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一类体质不适合吃姜

脾胃祛湿

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生姜有温中散寒、补中益气的功效,但有一种体质的人不适合吃姜,否则会加重症状,应该用另一种味道的药食来调理,到底是什么味道呢?

柴先生,经常胃胀、嗳气、有口臭,半夜容易惊醒,要想再入睡非常困难,前年做胃镜检查被诊断为慢性胃炎伴糜烂,出现肠化生。以前他总是以为自己是胃寒,吃了很多热性的食物,醋泡姜吃了三、四年,结果王主任诊断后说,他一直吃反了!

对于一些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多吃姜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柴先生这样的湿热困脾人群来说,用辛味的姜助阳反而就加重湿和热的情况。而且经过炎热多湿的长夏,此时很多人体内都会有些湿热,更容易湿热中阻

与湿邪相关的疾病

  • 心脑血管系统:冠心病、心衰、心梗

  • 呼吸系统:肺炎、气管炎、哮喘

  • 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等

  • 泌尿系统:急性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肾衰、肾功能不全、肾结石等

王主任指出有两种“味道”的药食对于脾胃祛湿很有帮助,到底是哪两种“味道”呢?

中医所指的味道包含了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我们日常吃东西时味觉上能品尝出的滋味,如酸、甜、苦、辣、咸等等,而第二个概念则是代表药物的药性,不同的药物药性不同,它所代表的“味”也不同。

第一种适合脾胃祛湿的味道是苦味,苦味能燥湿,对于寒湿的人群中医常用苦温燥湿之法,而对于湿热的人群则适合用苦寒燥湿之法。

祛湿调味包

寒湿困脾症状:脘腹痞闷、胀满、胸闷欲吐、头身困重、腹痛便溏、口淡纳呆、面色晦黄、女性白带量多、舌淡胖、苔白腻。

草豆蔻3克、陈皮3克,炖肉时放入使用。

共同起到燥湿温中散寒的作用,适合轻症寒湿困脾人群使用。虽然现在天气炎热,湿热之邪相对更盛,但寒湿之邪也是广泛存在,不得不防的。

清热利湿茵陈茶

湿热困脾症状:脘腹胀满、纳呆、恶心欲吐、口苦口黏、渴不多饮、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不解、大便不爽、小便短黄。

茵陈10克+白茅根20克,热水冲泡代茶饮用。

茵陈清热利湿,白茅根甘凉可以矫正茵陈的苦味,还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共同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适合平时有湿热困脾症状时喝

第二种适合脾胃祛湿的味道是芳香味,芳香味的药食多有化湿的作用,更适合解决集中在中焦脾胃的湿邪。

燥湿和化湿的区别

↓↓↓

总的来说,化湿药物更适合症状较轻,且湿邪仅阻滞中焦的人群。湿困中焦又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湿邪困脾、湿困脾胃以及脾虚生湿。

湿邪困脾

症状:大便溏薄、口中多涎、口涎甜腻、头身困倦、舌苔厚腻

花皮茶

厚皮6克—化湿行气

厚朴花6克—芳香化湿

陈皮9克—理气健脾、燥湿和胃

湿困脾胃

症状:大便溏薄、口中多涎、口涎甜腻、头身困倦、舌苔厚腻、恶心、呕吐

金玉粥

组成:宣木瓜9克、莲子10克、山药10克

用法:加入粳米,每天喝一顿就行。

注意:这里木瓜要使用宣木瓜,而非水果木瓜,才具有化湿醒脾的作用。

脾虚生湿

症状: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肢冷不温、大便溏薄

悦脾囊

砂仁3克—行气健脾止泻

豆蔻3克—温中行气、健脾止呕

藿香6克—芳香化湿

用法:做成香囊放在身上或房间里,味道淡了即可取下更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中医分享,脾胃祛湿靠两“味”
长夏祛湿靠两味
夏天吃苦胜补药 小心伤了你的脾胃
4年醋泡姜吃出糜烂胃炎,这种体质不宜吃姜,2种味道,去除湿热!
口粘腻吃什么中成药
体内湿气只进不出,怎么办?艾灸对路是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