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分享|用一生来讲故事的人

丽丝

·

莱辛

用一生

来讲故事的人

她以怀疑主义、激情和想像力审视一个被拉开的文明,她登上了这方面女性体验的史诗巅峰。

01主要作品及成就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02人物生平 

早年

多丽丝·莱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于伊朗,原姓泰勒。父母是英国人。在莱辛5岁的时候,她那向往田园生活的父亲带着妻儿移居到南罗德西亚(现津巴布韦),在一个农场工作。然而农场生活对于多丽丝的父亲绝非天堂,不过却是莱辛幻想的家园。年幼的多丽丝是一个“神经质”的女孩,在学校里,爱幻想的她尽了最大的努力才没有白白浪费更多的时间。 

16岁时她开始工作,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等。她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参加共产党。莱辛曾两次结婚并离异,共有3个孩子。在非洲早年的艰苦生活中,十九世纪小说大师如狄更斯、吉卜龄、史汤达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为莱辛最重要的精神伴侣,也为她的文学生涯奠定厚实基础。

开始创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莱辛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投身反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

1949年她携幼子移居英国,当时两手空空,囊中如洗,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该书不久以《野草在歌唱》(1950年)为题出版,使莱辛一举成名。它以黑人男仆杀死家境桔据、心态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案件为题材,侧重心理刻画,表现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与种族矛盾。此后莱辛陆续发表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即《玛莎·奎斯特》(1952年)、《良缘》(1954)、《风暴的余波》(1958年)、《被陆地围住的》(1965年)以及《四门之城》(1969年),以诚实细腻的笔触和颇有印象主义色彩的写实风格,展示了一位在罗得西亚长大的白人青年妇女的人生求索。

辉煌时期

《金色笔记》

1962年她完成了一般被公认是她的代表作的《金色笔记》,奠定了她在西方文坛的地位。

莱辛出版两卷回忆录,叙述其从童年到50年代的生活。人们曾认为,她接下的书该是回忆录的第三部分,内容将写到60年代。恰好相反,她却用小说手法描写这段生活,并取名《最甜蜜的梦》(The Sweetest Dream)。她在这本书里,通过讲弗兰西斯和其前夫约翰尼的故事,探讨“妇女如何在60年代转错方向”。“我不喜欢60年代,”莱辛说,“我不喜欢女性那时的所说所为,比如像她们吹嘘和多少男人睡过觉。”她将妇女解放归功于技术而非女权主义。她认为,避孕药片和省时设备,比如洗碗器,作用要比意识形态更大。   

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莱辛对当代心理学及伊斯兰神秘主义思想的兴趣在作品中时有体现,但她仍然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进入1970年代之后,风格与题材屡次转变。70年代中,她撰写了有关个人精神崩溃的《简述下地狱》(1971年),及讨论人类文明前途的《幸存者回忆录》(1974年)。《天黑前的夏天》(1973年),讲述一位中年家庭主妇的精神危机。

此后她另辟蹊径,推出一系列总名为《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的所谓“太空小说”。之后她从浪漫主义出发,探索超越理性与自我的领域,写下多部“内在空间”小说。后来又深受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教派“苏菲派”的影响,并将笔锋转向科幻小说。《什卡斯塔》(1979年)、《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1980年)、《天狼星试验》(1981年)、《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年)等科幻小说,写出了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与忧虑。

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长篇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说中也有不少佳作。像《简·萨默斯日记》(1984年)和《好恐怖分子》(1985年)一类作品,就题材和风格而言,似是对作者早期写实方法的一种回归。

诺贝尔奖证书

1993年5月,时年75岁的莱辛开始了她仅有的一次访华,同行的还有英国作家德拉布尔及其丈夫——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主席迈克尔·霍尔洛伊德。从5月2日到15日,莱辛先后访问了北京、西安、上海和广州四个城市。 

莱辛应邀以文化交流为题,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英国文学研究中心发表讲话。莱辛严肃地指出:东西方文化交流要有所选择,取长补短,不要盲目跟风。如今在西方出现了一代“文明的野蛮人”。

她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已经88岁,是文学奖开设以来年龄最大的获奖者,也是第11位获得该奖项的女作家。然而,莱辛本人似乎对授奖辞并不十分认同。

2008年,她在《泰晤士报》“1945年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作家”排行榜上列,第五位。

逝世

2013年11月17日去世,享年94岁。她的出版商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宣布,多丽丝·莱辛于周日凌晨平静地离世。出于隐私方面的考虑,她的家属并未透露她去世的原因。

 “多丽丝·莱辛是我们这一时代的伟大作家之一,”哈珀·柯林斯公司英国负责人查理·雷德梅因接受《卫报》采访时说,“她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作家,有智慧,有热情,为了自己的信仰敢于战斗。”

03写作特点

莱辛笔耕五十多年,是位多产作家,花样层出不穷,有前期的批判写实,也有中期的心理分析和苏菲主义迷思,更有晚期的“内太空”探索——而她就是执拗,不愿意称之为“科幻小说”。

她既写人的生存处境,也写动物(尤其是猫)的生存之道;既写成人复杂而多变的阴暗内心,也写儿童的丑陋与野蛮。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锐利,见解新颖,极具创造力。除了长篇小说,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说等。

莱辛小说的主题和风格,大致上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以非洲殖民地生活为背景,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为题材的作品,采用传统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包括长篇小说《野草在歌唱》,短篇小说《非洲故事集之一:这是老酋长的国度》、《短篇小说五篇》、《非洲故事集之二:阳光洒在他们脚下》以及散文集《回家》等。 

第二类以现代妇女所面临的困境和她们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为题材,在艺术形式技巧上大胆实验,并且试图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更深层次。此类作品包括著名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脍炙人口的《金色笔记》以及表现中老年家庭主妇悲惨命运的《黑暗前的夏天》。 

第三类,是用寓言、幻想形式来显示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并且预言世界的未来,包括长篇小说《简述地狱之行》、《幸存者的回忆》、系列小说《南船星系中的老人星座:档案》。

第四类,莱辛又回到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然而文风更为简洁,每部小说针对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小说的结构和风格由题材来决定。小说《简·索默斯日记》写独身妇女的困境,《好恐怖分子》写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斗争,《第5个孩子》写一个怪诞而令人震惊的青少年暴力故事。散文集《风儿吹走了我们的话》支持阿富汗民族独立斗争。《又来了,爱情》写老年人的感情纠葛。在莱辛心目中,爱情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是追求复归整体的人生基本权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振同:短篇写“短”的借鉴
多丽丝·莱辛:不去妖魔化他者,和男人对话
中外文学常识(二)
文学祖母——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
多丽丝·莱辛:“在任何场合都是异类”
多丽丝·莱辛逝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