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清朝书坛第一高手”,将篆隶行草融为一体,水平不输颜真卿

中国书法史发展到了唐代,发展到了唐楷这里,究竟发展完备了,形成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这几种书体,唐楷乃是一种书法的技法的集大成者,后世便再也没有新的书体出现了。

在书法史上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情况,书法的气质与技法水平,在晋人时期达到了高度的发展,而到了唐、宋、元、明、清则是一代不如一代,这里面的原因有物质层面,也有文化层面,同样也是一种艺术规律。

但到了清代,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其转折点便是碑学的兴起,碑学的兴起,从一方面抵消了帖学式微的局面,使清代的书法面目为之一变。

曾经有这样的一位来自湖南的省部级官员,他将篆书、隶书与行书、草书融为一炉,自创了一种全新的书体风格,有专家称他为“书坛圣手”!

他就是被誉为“清朝书法第一高手”的何绍基。

何绍基曾经历任吏部、工部、户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高官了,他早年中进士,有着极好的才学,在诗文和经史方面有学究深厚。在书法领域他的成就最大,在整个有清一代,没有人能够超越他。

何绍基在书法上的取法主要是将魏碑当中的“碑派”用笔跟今人书法道统当中的“帖学”传统糅合在了一起,期间夹杂了隶书的意趣和篆书的笔法,这一点比起郑板桥的“六分半书”要高明得多。

在何绍基生平的书法作品当中,对于后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临颜真卿争座位帖》了,在这部临帖当中,你能看出真正的大高手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从这件作品的实力来看,不下于颜真卿。

这件临帖作品,虽然是临摹的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但各种笔意有着北朝刻石的风貌,也有南朝帖学的意境,同时有着《张黑女墓志》和欧阳询《道因法师碑》的神气,还有着李北海的纵逸和超迈。

何绍基的“颤笔”最具意思,同现在某些江湖体完全不同,这种“颤笔”乃是真正的篆籀意趣。这得益于何绍基对于篆书和隶书的精深临摹。

何绍基临帖功夫极为精湛,他临摹的《张迁碑》和《礼器碑》已有数百遍之多,他曾经自己说:

“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

意思是自己学习书法四十多年,从书法的源头篆书开始学习,再到草书、行书、楷书便临诸家名帖:

“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

能够把草书、篆书、分书行书完美融为一炉的的书法家,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比较罕见!

当时的人称他的字:

“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人神仙境,晚年尤自课甚勤,摹《衡兴祖》《张公方》多本,神与迹化,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

由此可见,何绍基对于篆隶的功夫下的尤其到位,这才是一个人书法的真正内功,颜真卿的书法同样也是如此,没有具备深厚的篆隶功夫,你的字是不具备真正的书法内功的,而这种内功的深浅,则决定了你的书法日后可能达到的成就。

我们从这件何绍基临摹的颜真卿《争座位帖》当中看到了自然不止于此。当代无人书法人参加国展,都喜欢参以何绍基的书法,往往能够给人极大的启示。这种启示也往往是晋唐书法所没有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轉帖]中國書法流派——清朝
篆书的主脉与支脉
晚清书法家--何绍基的中锋用笔思想
“有清二百余年一人”何绍基
俞和【篆隶千字文】篆参刚健方笔隶书古朴
《书法问集》336、篆隶产生在楷书之前,学习书法从篆隶开始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