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树的空与弥勤的空

摘自谈锡永<心经内义与究竟义>讲座

龙树讲的空和弥勒讲的空,这两个说法是不同的。

龙树讲的是无自性空,弥勒讲的是无本体空。

先讲龙树的。我们已经讲到龙树的教法了,我们不能说有自性,因为如来无性我们就是无性。我们说如来是空,其实这个空是我们施设出来的,造作一个定义出来,讲如来的性,

我们姑且讲它是空。为什么用这个空呢?

 梵文的Sanya是零的意思,我们将之翻译为空。如来是什么性?零性,众生是什么性?零性,无自性零。这个0在数学上,是很好用的一个字。零不代表任何数目,可是0在数字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0.1,10,0.01,100都靠这个0来表达,没有这个。我们没法子把数字表达出来,只有从1数到9,就数完了,现在我们可以把无限量的数都说出来,就是靠这个0,所以0在表数上有很大的功能。这个表数的功能在如来藏里面是什么?就是如来法身功德,如来法身功德是生机,凭着生机,我们把一切识境表述出来了,把识境显现出来了。如来法身功德是什么?就是在我们说的荧光屏的功能。所以零有功能,但没有实体,不是1不是2也不是9,没有数的实体,可是等于荧光屏有荧光屏的功能一样,就把识境表达出来了。因此,空,这个Sanya,其实就是智境成立识境的功能,这个功能是什么性呢?荧光屏的功能当然就是荧光屏的性了,所以当然是如来性了,当然是佛性了。在这个功能底下表现出来的识境是什么性呢?同样也就是荧光屏性,如来性了。我们没法说得出来如来性是什么,姑且说是Sanyata(空性),加个ta就是性。所以一切识境是Sanyata,是空性。既然一切识境是空性,所以我们说是没有自性的空了。既然它是如来性,那就没有识境的自性,没有自性就是等于没有识境的性了,我们说它是空,无自性空,这是龙树的讲法。

 现在回过来讲一讲缘生性空。为什么缘生就是性空?因为识境是靠缘生生起的,靠因缘而生起识境,无论我们从那一重缘起来看,它都是成立识境的因缘,所以说缘生,由缘生成立识境而成为有,另一方面,超越这一重缘起,我们就看出它是空性了,落在缘起成为有,超越缘起成为空,这才是缘生性空、无自性空,这才是龙树的教法。落在一重缘起,就是一重缘起的有,超越这重缘起就成为这重缘起的空。那就是龙树的整个教法。

 弥勒为什么说无有本体呢?因为弥勒的主要是讲观修,怎样观修五道最后成佛。其实在般若经里面,已经有这意趣了,所有般若经大部分都是弥勒菩萨最后来做总结的,就是赞叹这本经,然后问释迦牟尼这本经应该叫什么名字,释迦牟尼告诉他这本经的名字,然后告诉他怎么样把这个经流传下来,这个叫嘱咐品,是释迦牟尼对弥勒菩萨的嘱咐。这个嘱咐品也就是等于要弥勒把这个法门的观修传下来,所以弥勒菩萨就传瑜伽行了,他同时还传唯识。

为什么传唯识?因为凡夫是用自己的心识来观修,从而改变自己的心识,从凡夫的心识改变成佛的智,在瑜伽行这叫转依,转我们那个识依那个智,所以也叫转识成智,瑜伽行教我们就是这些了,那是凡夫成佛必然经过的过程。所以他就不能像龙树菩萨一样讲佛的性是什么样了,因为他假设他给它一个定义叫空,佛性就是空性。那么修行的人就先以空为主,空空空,拼命就往空这方面去想,如果光是去想空,按我们凡夫的思维一定落在无,因为我们习惯把空当成无了,没有就是空了,把一杯茶喝了,这个杯子就是空杯子了,在我们的识境里面一定是这样的,所以一讲空就落在无这一边,所以假如他还讲空性,像龙树这么讲,我们的观修就有问题了。

 如果我们的观修只能在空里面来修,那无可救药,都修错了,因此他只能讲无本体。没有本体,可是有什么呢?有现象,那就跟龙树所讲的离四边空性不同了,我们也不会错误的落在无边了,因为没有本体,可是有它的现象,因此他讲法相,法就是我们识境里面的一切法,一切法意思就是一切事物,这是具体的;我们的一切概念,是抽象的。把我们识境里面的一切事物和概念的现象成为有来修,我们从现象来修,从有来修,我们修事物如何成为有,从事物成为有的现象来观修,对我们来讲是很切实的,因为我们根本没法子掌握它的本体,掌握它的性,我们从来不了解一切事物的本体,不了解它的性,只了解它的现象和功能,所以法相就是讲现象与功能,不讲本体与自性。因此否定一切事物的本体,荧光屏里面的影像没有本体,这句话谁都能够接受。

 瑜伽行就是要你修如来藏的。按如来藏的说法,佛的智境等于荧光屏,智境显现出识境,等于荧光屏上的影像,没有人敢说那影像有本体。我们看电视,谁都不敢说电视的影像有本体,我们看到一个演员演一个角色,出现一个影像,我们不能说这个影像有演员的本体。

 看话剧就不同,话剧的演员在舞台上做,你可以说这个角色是有这个演员的本体,因为是这个演员扮演的。可是那个影像,你拿出一个照片,哪里敢说这是演员的本体呢?可是有这个人的现象,有他的相,那这是很实际的说法了,要你观修,一定在识境里观修,如果要你硬是从性来理解,你没法子理解,可是从现象来理解、从相理解就很容易了,所以没有本体可是有相。演员甲演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没有甲的本体,可是有甲的像,这句话不能否定吧,那就是观修了。

所以观修金刚萨捶,度母等等,观的是本尊的相。为了不是只在相上修,还叫你迎请代表自性的智慧尊,然后这个智慧和自性融合,就是智慧尊和三昧耶尊合二为一,如水人水无分别地融二为一。修的时候,我们只是建立一个相,给这个相特定的表意,因此我们其实是在相上面来修,从现象方面来修,所以是无有本体。因此《心经》所讲的无,等于龙树讲的空义,是离四边的无。如果用弥勒的讲法,从观修立场来讲,我们就不能从自性来讲了,只能讲没有本体,没有本体其实还有另外的意思,只有现象没有本体,就等于说只有现象,这样就为我们的观修找到一个立足点,是我们观修的根据了。无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我们如何从没有本体,可是有现象的眼耳鼻舌身意去观修,所以对《心经》后面所讲的“无”要这么去理解,这是弥勒菩萨的教法。

  龙树和弥勒的教法同样重要,龙树让我们了解般若波罗蜜多的意义,是从见地上来讲。弥勒是讲般若波罗蜜多如何观修,那是从现象有来观修。要这样理解《心经》才能全面,这是理解般若波罗蜜多的一个关键,弥勒的说法和龙树的说法都要理解,要不然我们就会落边。这样就平衡了:自性空但现象有,我们就这样来建立观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相矛盾?龙树菩萨讲“法不从缘生”,佛经却说“万法都是缘生”
北齐·弥勒五尊像
心经-色空不二
关节点在这儿!一部打通大乘与小乘、中观与唯识的经
《十六世纪西藏佛像 弥勒菩萨立像》美国鲁宾艺术博物馆藏
缘起与性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