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计白当黑,山水只留一角,南宋小品《江山秋色》

南宋画坛是四位院体画家的天下,李唐南渡以后受到了赵构的重视,他开始思考如何让北方过来的画家适应南方的创作环境,于是他开始了简化构图之路,让绘画作品看起来不再那么法度森严。刘松年继承了李唐的创作思路,将创作重点放到了园林小景上来,还是延续了李唐的思想。到了南宋中后期,马远和夏圭也延续着这条创作道路,开创了边角小景的构图形式,终于打破了全景式构图一统画坛的局面,某种程度上也启发了后世写意山水的创作格局。

江山秋色

边角小景的构图形式灵活巧妙,可以随意变化,这种新奇的视觉感受可以遮掩技法上的不足,以灵气取胜,南宋很多画家都模仿致敬这种创作技巧。这帧南宋小品《江山秋色》就属于这类作品,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考证出这帧作品的作者,只能通过所用材质,绘画风格,传承著述知道它是宋人小品。从名字来看,《江山秋色》这个名字涵盖的主题十分宏大,如果放到北宋时期一定要画李成、范宽这样的名家才敢开笔。到了南宋之后,世人的审美发生了变化,山水一角也能代表万里江山。

江山秋色 局部

北宋画家喜欢用斧劈皴、卷云皴这样大气磅礴的皴法表现山势的刚柔美感。到了南宋,表现手法中的牛毛皴与解索皴成了主流,甚至有些画家在创作中弱化了皴法,加大了染的程度。这种技法上的转变也来自于宋代画家的写生习惯,南方山水柔润明净,描绘这样的景致更需要体现苍郁的美感,不能再执着于线条的运用。并且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墨彩并用,减弱了创作难度。

江山秋色 局部

《江山秋色》中有大面积留白,画面上半部分除了隐约可见的山顶都做留白处理,画面右下方的孤舟大江,让整幅作品显得气韵流畅。留白的运用给山水画带来了新的面貌,后世的文人画家更将留白运用到了极致,从而产生了计白当黑的美学标准。江边坡石中锋用笔,浓墨厚重,很难和远景的虚幻远山匹配,但有了浩渺江水削弱了硬挺山石蕴含的刚硬,从而达到了作品风格的统一。

江山秋色 局部

这帧《江山秋色》无法考证出作者,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可以看到,马远、夏圭的边角构图在南宋末年已经成为小品山水的主要面貌。有了这样的审美标准,元代画家画隐逸山林就有了可以借鉴的创作模式。

拓展阅读

文人构建的山水世界,情怀不足技法补凑,明代章焕绘《石城山水》

北派技法融合南派神韵,画家练笔之作,陆治画《仿古山水》

讴歌生命力,展示创造力,南宋院体画家韩佑画《螽斯绵瓞图》

知名度最高的宋画之一,南宋院体画家马远绘《踏歌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绿山水画的一千七百年
金代 太古遗民与《江山行旅图》(长卷)高清赏析
溯源︱两宋山水画之艺术成就
《格物与文心》——论宋代绘画的写实性
明代院体画代表性画家王谔作品集
马远《踏歌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