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鸡旅游 | 麟游九成宫遗址

九成宫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麟游县新城区,西至北马坊河东岸,东至庙沟沟口,南至杜水河北岸,北至碧城山腰,东西长1050米,南北宽300米,总面积约30.9万平方米。这里东障童山,西临凤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一派青山绿水、明媚秀丽的风光。麟游属渭北高原丘陵沟壑区,县城区海拔仅980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九成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开始名叫“仁寿宫”(取《汉书·董仲舒传》中“尧舜行德,则名仁寿”之意),是隋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631)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唐高宗永徽二年(651)更名为“万年宫”,意指颐和万寿,乾封二年(667)又恢复九成宫原名。隋唐时期曾建有延福、排云、御容、咸亨、丹霄等大型宫殿。现在留有1号殿遗址、2号殿遗址(天台山)、3号殿遗址(点将台)、7号殿遗址(梳妆台)、37号殿遗址(邮政局院内)、井亭遗址、5号遗址(醴泉水渠)。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是隋唐帝王避暑离宫,隋文帝杨坚曾在仁寿宫6次避暑,唐太宗李世民5次来九成宫避暑,唐高宗李治携武则天8次到万年宫避暑。除隋唐两代帝王、文武重臣外,一些文人学士也曾涉足九成宫。王勃在这里写有《九成宫表与颂》,卢照邻在这里写有《病梨树赋》,王维、杜甫、李商隐、吴融等唐代著名诗人均在这里写过咏颂麟游山水的不朽诗篇,医学家孙思邈还在石臼山采过药,此地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离宫自开皇十三年(593)营建至唐文宗开成元年(836)水毁,历经243年。

1978年10月—1994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多次勘探、发掘,发现重要遗址37处,遗址上存留文物甚多,现分别介绍如下:主要有贞观六年(632年)唐秘书监名臣魏征撰文并序,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欧阳询篆额并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碑》,被誉为楷书之宗,是我国现存最珍贵的石碑之一,也是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九成宫醴泉铭》碑文中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寻找水源的故事。

贞观六年,唐太宗到九成宫避暑。因宫中缺水,太宗亲自寻找水源。一天,太宗闲步西城之阴,看到那里的土壤有些湿润,他用手杖疏通了一下,随即一股清澈甘甜的泉水就涌出地面。于是起名醴泉,周围修起石栏,开凿石渠将水引入宫内。《九成宫醴泉铭》描绘九成宫:“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阁,高阁建周,长廊四起,栋字胶葛,台榭参差,仰观则落遗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辉,照耀云霞,蔽亏日月。”唐代名画家李思训曾作《唐九成宫纨扇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九成宫的景象。另一通碑是唐高宗李治于永徽五年(公元654)亲笔书写的《万年宫铭并序碑》,碑侧有唐高宗会见三品以上文武大臣及学士时命他们自书的姓名,碑文为骈体文式,通篇遣词造句对仗工整,声韵铿锵。书法行草兼备,以行书为主,飘逸潇洒,在书法艺术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是很珍贵的碑石之一。


来源:宝鸡档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辉煌 九成宫 【散文】
陕西麟游:九成宫
名胜|陕西·九成宫遗址
宝鸡——麟游九成宫旅游散记
麟游之旅之这是一片热土
寻迹九成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