次去咖啡馆,总是点相同的东西:张爱玲点一块奶油蛋糕,另加一份奶油;炎樱点一杯热巧克力加奶油,也另加一份奶油。

  “或许是生活太阴郁太枯燥了,要靠奶油调剂。”谭玲雯笑言。不过,30岁的她可不敢吃太多甜食。对脂肪的恐惧,盖过了对张爱玲的膜拜。“《双声》1945年3月发表于《天地》月刊第18期。”她忽然点了一句,“成名作《金锁记》,以及《倾城之恋》《沉香屑》,都是在这家咖啡馆里写的。生活中张爱玲喜欢市声,写作却仍需要安静。别看外面车水马龙,咖啡馆里确实安静啊。”

  故居605室

  到处是张爱玲踪迹

  谭玲雯总会坐在靠落地窗的那张椅子上,去书架拿本书,细细翻阅。“多数读英文原著,张爱玲么,印在脑子里。”她呷了口茶,全套茶具为英国原装进口,正是张爱玲描摹过的那种,“老价钿了。”

  14点24分,谭玲雯总会抬起头,此时必定会进来一位清瘦的中年男子,眼镜、衬衫、西裤,两人相视微笑。男子选个角落坐下,点一块奶油蛋糕、一杯咖啡,慢慢啜饮,闲看窗外人来车往。20分钟后,再缓步离开。记者向服务生打听获悉,此人是附近中学教师,经常在这个时间来书坊,“吃了就走,我们都不清楚他的具体背景”。“应该是个张迷吧。”谭玲雯说,因为张爱玲的故居在公寓6楼,而这家书坊又复原了当年那家咖啡馆,所以有不少张迷前来搜寻张爱玲的痕迹。“这样挺好。”她表示。张爱玲的故居在605室,但现为民居。书坊开起来前,常有“朝圣者”前来,以致居民抱怨连连。谭玲雯也曾试图进入605室,却遭到婉拒。“想想也对,毕竟是私人住宅,你来参观他也来参观,人家怎么过日子呢?”

  书坊开张后,张迷们的热情终于有了宣泄的场所。谭玲雯甚至觉得,在这儿感受一下气氛就很好了,不必进入神秘的605室。“60多年过去了,那种场景、味道肯定没了,又何必强求?”

  幻想要比实物更能保持对往昔的美好印象。她宁愿通过张爱玲、胡兰成的描述,揣测605室的原貌。“夏天的一个傍晚,两人在阳台眺望红尘霭霭的上海,西边天上余晖未尽,有一道云隙处清森遥远。”谭玲雯默念着,仿佛自己也站上了6楼。

  保护与创新

  店主拟恢复咖啡馆原貌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谭玲雯出神的时候,书坊里的那架留声机,依旧放着上海老歌。打着领结、身穿黑茄克、黑西裤的服务生,则双手靠后,捏着盘子边缘,走得轻手轻脚。

  店长严贤杰则穿着清爽的白衬衫,巡视一圈,把张爱玲专柜里的书摆摆正。从原著到各类传记、研究文集,这个专柜是为张爱玲量身定做的,其中包括港版《小团圆》,及最新“出土”的《重访边城》。“都是我们老板到台湾、香港时带回来的。”严贤杰向记者介绍。至于老板,“抱歉,我也不清楚他在哪儿。”

  这家书坊开张仅1年,之前这间房子被分成两家店,为盒饭店和眼镜店,与常德公寓的整体气氛很不搭调。店主是“张迷”,和静安区有关部门协商后,将这两家店盘下,改造成书坊,并提供咖啡、下午茶和糕点。“装潢是老板亲自设计的,有些还能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找到根据。”

  书坊开张以来,已经成为沪上张迷的重要集聚点之一,尤其是周末,经常会有张迷举办的沙龙。书坊的进一步计划是,搜集资料,恢复当年那家咖啡馆的原貌,随后举办和张爱玲有关的系列活动。

  记者获悉,这家书坊属于整幢常德公寓的一部分,而常德公寓为上海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对于这样一种利用名人故居的方式,静安区文物保护部门非常支持,认为这是个创新。记者也采访了一位恰巧走出常德公寓的中年人,他也表示认可:“至少对我们居民的打扰少多了。”

  当记者离开时,谭玲雯仍安静地坐在靠窗的位子上,翻阅英文杂志。她一般总要到傍晚6点才离开。临走前,会假装不经意地透过公寓大门的门缝,瞄一眼里面那架奥斯汀电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魔都七天书店漫游记(十一)如今已成玲咖啡的千彩书坊
老上海风味的九大咖啡馆。张爱玲故居;张国荣曾临窗看书......
闲寻旧迹(2)/历久弥珍
实拍女作家张爱玲的故居,曾经的豪华住宅如今已成私人住所,难觅她的倩影!
【克勒私塾】特刊 - 上海滩的咖啡文化
【来稿选粹】赵彦红|寻访她的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