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岁孩子杀死母亲,是这类父母太愚蠢了?

小桔

灯语

+




这个孩子多么“善良”:我杀的是我母亲,又不是别人  ——题记


原题: 《缺少母爱陪伴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作者: 曹永亮


网上热炒的湖南益阳沅江市泗湖山镇某小学一个六年级12岁的学生吴某,杀死母亲的事件,现在还没降下温来:这个不能“法办”的孩子,村民,同学家长及学校都视之如洪水猛兽,唯恐避而不远。

据最新报道,这个孩子,现在已被送到特殊管教所去了(管教3年),孩子的父亲继续外出打工。这样以来,包括孩子家人在内,很多人担心的问题,暂时得以解决了。

痛定思痛,事件过后,作为观众或家长,我们在悲悯这位母亲和憎恨忤逆孩子的同时,难道不该进一步冷静地思考一下事件发生的原因吗?

母亲被自己未成年的儿子亲手杀死,这是亘古奇闻,值得同情。但这12年来,作为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其行为是否有过错和失误?


我们还是先看看这个孩子的凶狠情况吧。这个12岁孩子的犯罪智力和手段已达到了成人的程度,令人悲愤交加:狂砍母亲二十多刀,母亲双手被砍断;用母亲的手机镇静地给班主任打电话;反锁家门,换掉血衣,把砍刀藏到屋后水塘里;外公发现女儿死了,质问孩子,孩子回答妈妈是“自杀”……仅这些事,如果只是听说,人们能相信是一个12岁孩子干的吗?

事后,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母亲时?孩子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杀的是我母亲,又不是别人!

这种回答,多么令人多方面无奈:从字面可看出,这个孩子还是比较“善良”的:言下之意别人母亲或者“生人”是不能杀的!

据报道反映,孩子杀死母亲的直接原因是母亲对不爱学习并染上吸烟等许多恶习的孩子进行了强行管教(打了一顿),就是这一顿打,招来孩子对母亲不计后果地以刀报复。

这“一打”,为什么会引起孩子如此强烈的反应呢?难道现在的孩子,家长就不能打一下了?问题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位母亲的这一打,是无坡度的“陡打”:温水煮青蛙,青蛙会笑眯地死去,把青蛙突然往开水里丢,青蛙会迅速反弹跑掉。

母亲在孩子半岁多时就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让爷爷奶奶带。母亲常年在外,母子不相见,母子之间缺乏感情的润滑磨合,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母亲“小打小敲”的积淀经历,孩子虽然是母亲生的,但“只生不养”,孩子与“狼孩”无异。

这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被爷爷奶奶溺爱着长大的,他把最亲的人自然定义理解为“爷爷奶奶”。

多年不见孩子的母亲,回家见了孩子当然疼爱,但这种疼爱掺杂着“陌生”,爱的暖流只是单项流动,孩子那端没有回应。“陌生”后的母亲还把自己当“母亲”,但事实上,在孩子的心里,此时的母亲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他对母亲没有任何依恋感和亲情,甚至还把母亲当作“敌人”看待。但这时的母亲,看到变坏(孩子9岁就学会了吸烟,偷过爷爷的1000块钱等)了的儿子,心急如焚。

为了校正儿子的劣行,母亲采取了好心的突然“制动”的措施,没经过“点刹”,所以,出现翻车,成了必然。

人之初,要经过乳婴期,幼儿期,儿童期和少年期。这些是人生必备的健康情感.性格及认知打基础的关键期。如果这些时期,孩子被人为地放在一个缺乏母爱的枯燥单调环境中,孩子的健康成长肯定要受到不良影响。


著名法学家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幼儿时期是孩子多方面成长打基础的关键期,如果一个母亲生下孩子不能自己养,我建议就不要生!

母亲生下孩子就离开,把孩子甩给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带,虽然为了生计,到外地能挣一些钱,但这是得不偿失的呀?

爷爷奶奶只能满足孩子物的要求,不敢“打”不敢“骂”,对成长中可塑性极强不知黑白廉耻的孙子,几乎从来不说“不”,孩子就顺马由缰地长。偶尔爸妈电话从外地打来,电话那头爸妈问长问短热情地关心,然而,电话这头孩子却心不在焉冰凉无语,电话挂上,孩子一如既往地“天马行空”去了。

这类孩子,往往生活中都不缺钱,吃零食,打游戏,染恶习,不爱学习,是他们的常态表现。爷爷奶奶认为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一面,“可怜”,往往孩子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用钱让孩子获得物欲的满足和精神的快乐。

久而久之,孩子在缺少母亲天然乳汁后天营养不良的同时,也在精神和道德贫血的状况中,性格割裂残疾地成长。

这种缺乏“适龄母爱”的孩子,往往性格孤僻,行为暴虐,合作性差,善于“愤世嫉俗”。从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出现的多起少年伤亲案看,肇事少年都具备这些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无数家教成功失败的实践证明两点: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首先是老师”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认为“孩子只要有吃有喝、在一个好学校上、有爷爷奶奶看管,父母就可万事大吉一心只顾挣钱”的说法是绝对错误的。

家庭生活,当然需要钱,但家长挣钱可以时间上错位一下:为什么非要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选择让孩子被“冷落”地成长呢?挣钱不还是为了孩子吗?当家长违背规律,在远离孩子的外地挣了成捆的钱,回来家后,发现孩子已不是“孩子”了,或成了举刀杀害自己的屠夫,此时你拼命挣来的钱还如纸吗?


教育孩子,如火车赶点,“过了那个村就没有那个店”!当家长挣足了钱,回头想用“钱”教育疼爱没有母爱亲情陪伴成长已“变型”了的孩子时,为时未免有点太晚了吧!

血淋淋的事实,虽然是个案,但我们绝对不能再让那些长期远离父母心存怨气孤独抑郁的孩子,一个个都发展成对“只生不养”的父母以刀相见的地步吧!

等到“物极”了,才“反”,这种父母也未免太愚蠢了!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孩子常发脾气,戒备心强,还排斥弟弟?
赣鄱专栏 | 陈风华丨陪读老人
金钱与教育谁更重要?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
三万块钱我有但不想给你,拉扯我长大的是奶奶,我要把钱都留给她
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