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乡养蚕丝织图》
这幅《故乡养蚕丝织图》,我以故乡的云际寺为背景,在千年古松和银杏树下,村民们以传统方式养蚕和丝织劳作。图中有81个人物,表现了采桑、养蚕、治茧、缫丝、漂洗、团丝、经丝、染丝、经布、织绢、染捶等等工序,再现了几十年前终南山下养蚕制丝的场景和过程。@美术研究 @美术瞭望
《诗经》记载:"南山有桑,北山有杨“。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最早的蚕桑即产在终南山下,我的家乡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的原产地。村子的南边,为秦岭72峪之一的乌桑峪。乌桑峪是南山坡下桑树成林的历史地名,《诗经》中的“南山有桑”,指的就是这个地方。#文化# #中国画# #紫砂大师#
图左上方长跋,所题诗文如下:
南山有乌桑,
坡下是家乡。
回忆少年时,
放学提篮筐。
采桑饲蚕宝,
“沙沙"伴梦乡。
盼到成茧时,
缫丝多欢畅。
婆婶锅前煮,
姑姨皆帮忙。
我去抱柴禾,
水滚肥蛹香。
抽丝到成绢,
工序多且繁:
先要漂洗白,
合丝为细线。
纺车日夜摇,
拐丝千万圈。
团扯再染锭,
经丝犹关键。
巧手配花色,
木机织彩绢。
难忘月下捶衣声,
村妇幸苦为谁穿?
画作罢,
意无限。
人生犹如蚕吐丝,
一丝一缕浸血汗。
君不见,
千年银杏犹自在,
沧桑变幻如云烟。
仅以此画献给昔日辛苦耕织的乡亲们!
刘亚谏于辛丑孟夏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丝绸,编织美丽的发明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丝绸的诞生和故事
吴地的蚕桑业
绢字
衣被远近说蚕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