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自丁香园:警惕儿童与青少年中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

近年来,儿童与青少年中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增加,并延伸到非精神病障碍的治疗上。医生们普遍认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安全性比第一代好, 在治疗中大量使用。然而,第二代药物安全性高这个看法并没有证据支持。

来自西班牙马德里 Gregorio Mara?ón 大学总医院的 Garcia-Amador 研究组选用了最常用的三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奥氮平和喹硫平。他们发现,在儿童与青少年中,利培酮和奥氮平,相比于喹硫平,更易引发运动障碍和帕金森症状,这项研究于 2015 年 12 月发表于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上。

研究组对 265 名年龄跨度 4 到 17 岁,平均年龄为 14.4 岁,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或喹硫平)的患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在随访的第一、三、六、十二月,研究者使用马里兰精神病研究中心不随意运动量表(MPRC-IMS)和 UKU 副作用量表来得出患者的运动障碍程度、帕金森症状程度、静坐不能程度,以及患者的认知水平。

在随访一年后,患者的运动障碍程度和帕金森症状程度均有增加。与喹硫平相比,利培酮引起的运动障碍显著增加;利培酮和奥氮平导致的帕金森症状显著增加。三组间静坐不能程度无显著差异。三种药物中患者的认知水平均得到改善,但是作者提示仍存在抗精神病药物常见副作用嗜睡影响学习与社交的可能。

此外,研究者发现较小的年龄、精神障碍症状史和更长的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发生迟发型运动障碍的概率是没有该症状患者的 1.9 倍。医生们应注意控制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剂量与使用时间以减少风险。

研究者同样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患者的处方是有针对性的,所以本研究没有使用随机分组对照法。不是所有的随访患者都完成了一年的研究,同时样本量较小,可能会漏掉一些细微的差别。本研究只对三种抗精神病药物进行随访,结论不能扩展到其他药物上。此外,本研究没有对青春期前中后进行分组,这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本研究证明,在三种最常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中,喹硫平的锥体外系反应少见,副作用比利培酮和奥氮平要少。这提示广大医生朋友要注意循证医学方法的运用,以选择合适的药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相障碍】“我不是精神病,为什么要让我吃抗精神病药?”
伤害任达华嫌犯的妄想症,是个什么病?
奥氮平的作用与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为什么洛沙平被精神科忽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