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锶光钟研制取得创新性进展


近日,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带领的量子频标研究团队在光频标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的锶光钟研究组在常宏研究员指导下,通过直接对光学频率梳(简称光梳)的模式进行选择和放大,成功通过光梳产生了单模窄线宽激光光源,并应用于锶光钟装置系统,实现了锶原子的窄线宽冷却和钟跃迁频率测量。研究成果以题为“Selection and amplification of a single optical frequency comb mode for laser cooling of the strontium atoms in an optical clock”的文章发表在美国联合物理学会Top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Appl. Phys. Lett. 107,151104(2015))。文章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刘辉。

锶光钟是目前世界上准确度和稳定度最高的光频标,其研制通常需要六个不同波长激光光源,系统复杂庞大。应用该方法和技术,可以只利用一套光梳产生锶光钟的全部光源,极大简化锶光钟系统,尤其适宜于空间光钟的研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新一代时间频率系统”和面上项目” 双电子的原子相干及其在光频标中的应用”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EUV光刻光源核心部件研究获新进展,上光所锡液滴发生器达到100kHz工作频率
我国首台高平均功率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首次饱和出光
预聚束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原理与设计研究取得进展
计算太阳的引力红移
大奖堂丨赵邑教授: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研究进展
原子钟比较测量精度创新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