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丰台教育创新校本研究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创新校本研究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谭永芳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力,以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研究内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研究目的,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成果直接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近年来,我校遵循“以人的持续发展为本”的办学宗旨,以创新校本研究模式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校本研究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立足实际探索多种校本研究模式

    1.     教学实践与自我反思相结合,构建“反思提高”模式

    教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和课堂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研究的主要方式就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这种以校为本,在行动中进行的教育研究,实质上就是教师生存方式从“技术性实践”转到“反思性实践”。所谓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其特征是:立足于特定的教学情境,解决特定情境中的问题,在活动中进行反思,获取实践性知识。[2]反思性实践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学会写两种反思: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对同伴课堂教学的反思。对自己教学实践反思,我们要求教师:一是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要求教师在反思过去(包括前一节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写出教学设计方案,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反思,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三是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我们还要求40岁以下教师每两周上交一个教学反思或听评课反思稿,我们及时整理反馈给授课教师,帮助授课教师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自己的诊断反思能力,同时也能较好落实同伴之间的互助,为日后教师写教学案例和教研论文打下基础。

    我们发现,随着教育理论越来越抽象,流派、新名词越来越多,教师在教育理论面前望而却步,因此在实践中 积累的丰富经验得不到总结和提升。所以我们建议老师把“教育叙事”、“教学叙事”作为反思性实践一个重要手段,即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研究,在自然情境中以研究者自身的经验为中介,自下而上对自己亲历或见证的教育事实进行解释,对教育意义进行建构。

    2.     集体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构建“研读一体化”学习型模式

    专业化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最重要的途径在于学习。为探讨、解决学校和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难题,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我校开展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培训目的直指促进学校发展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难题,培训主题是学校内部的人力资源,培训的形式集体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我校多数教研组长都参加了“丰台区教研组长行动研究”培训,为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发挥教研组和中层领导的专业引领作用,坚持每学期不少于3次的教研组长、中层干部的专题讲座。有一次我们在听课中发现,课堂气氛松散、知识容量少,分析根本原因是:学生阅读效率低,很难找到文章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关键词语,因而无法理解题意。于是我们请语文教研组长姜淑玲老师作了题为《如何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效率》的专题讲座,讲座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教给教师们指导训练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身边“专家”的言传身教,不仅能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创设良好的文化气氛。而且让老师感到与同伴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的快乐。

    阅览室随时开放,要求教师们自主学习,每学期撰写不少于一万字的读书笔记交教科研室,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内容之一。这种“研读一体化”的学习型模式对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起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也为培养“学习型”教师和营造“学习型”学校,奠定了基础。

    3.     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构建“主题研究”模式

    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全体教师以个体教学实践为依据反思教学现状,排查问题,最后确定了学校的“支柱课题”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引领了校本研究方向,推动了校本教研的进程,深化了学科教研组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每学校都有校本课题研究专题。我们以学科教学周为载体,让全体教师在学科教学周中围绕主题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使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密切结合,逐步建立“主题研究”的校本教研模式。结合研究主题,在学科教育周内,学科组所有教师的课堂开放,同时要完成“五个一”活动,即进行一次结合学科渗透德育的国旗下讲话,开放一周全组教师的课堂,推出一节全校范围的观摩课,公开一次教研组活动,撰写一篇关于课题研究的论文。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教研组整体水平的提高,增强教研组成员间的凝聚力。史地政组五十多岁的解老师既是班主任,又兼两个年级的政治课,同时还是教研组长。在教学周开始前两周她就带领组内成员一次次磨课,一次次研讨学案的编写,反复修改学案,使他们组在教学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数学组上观摩课的是刚工作不足三个月的王颖颖老师,为了上好这节课,教研组长刘晶和数学组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从题目的选择到学案的形成,从学生认知的分析到课堂结构的设计,一一推敲,经常陪王颖颖说课到晚上7点多。区分院特级教师连春兴老师带领十多位教师来校听评课指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们对这节课给与了高度评价。

    学科教育周公开教研活动的内容:先由执教老师说课的设计及课后反思,接着教研组教师评课,然后组长作总结,最后专家点评指导。其他教师写听评课后的反思。利用教研组这一学习共同体,教师在同质交流中获得超过自身局限的信息和资源,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引发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获得了更完整意义上的成长与进步。

    在以教学周为载体的“主题研究”活动中,既有教师的自我反思,又有同组内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同伴互助,还有不同层次的专家(教研组长、学科教研员、春风化雨导师、教科所及分院主管领导等)引领。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校本研究模式不仅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同时也提高了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这种模式的探索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必须实现三个结合:工作计划与课题研究方案结合、工作过程与课题研究过程结合、工作总结与撰写课题报告结合。

    二、校本研究的成效

    1.推动了学习型教师群体的建设,搭建了教研组学习共同体的平台。

    学习是学校生命的源泉,学校本身就具有学习的特征,未来真正优秀的学校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学习型组织。通过我校的校本研究的三种模式,逐渐形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同时也为教研组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搭建了平台。创建动态的学习型组织,是我校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

    扎实的校本研究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生机,它将教师成长的道路铺在每个人脚下,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课堂的锤炼,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锻炼了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上学期,我校数学组三个年级的期末质量分析在全区东片进行了公开展示。并得到了教研员及兄弟学校教研组长们的一致好评。路媛媛获第三届“师慧杯”比赛一等奖,王莹莹的习题课获市级二等奖。本学期我校初一数学组李慧、初一生物组谭永芳、初三英语组刘艳老师分别举行了区级教学研讨课,初三化学组、物理组在我区中考研讨会上就“课堂改革与备课”进行了交流发言。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校本研究不但锤炼了教师的内功,而且培植了学校特色,引来各级领导对我校的关注,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和生机,为我校搭建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3.规范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推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校本研究使学校教学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进程,明确了学校的发展主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设了环境,使教研活动科学化、系列化,为学校教师专业的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导向和范围,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校本研究在我校已基本构建起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其优势也越发显露出来。我校的校本教研模式实现了教师理论学习、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并逐渐走上“研训一体化”的发展轨道,并成为从“事务型”学校向“学习型”、“研究型”学校构建的催化剂,对完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但真正作好校本研究,还有三个方面需要提升:一是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进一步发挥网络平台在校本研究中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课程专家。(作者为东铁匠营第二中学教学主任,此稿获2008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优秀论文二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本教研的引领
校本研修方法(经验)简介之(十九)
《共享文化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模式行动研究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开启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专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