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沉迷“电子鸦片”,“病根”在家庭




两年前,我们在湖南采访过一个案例:一个沉迷于玄幻小说、读过上千本网络小说的高中少年,当着母亲的面,持刀杀害了班主任。少年在接受采访时说,父亲常年不在身边,偶尔的几次电话沟通,每次都是问成绩,然后强调“要听老师的话”。


那次采访中,孩子提起父母时的冷漠表情以及父母因和孩子缺乏沟通产生的悔恨,让我们深受震动。事实上,在因染网瘾而发生的极端案件中,留守家庭的孩子占据的比例不低。


我们在调研中还经常看到、听闻这样的情节:一个染有网瘾的孩子,在受到家长的提醒和管教时,对着同样对互联网产生痴迷的家长反问:“你可以天天玩,我为什么不行?”


在对这个话题的调研中,湖南省脑科医院酒瘾网瘾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旭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当前中国部分青少年所在的家庭,存在不容忽视的“正确家教缺失”,尤其是“父教缺失”。一些年轻夫妻,尤其是父亲,本身就对互联网有强烈依赖,对孩子产生了不好的导向。



父教缺失,导致男孩的成长问题尤其突出。一些孩子为对抗家庭的亲情冷漠或过度约束,青春期叛逆被激发放大,试图挑战父母、挑战家庭、挑战学校、挑战社会,这种精神需求在互联网、特别是游戏中能得到些许满足。


专家研究发现,我国网瘾人群以男性居多,相对女性网瘾者以购物、社交为主,男性网瘾者沉迷于成瘾度更高的游戏、色情、赌博内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网瘾者年龄段集中于13至15岁、18至23岁两个年龄段。近年,明显出现了加速低龄化趋势。


与此同时,教育、陪护责任履行不完善,或者没有正确科学地履行,也是存在于家庭方面的病因。


采访中,也有不少家长坦言,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与最初自己有着“躲懒”心态有关。这在孩子幼年时期尤其明显。对于一些工作忙碌的家长而言,陪护小孩牵涉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电子产品能一定程度替代这种陪护。“特别忙的时候,给孩子一个iPad,他就瞬间安静了,可以去忙其他的事情。”


今年3月,湖南一名少年沉迷于某款热门手游,在多次与家庭发生冲突之后,选择了轻生。其母在朋友圈写道:“我身为母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过度保护和溺爱成为他的弱点……”


在和其父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孩子和母亲曾因游戏发生冲突,多次争吵。面对孩子沉迷于游戏的事实,父母十分焦虑忧心,却不知如何正确引导。


类似的案例屡次发生,尽管程度不一,但忧心忡忡而又手足无措的父母,以不恰当的管教方式激化了矛盾,这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事实。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许多不同家庭的共同困惑——孩子沉迷于手机,我们却不知道要如何与手机“争夺”孩子?



“看起来我要治好一个孩子,实际上我要面对的是一个'生病’的家庭。很多来看病的父母不知道,不光他们的孩子染上了网瘾,他们自己也生病了。”周旭辉的这句话,成为我们调研过程中印象极为深刻的观点。也让我们意识到,如何给孩子提供良性的榜样示范、如何科学地引导孩子远离成瘾性网络内容产品,成为亟待思考和关注的议题。


家庭,或许不是导致这些惨剧发生的唯一因素乃至主要因素,但它依然是一个不得不引起重视和警惕的因素。而那些孩子被“电子鸦片”所困的家长,都可以从此刻开始,去做出改变。(记者袁汝婷、苏晓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瘾”的成因及对策-------陈忠联
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
我,8年网瘾治疗师,帮3000个孩子摆脱网瘾,掏心窝子说出这些话
为什么孩子总是戒不掉沉迷网络、游戏的瘾
一个高考落榜生的醒悟:我的梦想,是手机夺走的!请务必转给孩子好好看看!
在这里我们意外发现,网瘾孩子的家长职业,前三名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