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然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让科普成为“创新发现之旅”
视频:上海自然博物馆19日正式对外开放。新民晚报新民网 贺信 陈意俊 摄影 剪辑许明 蔡黄浩 航拍
图说:上海自然博物馆内景。新民晚报新民网 记者 萧君玮 摄
>>相关链接
上海自然博物馆2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游玩攻略
上海自然博物馆即将开馆 停车全攻略送上!
【新民晚报·新民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上海市民又多了一个大开创新眼界的好去处——经过6年施工建设,近2年精心设计布展,万众渴盼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即将开馆啦!
自然博物馆,在上海人心中,有种独特的上海味道——位于延安路高架旁的老馆曾是中国最早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它就像岁月中泛黄的老照片,斑驳记忆中诸多“第一次”的科普瞬间却愈发清晰闪亮。如今,“老照片”在南北高架旁的静安雕塑公园深处,被浓墨重彩重新“点亮”。这座曾激发无数“上海小宁”去“探险”的博物馆,华丽丽“换新颜”之后,已经怀揣满满的科学“好奇心”,静候无数市民来探秘:在自然历史的演化长河中,开辟属于自己的“创新发现之旅”。
自然历史“大观园”
“继上海科技馆之后,上海又多了一处地标性的科普场馆,让人兴奋又期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褚君浩至今还能记得,儿时与小伙伴一道去老自博馆,看到高大的恐龙化石马门溪龙,壮硕的远古动物黄河象,神秘的楼兰女尸时,小小好奇心瞬间被点燃,很长一段时间都思索恐龙为什么会灭绝,黄河象去了哪里,楼兰女尸会不会复活……回望科学人生路,褚院士觉得创新人才的成长,来自于一次次的创新萌动,最初或许就在儿时玩过的某处科普角落。“一座生动有趣的博物馆,会让孩子们好奇心爆棚,玩中有学,学中有思,潜移默化中悄悄开启一扇创新之门。”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博物馆。1956年,上海自然博物馆筹建,多年来一直是我国自然史研究方面的重镇,拥有的藏品数量及品种在国内首屈一指。时代发展、城市变迁,场馆基础设施老化,展示内容日趋陈旧,面对市民日新月异的科普需求,老馆越来越力不从心。2001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归并入上海科技馆。2004年,经上海科技馆理事会讨论,正式提出重建上海自然博物馆。2009年6月,总投资13亿元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项目,破土动工。
建成后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位于南北高架西侧的静安雕塑公园内,是一座与过去记忆截然不同、富有现代特色的博物馆,整体呈“鹦鹉螺”式的建筑结构独具匠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新地标。
走进场馆,来自七大洲的11000余件标本和模型,4400余项展品展项,细说地球自然历史的前世今生。新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条主线呈现大自然的演化过程,综合运用标本、模型、媒体、景箱、场景、剧场、装置等多元化的现代展示手段,让浩瀚飘渺的自然演化历史穿越时空,来到观众面前,触手可及。
一流场馆 一流科普
“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环境,百姓生活更需有股浓浓的创新味,创新的原动力不就是好奇心和兴趣吗?”褚君浩院士忆起13年前上海科技馆开馆时,在上海掀起一股科技馆热,假日休闲去“科学世界”逛一逛,成为许多家庭度周末的新节目。
如今,上海科技馆依然是沪上最有人气的“科学游乐场”,比许多休闲娱乐景点更有吸引力,比许多国内新馆、国外名馆更具人气,去年还入选世界上最受欢迎的20个博物馆名单。特别是黄金周双休日,已经成为沪上家庭科学亲子的必玩地,外地游客到沪的“必游地”。即将亮相的上海自博馆新馆,与上海科技馆隔江相望,学科上自然科学与自然历史呼应补充,犹如给上海插上了一双充满活力的科普翅膀,助沪上市民的科学好奇心展翅高飞。
而激发好奇心,正是上海自博馆新馆从建设到布展过程中,最在意的事情。“世界著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品丰富,展示方式却较为单一,主要以陈列和展板说明为主。我们则要在‘讲故事’上下足功夫,充分利用先进的展示技术和手段,主题展示效果上达到国际一流。” 上海自然博物馆工程建设指挥部展示部部长忻歌告诉记者,布展设计尝试了许多创新点子:标本足够有趣,展品尽可能组团,讲述自然故事引入入胜。更别具一格的是,还构建了一个由实体场馆、网上博物馆和拓展教育项目组成的多维教育体系。
在实体场馆中,有分布在常设展区的11个教育活动点和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探索中心;网上博物馆包括移动导览APP、微信和网站;拓展教育项目包括夏令营、讲座、野外考察活动等。参观意犹未尽时,无论是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高中或成人,都可以学做一名考古学家——参与以探究为目的教育互动,通过动手实验、主题演示、角色扮演、讲解导览、学习单等方式,以“科学家”的身份观察、记录、研究、分析地球和生命世界,让思辨与动手、个人与自然来次“大碰撞”。
科普场馆培育“创新之花”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进行时,青少年是不可忽视的创新“潜力股”,是创新创业的未来。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左焕琛指出,培养孩子们科学探索的能力和兴趣,从小树立“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国”的理念,是对创新创业的潜在引领。在2015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来临之际,全新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舘)开馆,它与浦东上海科技馆遥相呼应,进一步推动上海科普“大格局”的形成。
“去科技馆‘玩’科技,培养科学精神;到自然博物馆探幽自然历史,感受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让孩子们在兴趣发展中,左手科技右手自然;长大后迸发创新灵感时,懂得让科技更绿色自然,为自然发展找到更多科技之道。自博馆还开辟探索研究中心,既吸引青少年来此触摸自然界的大千万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又能满足大学生的自然通识教育,还适合年轻白领、老年人翻翻‘自然历史书’,有望与学校教育一道,构建市民终身科学教育的‘博物馆课堂’。”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关注各行各业创新人才的成长历程,发现了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怀揣一颗“砰砰跳”的好奇心。“与各种各样的政策引导、机制鼓励和物质激励相比,兴趣十足才是最好也最长久的‘创新导师’。”他认为,好奇心依赖家庭教育、学校环境和社会机构的点滴呵护,遍布上海的300家科普教育基地,就是最好的“好奇实验室”。
平时授课,俞立中很喜欢将课堂搬进博物馆。本学期一门“城市遇到海洋的地方”的通识课程,他常常挤时间带学生到位于吴淞口的上海河口科技馆实地考察。无独有偶,他在华盛顿也碰到过一群在画廊里上课的小学生。美国老师和孩子们席地而坐讨论着,“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有的孩子说喜欢一幅画的漂亮,有的孩子说喜欢另一幅画上的人物很亲切,还有的孩子说最喜欢一幅画的颜色很多……老师穿插其中,针对孩子们的体验逐一讲解了艺术欣赏中的审美、色彩和构图。
“科学兴趣的培养与此类似,边走边看、边体验、边思考,才能唤起好奇心。现代化的科普场馆里,科学知识不再是抽象扁平的传播了,而是活脱脱‘立起来’,让人感受知识背后的未知世界是多么丰富动人。”俞立中说。作为国内乃是国际独一无二的主题式自然博物馆,上海自博馆新馆就像一座高能好奇心“加油站”,看过许多国际一流博物馆的外国教授们,都连连赞叹展示内容最综合、标本最丰富、展示最多元,从建筑到布展,从标本组合到展示展项,充满想象力,让人无法不好奇。
“不过,如何用好国际一流的科普场馆,确实需要各方下一番功夫。”俞立中教授指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激发科学兴趣,仅仅靠科普讲座、科学论坛里知识传播是不够的,还需要整合上海科普资源,让科普场馆、科学家与科普传播“手拉手”,编织立体化的科普“生活网”,市民“抬头不见低头见”。特别是自博馆、科技馆等科普场馆,应该更加形式多样的敞开大门,亮出科普“看家宝”,吸引市民常来“玩”。
“对于学校教育,博物馆是宝贵的兴趣课堂,千万不要是春游秋游走一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带着课题小项目或者某个科学兴趣,到博物馆里找答案,捕捉新灵感;家庭科普亲子游时,来自博馆也不要走马观花,父母尝试着提前做点功课,针对某几个展品查查资料,与孩子一起带着问题看场馆、找亮点,边走边问或许能撬动孩子心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自然博物馆靠什么“吸粉”
缘起上海,泽被八方
[科技普及]科技与文化融合,上海自然博物馆变流量为“留量”
【提示】自然博物馆本月12日起闭馆,将搬迁至山海关路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4)——非洲馆与肯尼斯.贝林
2017家庭护照来了!限量申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