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语的空间化和时间化特征
意象图式(英语的空间化特征)
  如果说是“原型理论”为我们打开了词汇的理解与记忆之门的话,那么接下来要讲的另一个概念---“意象图式”则将会引导我们向词义的纵深推进。通过“原型理论”我们了解到任何一个词都有一个可感知的原型意义,而且任何一个词都有一个具有可感知性的基本范畴词汇与之对应,接下来,“意象图式”将会解释这些具有可感知性的词的具体意义是通过何种途径引向我们最难把握的抽象意义的,掌握了这个规律,也就意味着找到了理解和记忆抽象词汇或词义的方法。

  和其它理论一样,对意象图式概念的形成及其依据在此不想多做解释,只要求大家理解其含义即可。所谓意象图式,通俗地讲就是指外界事物通过身体经验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的空间化的反映。也就是说,我们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所有经验都是以空间结构的形式存在的,因为人类最初的经验就是空间经验。比如,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物都具有开始开头和结尾。如:

  Birth is the beginning of life; death is the end; 
  I experienced that strange feeling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以上两个句子原本是用来描述时间,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到一个空间概念上,即一条直线上的起点和终点。这就是头脑中的意象图式。反映到词汇上,就是大部分词汇都有一个伴随的意象图式来构造其概念内容。

  意象图式分为很多种,它可以是一种简单的结构,如一个容器,一条线路等, 也可以是一种方位关系,如上-下,前-后,部分-整体等。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2-28 19:41:20
  应该说,意象图式理论适用于世界上的任何一门语言,也就是说任何一门语言在形成自己的抽象意义的时候,都有空间概念参与其中。比如,汉语说“妒火中烧”,就是把人体比喻成了一个容器,里面有可燃烧的气体或液体(指情绪)。我们也会说“拐弯抹角”,“直来直去”这是拿“道路”来比喻一个人的说话方式。但是,英语与汉语不所同的是,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英语很好地在词义中保留了这些意象图式并由这些空间概念延伸出相应的抽象词义,也就是说一个单词的所有词义依然是统一在一到两个空间概念之下,而汉语则没能做到这一点。举例来说,”cover”这个词,其基本的空间概念就是“一件物体覆盖在另一件物体之上”(如cov er the pan), 并由此延伸出以下更多的词义(仅举例说明):
  1、 We were covered in paint by the time we finished with the ceiling. 我们刷完天花板时,浑身沾满了涂料。(此处覆盖物变成了液体)
  2、 Airlines are raising fares to cover the cost of fuels. 航空公司开始提高票价,以弥补燃油成本。(此处覆盖物变成了“票价”, 被覆盖物变成了“成本”,都是抽象的东西)
  3、 Who’s going to cover for you while you’re on vacation? 你度假期间谁接替你的工作?(被覆盖物变成了“工作”)
  4、 Michael Putzel now covers foreign affairs from Washington. 迈克乐.普策尔现在在华盛顿报道国际新闻。(被覆盖物变成了“新闻”)
  ……
  通过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虽然”cover”在不同的例句中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但你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所内含的空间意义。而汉语的字或词则没有这个功能,如以上例句cover所代表的意思我们分别用汉语翻译成了“沾满”“弥补”“接替”“报道”等,完全变成了具象化的表述,根本不可能用一个“盖”或“覆盖”来表达所有这些意思。英语中类似的多义词非常多,如drop, blow, screw, apply, develop等等,各位可以自己查词典尝试一下从空间角度来理解这些词。
  不仅仅是动词,英语中的很多具有抽象意义的名词也同样具备这个特点。如我们常见的词“effort”这个词,大多数词义都是抽象的,但这个其中却内含着一个立体的空间概念,就是“OBJECT”(物体)。Effort在英语中是被当作一个独立的物体而存在的,它可以与“人”产生互动关系,请看以下例句:

  1、 Starting an exercise program takes a lot of effort. 开始一项训练计划要耗费很多精力。(这里effort被当作一个物体可以被“take”)
  2、 We should make an effort to include everyone in the process. 我们应该尽量让每个人都 参与 到这个过程中来。(这里物化的”effort”可以被”make”)
  3、 City management needs to put more effort into promoting our airport. 城市管理部门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促进机场建设。(这里”effort”可以被”put into sth”)
  4、 Driving an automatic takes all the effort out of driving. 开自动档汽车使驾驶变得容易多了。
  (这里的effort不但可以被”take”,还是从”driving”这个“大容器”里面”take”出来的)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01:13:43
  “sight”是另一个词义很多的名词,它其中则内含着两个空间概念,除可被当作物体外(如lose one’s sight, short sight, catch sight of等等),还可以被当作一个”Container”(容器)。是容器就就有里有外,有进有出,如下面的例子:
  1、 Al wanted to smoke, but there were no ashtrays in sight. 阿尔想抽烟,但眼前没有烟灰缸。(烟缸在sight这个“容器”内)
  2、 We stood at the window until their car come into sight. 我们站在窗前,直到看到他们的车子。(车子进入到sight这个“容器”内)
  3、 Stay here, and don’t let the baby out of your sight. 你呆在这儿,不要远离宝宝。(宝宝出了sight这个“容器”)

  其它象attention, access, mind等等都可以被看作一个物体,或一个容器,而rule 这个词则需要被看成是一种“力量”或“物体”被跟随(follow the rules),被抵抗(against the rules),
  被打破( break the rules),被曲伸(bend the rules)等等。

  了解英语的这个特点对我们学习英语又有哪些帮助呢?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更深刻地理解词汇的含义,加深记忆。前面我们讲”gas”和”connection”这两个词的时候其实已涉及到“意象图式”这个概念,大家可以再回顾一下;

  2、 掌握更多的词汇搭配方式,提高表达能力。如通过前面举的几个例子,相信你会更容易地掌握effort与take, make , put等几个动词的搭配使用。再举个例子,语料库显示,中国的学生在使用”attention”这个词的时候,用得最多的是”pay”这个词,我想这可能与我们的课本上只教了”pay attention to ”这一个句式有关系,但实际上可与”attention”搭配使用的动词非常多,如draw, give ,direct, call, devote, bring, attract, catch, invite等等,构成V+ attention +to 的短语句式,表达丰富且有不同的侧重。如果我们能从空间角度来理解,把attention看成是一个带有指向功能的物体,那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它与draw, give, direct, attract, catch等词的搭配使用了。在实际教学中甚至可以更具象化一点,用一个不倒翁来代替这个想象中的物体,看学生都能用哪些动作使其倒向自己这一边,进一步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和使用。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01:19:05
  同样的道理,意象图式的运用也有助于避免一些“中式英语”。因为语义迁移的作用,中国学生在表达“抓紧时间”这个意思时,会用”grasp time”这种不伦不类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time”这个词,把时间想象成是一个按照既定的步伐与节奏在向前行走的物体或人,没有人能够阻止它,所以你可以与其并肩同行(have the time),也可以走在它的前面ahead of time,也可以落在后面behind of the times,但你却不能抓住它。关于时间的另一个空间概念是把它想象成“money”,可以被花费(spend ), 可以被浪费(waste), 甚至可以被投资(invest),当然也可以被充分利用(make good use of),所以准确的表达应该是make good use of your time。 再比如,“接受现实”,很多中国学生直译成”accept the reality”,也是有问题的。reality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座大山等等具象的事物,所以,你能做的就不是接受它(accept),而是面对它(face up to)。因此,正确的表达应该是face up to the reality。

  3、 意象图式的作用不仅仅体验在单个词的词义上,还体现在我们日常的表达应用上,也就
  是整个句子的表达上。请看以下例句:

  1. I’m just in a place where I need to focus on me. 我现在需要专注一下自己的事情了。
  2. The good part is coming up. 好戏快开场了!
  3. I’m glad I saw this side of you. 看到你的另一面,我很开心。
  4. I wanna be a part of it. 我想参加。
  5. The rent is due tomorrow, and I need your half. 明天要交房租了,你得把该你付的那一半给我。
  6. This joke has gone a little too far. 玩笑开过头了。
  7. Try to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things. 凡事要往好的方面看。
  8. My husband wasn’t much of a father. 我老公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例句1、6中的”place””far”是把要表述的事物当成了一条路,例句2、4、5中的”part””half”是把要表述的事物看成是可以拆分的整体,例句3、7中的”side”是把要表述的事物看成是有不同侧面的一个物体,而例句8则把要表述的对象看成是一个装载数量有多有少的容器。

  此类的例句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在下面的“概念隐喻”章节中将作进一步讲解。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05:58:33
  4、可以用意象图式来理解掌握介词及其组成的短语。因为大部分的介词是用来表示空间关系的,与意象图式构建的空间概念非常吻合,所以意象图式理论经常被拿来分析介词及其组成的短语动词上。对中国学习者来说,介词是最难把握的语言点之一,尤其是在这些介词与数量众多的动词组成千变万化的短语的时候,我们就更加摸不着头脑。比如”out”这个介词,它可以与多达600多个动词结合形成动词短语,如take out, spread out, throw out, pick out, leave out, shout out, draw out, pass out等等。如果让我们只记住其中的几个可能问题还不大,但这种结构的短语接触得越多,我们就越容易与前面学过的搞混。幸运地是,意象图式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这600多个动词短语,用意象图式来分析只体现了三种空间关系。请看下图(所画的图在贴子里显示不出来,只好口头描述一下,大家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下):

  John went out of the room. 约翰走出房间)
  Pump out of the air. 把空气排出去
  Let out your anger. 发泄你的愤怒
  Pick out the best theory. 选一个最好的理论
  Drown out the music. (发出更大声以)盖住音乐
  以上图式是一个空心的圆圈,中间有一个黑点,连着一条从左到右的箭头,箭头长出圆圈。

  Pour out he beans. 把豆子撒出去
  Roll out the red carpet. 把地毯展开
  Send out the troops. 派出军队
  Hand out the information. 散播信息
  Write out your ideas. 写出你的点子(多个)
  以上图式与上一个基本相同,只是在箭头的右面加了一条从上至下的弧线,表示物体走向不同的方向。

  The train started out for the Chicago. 列车驶往芝加哥
  以上图式最简单,就是一条从左到右的箭头。

  以上这三个图中的黑圆点,代表的是运动的主体,可能是句子中的主语,也可能是句子的宾语,在例句中分别指John, air, anger, the best theory, music, contract, beans, carpet, troops, information, train。圆圈则是主体运动的参照物,在例句1中指room, 例句2中暗指皮球或轮胎等有空气的物体,例句3中暗指你的充满了愤怒的胸腔等等,依此类推。而带箭头的直线表示主体运动的方向与路线,第二个图中的箭头指向的一段曲线表示主体在运动的时候是按照不规则的扇形散开的,形象的表明了例句中的beans, carpet, troops, information, ideas等主体不只一个。

  有了这个三个简明图形的辅助,大家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其所对应的短语及其句子的确切含义。不只是”out”,其它所有的介词及短语动词都可以用意象图式进行归类和解释。

  当然,我们在实际运用中不一定非得把所有词汇内含的空间概念都画成某个图形,就象我们前面所举的例子一样,只要把要学的词汇想象成在现实生活中与目标词的抽象含义非常接近、非常有空间感的一件事物也可以,也能解决很多问题。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06:01:09
  与汉语相比,英语的空间概念体现得非常突出,甚至把英语称为一门空间化的语言也毫不为过,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英语比汉语逻辑性更强、更客观的原因所在。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抽象概念都能够用一个立体的图式表现出来,那么这门语言的准确性、客观性是不是要好很多?所以说,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空间感和空间想象力,比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有意识地把他想象成一个有着不同侧面的立方体,然后据此来说明它的优点和缺点(different sides); 我们在谈论感情的时候也可以把爱情看成一个长途旅行,这样你就可以用旅行中常用的一些概念来表达爱情中的是非纠葛。当然,空间能力的培养最好还是由学校或老师提供,材料的集中输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以及多媒体的运用会更有助于学生把握好这样一项技能。但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尚未发现有哪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系统地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接受你的大部分意见,但不同意你说的“过分强调英汉思维差异是一件很无趣的事”。当然,任何事情“过分”了都不好,但就英语习得来说,我们对英汉思维差异讲得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用英语思维这个说法已提了很多年,但在公共场合,除了王强曾简明扼要地总结过“六点”之外,还真没有看到哪一位人士明确地、系统地分析过什么是“英语思维”以及两种思维的差别在哪里。

  至于强调英思维差异到底对学习者有没有用,我想网友“巴东警方”已用他自己的亲身体会做了解答。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09:43:34
  To 巴东警方,

  首先感谢您替我解答“英汉思维差异”的问题,也谢谢您的支持。

  至于您的问题,因为我没学过什么专业英语,没有切身体会,所以也很难给你专业的建议。但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无论是公共的还是专业的,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专业英语,那不妨在学习的同时把它放到实践当中来检验,发现哪方面不足了就去补充,不用在乎自己的公共英语已经到了何种水平了。我相信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是一个互相促动的关系。

  依我的观察,有些口语水平并不是很高的人依然在专业英语领域做出了不小的成绩,这可能和术业有专攻有关系吧!

  To 辛蒂苦蕊

  谢谢您的赏识。但出书不是我的目标,我更想与志同道合的人办一所培训学校。呵呵!
  to 寻找套得快

  能否结合前文给出“I am often asked why this is a problem, given that nearly all U.S. assets are denominated in dollars.”这句话中所说的"problem"是指什么?
  词汇的心理认知
  “单词难记”是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必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认知过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结合其认知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认知心理所涉及的概念和模型非常多,在此只就与我们语言学习者关系密切的概念与结论做出说明:

  一、 语义加工的深浅是词汇能否记得牢的关键。
  对任何事物的记忆都必须经过一定的认知加工,也就是说,实现记忆之前你首先要了解自己想记住的是个什么东西。对语言来讲,这种加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形式加工层,具体来说就是指对词形或语音的加工,我们平时为了记单词所采取的读音法、谐音法、重复法等等与拼写和语音有关的记忆方法都属于这一层次,但这是一种浅层加工,浅层加工在大脑中所留下的记忆痕迹很弱,持续时间也很短。第二层次是语义加工层,就是围绕单词的词义所进行的加工,如意象法、联想法、构词法等等。这个层次的加工比较复杂,但却是一种深层次加工,持续时间较长。

  无论是浅层加工还是深层加工,对于我们全方位记忆一个词汇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我们平时在学习的时候大多采取的是浅层的形式加工,而对更深层次的语义的加工却不够,这是导致单词难记以及记住了也不会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前面所介绍过的原型范畴理论、基本范畴词汇以及意象图式等等其实都是从语义的层面对词汇进行深层加工的典范,除此之外,下面将要介绍到的词汇网络概念等等也是我们可以参考的重要工具。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我们都应该根据心理学的规律遵循以下加工步骤: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09:47:42
  1. 注意 所谓注意就是你平时在阅读或看原版电影或进行其它学习活动的时候,一定要
  有意识地找出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举例来说,《丑女贝蒂》里有一句台词,”She left early. I’m just covering the phones.” 这句话的意思是,“她先走了。我在帮她接电话”。意思并不难理解,但是如果之前你并不知道cover这个词有“代替某人工作”的意思的话(即使你认识这个词),你就要对其进行充分注意。要注意的内容可能会包括,1)它与我们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不同,“替她接电话”我们要用两个动词,而英语中只用一个;2)cover后面直接接“the phones”,而不是惯常的”cover for her”。你注意到了这些不同点,就会头脑中形成印象,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就会加深印象。有的同学只注重对意思的泛泛理解,或者是只去注意生词,这样就不容易留下记忆痕迹。

  2. 非语境化 “非语境化”的意思就是你在注意到这个词的不同的时候,要学会把它从你
  学习的语境中剥离出来。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你对”cover”不要仅仅放在剧情中去理解,还要联想你以前学过的其它用法,比如,”cover”在《丑女贝蒂》里还出现过很多次,其中的一次是”could you just cover me this month? You know I’m good for it”。这句话是贝蒂的合租室友说的,意思是说”你能不能先帮我把这个月的房租垫上?我不会欠你的”。“cover”在这儿又是另一个用法,如果你能记起这句话,或者你做了笔记的话,你就可以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做个比较,不但学会了两种用法,而且对这个词的理解也更加丰满。当然,你也可以查词典,了解其中的多个词条的意思,或者是用我前面介绍的原型词义来进行理解和记忆。

  3. 再语境化 所谓的再语境化就是把通过前面两个步骤所加工过的词汇运用到自己所熟
  悉的语境中去。说到这儿,有的人可能会明白了为什么我在前面说看原版电影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把学到的表达方式通过想象运用到自己真实的生活中去。这不只是个人的经验之谈,而是语义加工的重要步骤之一,是有理论依据的。不过话说会来,这个方法一开始确实是我的经验来的,只是后来看过有关方面的理论书籍之后,才发现原来两者不谋而合。呵呵!

  上面的理论说的好象挺复杂,其实大家也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了。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反反复复的加工”。功到自然成,只要你不要光把注意力放在词形和语音上就可以。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11:42:01
  二、要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词汇网络
  研究证明,一个人所习得的词汇在大脑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基本特征是发散型的网状结构,所以称为”词汇网络”。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可能就会理解,比如说给你一个词”猪流感”,让你写下联想到的词,你就可能会想到以下这些词:发烧,口罩,死亡,留学生,可怕,墨西哥,防治,回国,洗手,公共场所,疫苗,密切接触,经济危机,煮熟,天灾人祸…所有这些词就构成了一个词汇网络。这些词汇有以下特点:
  1. 都是由”猪流感”这个词激发出来的,一个词可以激发出无数个词;
  2. 词与词之间在词义上相互关联,有的非常近,但有的却非常远;
  3. 这些词有名词,也有动词、形容词,有的是说人,有的是说东西,有的是说地方,有的是说行为…

  以上这个例子说明了词汇在大脑中是以一种错综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方式存在的,而且词与词之间可以互相激发。英语也是一样。这个特点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但要学单个的语汇,也要充分利用词汇之间的激发作用,通过发散性的思维,有意识地扩大词汇关联的范围,提高词汇之间关联的强度,从而缩短词汇激发的时间,使得词汇提取的速度更快。另外,有意识地在词汇之间建立联系,也是对词义进行深加工的一个过程。

  根据个人经验,我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建立自己的词汇网络:

  一是“话题法”。就是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词汇联想。就象前面说的“猪流感”这个词,只不过要以英语的形式进行而已。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话题法”与我们以往所进行的对话式的主题训练是不同的,在这儿我们不要求你所有的词汇都要以句子或对话的形式出现,一个单词,一个词组,或一个短语都可以,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扩展你的词汇网络,二是培养你的想象意识。比如说,大家就”两性关系”这个主題展开联想,有可能想到以下词汇和表达方式, 
  relationship, future, dump, love at first sight, stud, responsibility, date, beauty is skin-deep, affair, betray, play the field, sow wild oats, share, cradle-robber, no money no honey, intimacy, commitment, desperate, cheat, in common, be yourself…
  当然,如果觉得有的主题过于宽泛,可以把它缩到一个更小的主题上去,要本着一个原则就是,对每一个主题都要把想象力发挥到最大,争取一次把它谈透。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11:52:51
  二是“翻译法”。
  这里的翻译是指把汉语翻译成英语。大家都知道,同样一段文字,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翻译,即使对同一个人来说,也可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比如,是用动词形式还是名词形式,有没有近义词可以替代,是否可以从物的角度来翻译等等,在你进行推敲、选择的时候,本身就是一个搜罗记忆中的词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把以前学过的词汇进行了重复加工,不但加深了印象,也加强了与其它相关词汇的关联。所以,我建议各位如果是跟着《新概念》或《走遍美国》这样的教材学英语的话,不妨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先尝试翻译其汉语译文。


  概念隐喻
  隐喻是语言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无论是在英语中还是汉语中。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隐喻和我们语文课上学到的明喻、暗喻、借喻等等修辞手法是有些不同的,这里所说的隐喻并不是什么文学技巧,而是一种语言的生成方式,纯粹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所谓的隐喻,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尤其是抽象事物与具体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本来描述一种事物的文字来描述另一种事物。

  为什么说隐喻非常普遍?这里有两个数据可以说明,第一个数据是普通语言中大约有70%的表达方式来自隐喻概念;第二个数据是,在美国新闻中,每25个单词就会出现一个隐喻。有人可能会感到吃惊,啊?这么多?我怎么没感觉到?没感觉到不等于不存在,隐喻其实是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汉语也不例外。比如, 加油,抠门,发火,放心,担心,红人,席卷,吹牛,装蒜,分手,干脆,扯平,离谱,崩溃,放屁,上道,解脱,清白,体贴,出卖,蚕食,鲸吞,不识抬举,厚脸皮,搬弄是非,拐弯抹角,说来话长,话说得太满…等等。这些词汇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述抽象的意思,我们之所以没有感觉到它们是采取了隐喻的方式,是因为我们太熟悉,平时用得太多,里面的喻体已内化成为词语现有的意思,专业来讲就是“死喻”。这种隐喻对本族者来说不算什么,都是信手拈来的,但对外语习得者来说,掌握这些带有隐喻的表达方式就必然要经过一个从喻体到本体的理解过程。比如,英语说 ”money talks”,这对英语母语来说其这句话就是”有钱才有发言权”的意思,但对外语学习来说,则会先感到奇怪,钱会说话吗?后来才会想到,噢,这只是个比喻,就象老外一开始并不理解“抠门”就是小气的意思一样,还以外门里面藏着钱呢!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11:55:57
  隐喻的大量使用是基于语言扩展的需要,前面已经讲过,人类创造的第一批语言大多是来自身体的经验,但是这些词汇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就需要更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更加抽象的内容。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拿已有的表达具体事物的语言做比喻,这样就不用为每一个新的概念都发明一个新的词汇了,大大节省了人脑占用的空间。如果没有隐喻作用的话,我们现在要学习的英语词汇就不是一万两万那么简单了,只怕是百万单位也未必够用。

  所以,对外语习得者来说,了解这门语言的隐喻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找出隐喻的规律并且把它们分别集合到不同的类别之下,那我们就可以轻松地掌握大量的隐喻表达方式,这就是我下面要讲到的概念隐喻。

  所谓概念隐喻就是用某一具体事物的所有特征来理解另一抽象事物的对应的特征。比如“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就是一个概念隐喻,围绕这一概念隐喻我们可以产生如下表达方式:
  You’re wasting time. (时间被浪费)
  This machine will save you hours.(时间被节约)
  You’re running out of time.(时间被挥霍)
  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these days?(时间被花费)
  The flat tire cost me hours.(时间被开支)
  I’ve invested a lot time in her.(时间被投资)
  I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spare for that.(时间被抽出)
  He’s living on borrowed time.(时间被借用)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14:16:17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所有有关金钱的表达方式几乎都可以被用在时间上,这是因为它们在方方面面都具有相似性,有关于它们之间的隐喻不仅仅是”Time is money”。

  再举一个例子,“LOVE IS A JOURNEY”(爱情是长途旅行),围饶这个概念隐喻就有如下具体的表达方式:
  We’re at crossroads. 我们的感情到了十字路口。
  Ou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我们的婚姻触礁了。
  We’re going nowhere. 我们走不下去了。
  We can’t turn back now. 我们不可能走回头路。
  It’s been a long bumpy road. 爱情之路充满坎坷。
  We’re gotten off the track. 我们已脱离了正常轨道。
  The relationship is a dead-end street. 我们的关系走进了死胡同。
  We’ll have to go our separate ways. 我们不得不各走各的路。

  以上例句显示,在旅行途中有可能碰到的各种情况,如十字路口、触礁、回头路、迷失方向、颠簸、分道等等,都在两性关系中得到了体现。

  世界上很多事物都具有相似性,体现在语言上就是一种事物可以被比喻成多种事物。比如,theory既可以被比作container,也可以被比作building。请看以下例句:

  THEORYIES ARE CONTAINERS.
  His theory doesn’t have much content. 他的理论没什么实质内容。
  I’m tired of his empty theory. 我受不了他那些空洞的说教了。
  That theory has lots of holes in it. 那个理论有很多漏洞。

  THEORIES ARE BUILDINGS.
  There is no foundation for his theory. 他的理论没有基础。
  The theory lacks support.这个理论缺少依据。
  That theory collapsed completely. 那个理论彻底站不住脚了。(呵呵!这个翻译本身在汉语中也是个隐喻)

  下面给出更多的概念隐喻供大家参考和体会:

  ANGER IS A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 愤怒是容器中的很烫的液体(会沸腾、冲出、伤人)
  PEOPLE ARE ANIMALS. 人类是动物(如象蛇一样的奸滑,会咬人等)
  MARKETS ARE BATTLE FIELDS. 商场如战场(要有武器,有战术等)
  MIND IS A MACHINE 思想如同机器(如锈掉了,无法开动等)
  BOOKS ARE FOOD书籍如食物(如适合不同人口味,可以被咀嚼、消化等)
  INTERNET IS HIGHWAY. 互联网是一条高速路(电脑相当于交通工具,信息相当于货物,交流相当于双向通道等)

  隐喻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把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通过简单的类比描述出来,既降低了语言输出的难度也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通过素材的大量输入进行集中的培训,个人的力量仍然难以企及。但无论如何,平时在自学过程当中能够留意这些表达方式并有意识地进行联想和归类,还是会有所裨益的。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18:22:06
  对over这个词,中国学习者最熟悉的用法就是game is over, 用作形容词表示”结束”的意思,除此之外就乏善可陈了。究其原因,就是over这个词作为介词或副词使用时,在汉语中并无对等的词汇,也没有对等的用法,所以,造成了中国学习者难以理解和使用这个词。

  与其它所有的小品词一样,over这个词也是内含着一定的意象的。Over的基本空间含义是”一事物在另一事物之上,或覆盖在某事物之上”,如以下例句:

  1. Leaning over the desk, she grabbed the phone. 俯身在桌子上,她抓起电话(身体在桌子之上)
  2. I put another blanket over the baby. 我又给宝宝盖了层毯子(覆盖整个身体,用on则体现不出这层意思)
  3. Spray some sugar over the strawberries. 在草莓上洒些糖(覆盖草莓全身)
  4. There was broken glass all over the road. 路上到处都是碎玻璃(覆盖整个路面)
  5. One minute he’s all over me, and the next he’s pushing me away. 刚刚还甜言蜜语,一会儿就对我置之不理了(比喻,意思是心思全在她身上)
  6. I’ve been looking all over for you. 我到处在找你(足迹遍及了所有地方)

  这个用法告诉我们要学会树立“一事物整体覆盖另一事物”的观念,从而减少对”on”等小品词的用法,使表达更加准确。

  除了“覆盖”这个基本意象外,over还引申出来两个应用更加广泛的意象:
  一是“从某一点到另一点”,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如:

  1. Over here! 到这儿来(从那边到这边)
  2. I’m gonna have the girls over for dinner.我要叫姑娘们过来吃饭(从她们那儿到我这儿)
  3. I came over to help.我是过来帮忙的(从我哪儿到你这儿)
  4. Move over, that’s my side.挪过去,这是我那一边(指在床上,从这边移到那一边)
  5. I’d prefer to talk about it over the phone.我更愿意在电话里谈(从电话的这一头到电话的那一头)
  6. She told me one day over coffee. 有一天喝咖啡的时候她告诉我的(从开始喝咖啡到结束)
  7. I gotta get up really early, so you can’t stay over. 我明天要早起,所以你不能在这儿过夜(从现在到明天早上)
  8. A waiter brought over a bottle of Pinot Noir. 侍应生拿过来一瓶Pinot Noir.(从吧台到我这儿)
  9. I’ll send over some pie. 我送了些派过去(从我这儿到你那儿)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18:26:06
  Over在以上某些例句中,与汉语中的”…过来”或”…过去”相应,也有助于我们掌握over的这个用法。但在5,6,7三个例句中,则必须是根据意思来理解了。

  二是“胜过、超过、优于”等,无论是在空间、时间上,如:

  1. The game is designed for children over 6 years old. 这个游戏是为6岁以上儿童设计的
  2. In this office there is one manager over a staff of 15 workers.这个办公室是由一个经理带15个员工(经理级别高于普通员工)
  3. It’s like she’s got this power over me and I’m helpless. 她好象掌控了我,弄得我无法招架(力量胜过我)
  4. You’re freaking out over a name.你为了一个名字大惊小怪(把名字看得很重)
  5. I’m so over men.我看透男人了(我已超脱于对男人的依恋)
  6. That would’ve put him over the edge.这会把他逼急了(比喻,超过了界限)
  7. You want to break up with me over a suit?难道你会为了一件衣服和我分手?(感情还不如衣服重要)
  8. Now there’s one advantage we have over girls in their 20s. 现在我们比起20来岁的小妞们有一项优势了(我们30多岁的比20多岁的强)
  9. You choose cigarettes over a guy? 你宁可与香烟为伴也不愿找男人?(男人还不如香烟)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18:40:13
  On和in是英语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两个介词,不但各自的用法多,而且相互之间还存在着语义相近的地方,这是造成中国学生难以掌握的主要原因。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说”on the bus”,有时候又说”in the bus”? 为什么我们既可以说”hit him in the face”又可以说”hit him on the face”? “He cheat me”与”He cheat on me”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

  与其它介词一样,要准确掌握on与in的用法,还是要从它们的基础词义,也就是这两个词所代表的空间概念入手。

  On的基本词义是”一物在另一物之上”,而且是互相接触。从这个基本概念可以分解出以下个两个典型意义:

  一、 一物以另一物为支撑
  二、 一物以另一物为工具

  下面就分别举例说明,象什么”The book is on the desk”之类大家都熟悉的就不再列举了。

  一、 一物以另一物为支撑或载体

  1. It’s not easy to skate on one foot. 单脚溜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脚来支撑身体)
  2. The man climbed down on a rope made of bed sheets. 此人从被单做成的绳子上爬了下来(用绳子支撑身体)
  3. He keeps erasing the messages on my machine. 他不停地删除别人在我电话上的留言(信息以电话机为载体)
  4. Do you have a pen on you? 你带钢笔了吗?(身体是钢笔的载体)

  以上四个例子比较具体,下面是几个抽象的例子:

  5. Granddad lives on meat and potatoes. 祖父以吃肉和土豆为生
  6. This new laptops works on two AA batteries. 这台新笔记本需要两节AA电池
  7. Thing got so bad we had to go on welfare. 情况太糟了,我们不得不靠福利过生计
  8. Tax increased for workers on high salaries. 高收入员工的个税提高了
  9. Dinner is on me tonight. 今天的晚餐我请了
  10. He’s on the swim team and the basketball team. 他既是游泳队的队员也是篮球队的队员
  11. It’s hard being on your own for the first time. 第一次(不靠家庭)独立生活是有点难
  12. On second thoughts, I will accept the offer. 经再三考虑,我决定接受这个报价

  为了能更深刻的理解on在以上例句中的用法,大家可以反思一下以上中文意思如果不用on的话,自己一般会怎么说。

  二、 一物以另一物为工具

  1. On the bus 在公交车上(其实就是以公交车为交通工具的意思)
  2. He’s shouting on the intercom 他在对讲机里大喊大叫(也就是用对讲机)
  3. He’s on the phone all day long. 他一整天都在打电话(也就是在用电话)
  4. You can’t put your cigarette out on a tree! 你不能在树上掐灭香烟(也就是用树做工具,想想是否可以用against来代替on)
  5. I cut my hand on a piece of glass 我的手被一片玻璃给划破了(中式说法一般会是my hand was cut by a piece of glass)
  6. Did you make these graphs on a computer? 你是用电脑做的这些图表吗?(以电脑为工具)
  7. I’m listening to the news on the radio. 我在听广播里的新闻(通过收音机播送的新闻)
  8. I hit my head on the curb and cut my lip on my whistle. 我头撞在路沿上,哨子把我的嘴唇割破了(中式英语可能会变成 my head hit on the curb and my lip was cut by the whistle)

  在以上两个典型意义的基础上,on进一步形成了以下两个延伸意义: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18:42:43
  三、 表示动作、行为、事物所指向的对象

  在介词on的所有用法中,这个用法是最多的、最普遍,也是最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我们一定要掌握。

  1. She’s cheating on me 她对我不忠
  2. She’s picking on every detail. 她对每一个细节都很挑剔
  3. Were you planning on kissing me ever? 你有想过吻我吗?

  以上三个例句中国的学习者都容易把其中的on字去掉,事实上去掉on之后要么不符合习惯用法,要么会改变意思。如She’s cheating me的意思是她欺骗我,可能是撒谎,也可能是隐瞒事实,不一定指的是两性关系。on跟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指向的例句还有:

  4. Work on your interview skills 研习一下你的面试技巧吧
  5. I want to call my apartment and check on my grandma. 我想打电话回公寓看看我祖母怎么样了
  6. That is the part to focus on. 这是我们应该集中注意力的
  7. Stop hitting on her! It’s her wedding day! 别再调戏她了!今天是她结婚的日子
  8. Monica scores on me. Monica赢了我一分
  9. I hope she throws up on you. 但愿她吐到你身上
  10. You can’t just quit on me before we finish the job. 你不能就这样退出了,我们还没完成这项工作呢
  11. Who are we spying on? 我们在监视谁?

  为便于理解on在以上例句中的用法,我们可以将其拆成两个部分来看,一是动词所代表的行为本身,二是on后面的名词或词表示行为所指向的事物。如”check on my grandma”, 首先是check,意思是”查看”,这个词是可以独立使用的,但如果要说明是“查看”什么东西,则必须用on来进行引导,就是on后面的”my grandma”。

  除了直接放在动词后面用作行为的指向外,on还可以与名词、形容词或短语连接,同样表示行为或事件指向的对象,请看以下例句:

  12. Here’s a knock on the door. 有人敲门
  13. Back in high school, I had a major crush on you. 还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就对你爱慕有加
  14. There’s been some unusual activity on your account. 你的帐户有些异常
  15. I was just wondering, do you think there’s a possibility that you could give me an advance on my tips? 我只是在想,你是否觉得有可能把我的小费先付给我?
  16. He made a move on me. 他对我采取了行动
  17. Easy on the door. 轻点关门
  18. Keep an eye on the baby. 留意看着宝宝
  19. You can save up to $100 on your ticket by booking early. 早点预订可以帮你省掉100块钱的买票钱
  20. Then the vacuum went dead on me. 然后这个吸尘器就死火了
  21. Mom’s death has been hard on the family. 妈妈的去世对家里打击很大
  22. A tax on gasoline. 燃油税
  23. A book on China 一本介绍中国的书
  24. Could you give some advice on what to wear? 你觉得我穿什么衣服合适?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1 18:43:54
  四、 表示某事正在发生或在其发生的过程中

  最常见的是就是以下这些短语

  1. On sale 在销售(在促销)
  2. On a roll 连续交好运
  3. On fire 着火了
  4. On rise 在上涨
  5. On show 在展示
  6. On a diet 在节食

  以上例子中on后面的名词天大多是抽象名词,表示某事正在持续进行。再看以下例句:

  7. He is on a coffee break. 他在休息喝咖啡
  8. What the hell do you do on a real date? 你在一个正式约会上会怎么做?
  9. On my way over here, I stepped in gum 在来这儿的路上,我踩上了一块口香糖
  10. I walked in on Joe and Susan kissing in their office. 我步入Joe和Susan的办公室时,正好撞见两个人在打喯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2 15:13:59
  In的基本词义是“一物在另一物之内”, 是一种包容关系。由引也分解出两个典型意义:

  一、 某事件发生在某个范围之内
  二、 一物是另一物的组成部分

  下面就具体说明。

  一、某事发生在某个范围之内(不超出这个范围)

  1. He’ll be with you in five minutes. 再过五分钟他就会来见你
  2. I’m gonna get there in time. 我会及时赶到
  3. He was hit in the face. 他被打在脸上
  4. I’ve never tasted alcohol In my life. 我一辈子都没碰过酒
  5. The truck headed in the direction of town. 卡车朝着城镇的方向开了过去

  以上例句都是指时间或空间范围,比较容易理解,下面一些例句则多为抽象含义:

  6. She ripped the sheet of paper in two. 她把纸一撕两半(是两半而不是四半)
  7. Chandler downs his espresso in one gulp. Chandler一口喝干了espresso(是一口而不是两口或三口)
  8. China has seen a strong growth in exports these years. 近几年中国出口增长很快(是指在出口领域)
  9. Put things in perspective. 要正确地看问题(是在客观范围之内)
  10. We’d like to get this in one take. 我们想一次过(拍片)
  11. Who am I gonna meet in a blackout? 黑灯瞎火的我和谁约会去?
  12. In fact, they’re not animal. 事实上,它们并非动物 (在事实范围之内)
  13. In a way, I’m a little surprised he accepted the offer. 他接受了这个要约,让我稍感意外(从某个角度)
  14. Chandler & Nina are locked in a passionate embrace. Chandler和Nina激情相拥
  15. He would not have any personal interest in the girl. 他不会对这个女孩有什么想法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2 15:17:12
  二、一物是另一物的组成部分

  1. Wendy’s in advertising. Wendy从事广告行业
  2. She wants to be something in cooking. 她想在烹饪业闯出点名堂来
  3. Do you know in a relationship you have these key moments that you know you’ll remember for the rest of life? 知道吗?一段感情里总有那么几个时刻你会终生难忘
  4. We have absolutely nothing in common. 我们没有任何共同点
  5. We’ve made a couple of changes in your schedule. 我们把你的行程做了一些调整
  6. She’s everything I’d want in a wife. 她具备我心目中理想妻子的一切
  7. The old girl still has a lot of fight in her. 这位老妇依然战斗力十足

  在以上两个典型意义的基础上,in也延伸出了以下两个抽象用法:


  三、 浸泡在某物中,受某物影响(可把in后面的事物看成是个大容器)

  1. I’m in a hurry. 我有急事
  2. You’re in a big trouble. 你有大麻烦了
  3. Lily looked at me in shock. Lily看着我,很震惊
  4. He shouted out in pain. 他痛得大叫起来
  5. Ross shouts and stares in disbelief. Ross叫起来,不相信地看着
  6. I’m just checking to see if the muscle’s in spasm. 我只是在查看是否肌肉痉挛了
  7. I found her in tears. 我发现她在哭
  8. I shook my head in protest. 我摇头表示抗议
  9. He asked in surprise. 他惊讶地问
  10. She turned away in disgust. 她厌恶地转过身去
  11. Chandler is in his sweats flinging playing cards into a pot. Chandler满身是汗地把扑克牌丢进壶里
  12. In reading the story, I felt nothing but sympathy for the victims. 读这篇报道的时候,我对受害者只有同情

  这是in 最常见的一种用法,掌握这种用法的关键是要理解象hurry, shock, pain, disbelief, surprise, disgust等等这些抽象名词,因为同样的意思在汉语中大多是表述为副词、形容词等。
作者:小猫112 时间:2013-03-02 15:24:41
  四、 以某种方式

  1. Roger spoke in a low whisper. Roger压低嗓音说话(声音)
  2. His early comedies were filmed in black and white. 他的早期喜剧是黑白片(颜色)
  3. He made a bowl in the shape of heart. 他做了个心型的碗 (形状)
  4. I had to speak to him in French. 我不得不跟他说法语 (语言)
  5. Do not write in pen on this test. 这次考试不要用钢笔了 (工具)
  6. She swings the pen around her head in a circle. 她摆动钢笔,让它围着脑袋转圈 (轨迹)
  7. So then this plane didn’t explode in a ball of fire? 那么这驾飞机爆炸时没有起火球?(形状)

  大家可以看到,当in用来表示事件所进行的方式时,可以涉及到声音、色彩、形状、轨迹等等方面的内容,有时候会与with的用法比较接近,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如果例句中的in pen改成with pen的话会有什么细小的差别。另外,象in fear, in pride, in surprise这样的组合中的in也可以换成with。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验交流]我的英语学习观及我所设计的口语培训方案
2014高考英语备考指导
英语单词真没法“背”,教你织一张网收了它们!(修订版)第一节
小学生学习英语注意什么
各类词典都是怎样编成的(双语)
为什么你每天都在背单词,但会用的没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