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userphoto

2022.07.25 天津

关注
人文经典 中唐诗人韦应物之三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瑶 华

  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与韦应物相濡以沫二十载的妻子元苹病逝,令他悲痛万分。妻子遗下三个子女,带给他无尽的牵挂。“长未适人,幼方索乳。又可悲者,有小女年始五岁……见余哀泣,亦复涕咽”,“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元苹墓志》中的简短文字,勾勒出这个家庭失去女主人后的哀恸、无助。韦应物当时担任京兆府曹参军,公事不可谓不繁重,每当往返于家和官衙之间,都会想起妻子去世前和去世后家庭氛围的对比,益感凄楚:“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

  料理家计、照料弟妹的压力,落在了韦应物长女的肩上,尽管她也仅仅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韦应物有一首诗《出还》:“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劝他用餐的“家人”很可能是默默关心着父亲的长女。父女相依为命数年后,在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期间,长女嫁给了进士杨凌。杨凌与其兄杨凭、杨凝都以文才著称,被时人称为“三杨”。从中或许可以窥见韦应物为女儿择偶的一番苦心。在送别女儿的时候,韦应物写下了《送杨氏女》,诗中洋溢着深沉的父爱:“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诗里体现出身为父亲的琐碎担忧和自我开导:女儿自小没有母亲教养,公婆会不会觉得她不知礼仪?不过杨家是书香门第,想来一定会体恤小辈。我这个当父亲的家境清寒,置办不出华贵的妆奁,只能叮嘱她做个贤妻良母,节俭度日。从此父女天各一方,哪一年才能再见?特别在诗的最后,写出老父的眼泪沿着帽缨流下来的场景,令为人父母者心有戚戚。

  尽管关于韦应物长女和杨凌的婚姻故事没有什么具体记载,但从韦应物和杨凌翁婿的诗文唱和来看,杨韦两家应该还是相处得很和谐的。韦应物在《送元锡杨凌》中写道:“荒林翳山郭,积水成秋晦。端居意自违,况别亲与爱。欢筵慊未足,离灯悄已对。还当掩郡阁,伫君方此会。”杨凌也有专门写给岳父的诗《奉酬韦滁州寄示》:“淮扬为郡暇,坐惜流芳歇。散怀累榭风,清暑澄潭月。陪燕辞三楚,戒途绵百越。非当远别离,雅奏何由发。”诗中流露着亲人之间的温情。杨凌的儿子、韦应物的外孙杨敬之也是比较著名的文人,官至工部尚书兼祭酒。韦应物儿子韦庆复的墓志即由其外甥杨敬之撰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韦应物:慈爱满眼,可想可掬
松颜唐诗三百首之三十一:《送杨氏女》(1)
父爱有多伟大?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这首嫁女诗感人肺腑
【古代读书诗】杨凌《北行留别》
韦应物:一封无法寄出的信一一致夫人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301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