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肠道科学

作者:王姗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杨云生教授藉第14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大会主题发言之际,以“浅谈肠道科学”为题,为与会者提供了有关肠道科学的不同方面的理解。


杨教授说,水是生命之源,许多河流是我们人类和生命的母亲河,而对于人类来讲,也有一条“母亲河”,即每日为人类这个超级生态系统提供方方面面资源的肠道。


肠道与人类进化在尚无其他高级生命活动的时候,肠腔动物门即出现,就有了消化活动,因此消化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第一个步骤。而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消化管早在第4周即出现,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对应之后发育分化形成的上、中、下消化道。至少在150万年前,人类肠道使其适应了肉类饮食,使得人类从其远亲中逐渐“分化”出来,为大脑发育提供了物质前提和条件,推动了人类智慧的革命性进展。社会学家认为,劳动创造了人,而在生物医学科学层面,则是“肠道的进化创造了人”。所以,有了健康的肠道、健康的机体,才能有智慧的大脑。


肠道与环境和资源回顾历史,人类的农业和科技进步史归根结底是围绕着肠道,即人类所需营养进行,肠道科学史是人类农业和科技进步史的目标。人类的消化代谢活动与农业、环境、社会均密切相关,肠道是最后的生产线,决定着环境改变、资源分配、社会分工和就业。肠道的需要和由此产生的饥饿,带来了大量社会问题。所以,肠道科学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


哲学理论认为,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在人类基因这个内在因素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由于外部饮食结构的变化,100年间人类消化系统疾病谱发生明显改变,如中国人群由过去溃疡性疾病多见转为现今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升高。如若能“解决好肠道问题”,便可“解决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的一半”。


肠道的结构与功能肠道长度不及10米,但内涵丰富。自1826年胃肠运动首次被发现,至2009年肠道微生态宏基因研究问世,肠道内复杂而神秘的世界逐步展现在人们面前。胃肠道展开面积为200m2,为人体与外环境接触的最大面积。除人所周知、重要的消化吸收功能外,肠道还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及免疫器官,并拥有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含量仅次于大脑。而如此庞大的面积、繁杂的功能,意味着肠道还拥有多样的疾病谱。


肠道疾病与健康由于生活方式及饮食条件的改变,目前在中国人群中,炎症性肠病(IBD)、结直肠癌等西方国家高发的疾病,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另一类功能性胃肠病(FGID),如其中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对人类的生活质量及医疗费用支出影响很大。


此外,堪称“第八大器官”的肠道微生态在肠道疾病、肠道外疾病、代谢、免疫、衰老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也绝对不容忽视。肠道微生态功能异常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性肝病、肿瘤均密切相关。肠道微生态的信号交流与机体的信号转导存在共性,未来对于肠道内微生物间的“交流语言”的正确理解,是有效管理肠道微生态、深入研究疾病机理的重要基础。


未来有关营养管理、肠道微生态、肠道干细胞、肠道免疫、肠道移植及肠道组织工程等方面尚需更多努力,共同促进肠道科学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肠易激综合征是什么?
神奇的少食健康法(1-----2-----3)
万病之源,源于肠道!肠道清调补,守护你的肠道微生态!
益生元、益生菌,一字之差你用对了吗?
喂好你的肠道菌群,才是长寿的真正秘诀!
Nature Reviews:膳食纤维与胃肠健康和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