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红颜知己朝云小传

朝云,本姓王,字子霞,钱塘人,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时,投入苏家,当时她还只有十二岁。

朝云长大起来,出落得秀外慧中,冠绝侪辈,天生雪白的肤色,不必借重沐膏,小小两片嘴唇,永远鲜红欲滴,风姿绰约,体态轻盈,到三十余岁,苏轼还要赞她: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退唇红。不但天生丽质,而且举止活泼,富有热情,完全是个外向型聪明乐观的女孩子,她这气质,性格,就最投合苏轼的喜爱。

初,朝云还没有妾的身份,只是侍儿而已。谪居黄州时,朝云年才十九,苏轼多时闲暇,苦于寂寞,他俩接近的机会较多,感情自然亲密起来,苏轼的熟朋友们,也都认识了他身边的这个丽人。

元丰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稚子,其时苏轼已经四十八岁了,也可算是暮年得子,非常高兴,写信告诉蔡承禧(景繁)道:近辄生一子,想闻之一拊掌也。

苏轼为这庶出的稚子取名遯,乳名幹儿。遯者,遁也,苏轼此时甘心避世之意,以很显然。

这孩子的相貌,很像父亲,尤其额角那一部分最像,苏轼钟爱这患难中所得的少子,也是人之常情。朝云生了儿子,在苏家中也就有了她的地位。从“权发遣”正是擢升为妾,不再是普通的侍儿了。

遯儿生后第三日,俗为“三朝”,苏轼作《洗儿》诗,语意悲愤,如云:

人皆养子望聪明,不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元丰七年(1084)四月,宋神宗惜才起复苏轼,特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汝州团练副使,苏轼领命携家离开了待了四年零三个月的黄州。

然而,苏轼全家这段长江上的赴任旅程,恰在六七月间烁石流金的大热天,日晒船蓬,水蒸炎暑,生活在这小小船舱里,长达两个月,怎能不生起病来。最先病到的是王夫人(苏轼续房,名闰之,原配王弗的堂妹),接着是苏轼自己,疮毒复发。最后是遯儿,这个可怜的幼子还未满十个月,禁不住湿热夹攻,于七月二十八日病殇于金陵舟次。

老年丧子,本是人生一大苦事,苏轼痛悼不已,只归咎于自己的恶孽,连累了这个孩子,不得长大。亲自将他抱去金陵埋葬,葬后,双手空空回来时,一路上禁不住老泪纵横。

朝云,这个失去爱子的年轻母亲,更是整日整夜,只伏在床上痛苦,遯儿是她唯一的命根子,口口声声要和这个孩子同去。突然失去婴儿吮吸即乳房,胀满了乳水,溢流出来,湿透了床褥。遯儿穿的小衣裳,还挂在衣架上,令人触目心伤。苏轼没有办法安慰朝云,作《哭子诗》曰:

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

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

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

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

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

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

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

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

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

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

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

中年忝闻道,梦幻讲已详。

储药如丘山,临病更求方。

仍将恩爱刃,割此衰老肠。

知迷欲自返,一恸送余伤。

苏轼很奇怪,人生梦幻一场的了悟,早有认识,何以事到头上,仍然一点都想不开,啮心的痛苦丝毫解脱不得。正如平日储藏药物已如山积,一到疾病上身,仍然觉得无药可医,听任这把恩爱的利刃,来切割老人的肝肠。

朝云冰雪聪明,善解人意,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女孩。

一日,苏轼退朝还家,食罢,按照他的养生法,在室内扪腹徐行。旁有侍儿,他忽然指着自己的大肚皮问她们道:你们且说,此中藏有何物?一婢说:都是文章。一婢说:都是见识。主人摇头不以为然。朝云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

苏轼捧腹大笑,果然是个红粉知己。

元祐元年,苏轼从杭州太守召还,行年已是五十六,他非常羡慕白乐天“水畔竹篱边”的闲居生活。白乐天享年七十五,倘能及此告退,则还有二十年的闲居之福。在这美丽的幻想里,苏轼还有一事能媲美乐天,乐天有樊素,名花伴老,而他,有朝云。

元祐八年(1093)八月,苏轼继室王氏病逝京师,得年四十六岁。闰之夫子寿虽及中年,但她所生两个儿子都已长成,苏迨二十四岁,苏过二十二岁,且先后因荫得官,都做了承务郎。

在闰之夫人逝后第十天的凌晨,苏轼将赴早朝。盥漱毕,看看时候尚早,依照他的习惯,在净榻上假寐片刻,不料却已回到了眉县纱毂行的老宅。在宅后蔬菜园里转了一圈,回头坐在南轩,看见几个庄客在搬运泥土,填塞小池。掘得的土中发现有两支芦菔根,庄客们很高兴地在大嚼。苏轼拿起笔来,想作一篇文章,写了几句:坐于南轩,对修竹数百,野鸟数千……

陡然醒来,才知原来是梦,惘然想到,那南轩,就是父亲名之曰“来风”的那间厢房。

他已没有别的什么可想——这空虚的老人,只剩朝云,将陪他垂垂老去。

哲宗继位后,对他这位曾今的老师心存芥蒂,苏轼再遭群小所忌,外放惠州。姬妾,原是富贵荣华的附属,没有与家主共患难、同死生的义务,何况此去是南蛮瘴毒之地。所以,苏轼要开阁放伎,个替她们安排一个去处。

唯有朝云,她坚决不肯在这患难之中,离弃家主于不顾,尤其是王夫人已经过世了,这孤独的老翁,岂能没有一个妇人照顾他的起居饮食?所以,她热情而又果敢地表示,一定要随侍苏轼南行。

这种风义,这份热情,使苏轼大为感动。后到惠州,读《白乐天集》,想到乐天那么热爱樱桃小口的樊素,但最后,樊素还是离开了老病的乐天,远走高飞。遂作《朝云诗》一章,记其感念之情。诗曰:

不似杨枝别乐天,却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流寓惠州的破碎苏家,在那瘴疠所侵,蛮蜑所侮的恶劣环境中,朝云毅然担起了主妇的责任:六十老翁的饮食起居,赖她照顾;不断的宾客,要她招呼;拮据的经济情况,赖她张罗和调配。她从十二岁踏进当时杭州通判的府邸,二十年来,看尽了苏家的盛衰和荣辱。她是苏家长大的孩子,也分担他们所有的悲欢离合。

亲生的遯儿夭殇了,精神上,她的人生已经死了一半。跟着主公从伤心的金陵城漂泊到泗上时,她得到一个短暂的机会,拜在比丘尼义冲座下,开始学佛,以佛学宽宏明澈的开譬,救治她心理上的创伤。

苏家的抚养,主公的爱怜,使她坚强地认为她是苏家的成员之一,不论有没有名分地位,凡有任何灾难和不幸,她都甘心接受,勇敢地争着来分担。

跟着主公长途跋涉,到了惠州,眼看着倔强的主公,虽然从不流露颓丧,然而今非昔比的家境、祸患不止的战栗,一一落在她聪明的眼里,都使她发生不忍的伤感。一向是活泼好事、心胸开朗的朝云,慢慢地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到惠州来的第二年秋天,户外落叶萧萧,景色凄迷。苏轼与朝云闲坐一处,觉得心里沉闷,便命置酒,央她唱一阕“花褪残红”的歌词。

朝云站起来,亮一亮喉咙,却一个字的声音也唱不出来,愣在那里。苏轼过来问她是怎么了,她却低下头来,泪落如雨。

苏轼百般抚慰,问她何事。久久,朝云低声答道: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那两句。

苏轼佯作大笑,说:我正悲秋,怎么你却伤起春来了呢?

苏轼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事后追忆,这是朝云死亡的先兆。从此以后,苏轼不再听唱这支曲子。

绍圣三年(1096)春,朝云生日,苏轼特地邀请几家熟人来为她作会称庆,亲自作“王氏生日致语口号”。这种文字,本多用于宫廷大宴,至少也须官式筵宴时才用例上,惠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大的场面,苏轼所以作此,只是用来表达他对朝云的一份爱意。口号中说:海上三年,喜花枝之未老。又说:天容水色聊同夜,发泽肤光自鉴人。朝云虽然历经风霜,依然美丽。

平常日子里,老苏有朋友相与热闹,小苏有课业可作,只有朝云,孤零零的一个人,非常寂寞。她没有好好念过书,本来不大识字,自从开始学佛,为要念经就勤奋自修,几年下来,不但文理精通,且亦粗识佛学的大意了。自来惠州,她又学习写字,苏轼写信给友人时,也特别提到朝云别后学书,颇有楷法之语。

念经和临池,是她在惠州排忧遣闷的两件大事。

就像老天要增重苏轼的惩罚,便将不幸降到纤弱的朝云身上。

绍圣三年六月,在那个落后地区的酷热天气里,朝云不幸染上了时疫,传染得很厉害,惠州又缺医少药,以致毫无挽救。到七月初五,瘟疫遽然夺走了她三十四岁盛年的生命。朝云弥留之际,神智清明,口诵《金刚经》六如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朝云声息逐渐低微,缓缓而绝。

苏轼老泪纵横,只觉得她前生对他一定有所亏欠,今世已经还得太多,不能再结后生缘了。

依照朝云的遗言,八月初三,将她葬于丰湖栖禅寺东南,湖滨山坡上的松林中。墓地山顶上有大圣塔;巍然矗立在蓝天白云间,墓为坡垄屏蔽,林大翳密,山风吹来,塔上铃语与松吟相应和,令人凄然欲绝。

苏轼为她刻铭拊冢:

东坡先生侍妾曰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人。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绍圣三年七月壬辰卒于惠州,年三十四。八月庚申,葬之丰湖之上,栖禅山寺之东南。生子遯,未期而夭。盖常从比丘尼义冲学佛法,亦粗识大意。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以绝,铭曰:

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

栖禅寺僧筑亭覆墓,榜曰:六如亭

营葬事毕,苏轼收拾悲伤,作《悼朝云》诗: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朝云葬后三日,夜间忽大风雨,翌日传闻栖禅寺东南,发现有巨人脚印五个。初九,苏轼带了苏过亲往察看。当晚,在寺设供,做佛事追荐,苏轼亲作《荐朝云疏》:

轼以罪责,迁与炎荒。有侍妾王朝云,一生辛勤,万里随从,遭时之疫,遘病而亡。念其忍死之言,欲托栖禅之下。……而既葬三日,风雨之余,灵迹五踪,道路皆见。是知佛慈之广大,不择众生之细微。敢荐丹诚,躬修法会。

死者已矣,只有剩下来的活人,随时随地,触目生悲,人间地下,皆是难堪。

朝云死后两个月,节序到了重九,苏轼自往将营新居于此的白鹤峰上,聊应重阳登高的行事。菊花还没有开,从山上远眺,满眼是一大片的黄茅草,风吹作浪。这孤独的老人心里念念不忘朝云,但也不敢到丰湖墓地去。

今年吁恶岁,僵仆如乱麻。

此会我虽健,狂风卷朝霞。

使我如霜月,孤光挂天涯。

西湖不欲往,暮树号寒鸦。

南天十月,岭上梅开,苏轼悼念朝云不已,作《西江月》词: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响亮在耳边的朝云轻朗的笑声,忽然寂灭了;暖在心上的朝云的温情,忽然冰冷了。屋前屋后,处处摇晃着朝云的“着人情态”,但如定睛细看,却是一片空洞,什么都没有了……

是为朝云小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征文作品展·古代爱情 |  苏东坡最后的女人(有声版)
苏轼最爱的女人,埋葬在了哪里?
李木生:在苏轼为王朝云所写文字中
(4)苏轼写给三位妻子的词和她们的郁郁佳城及其他
妻妾诗词背诵版
苏轼的三段婚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