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大学教授、姓名学专家、姓氏专家冯志亮解析“王姓”的前世今生与血脉传承

王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总体上,王姓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王姓人口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17%,总人口大约有9520万。

得姓始祖太子晋。姬姓,名晋,字子乔,又称王子晋、王子乔,或者叫王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是周灵王长子,被立为太子。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太子晋因直谏被周灵王废黜为庶人,后迁居于琅琊(今山东省),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以“王”为姓,称为琅琊王氏。太子晋被后世子孙尊奉为王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王,“天下所归望也”。三划而连其中谓之王,三划代表天、地、人,是古代君主的称号,这是王的本义。王,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一种斧状的兵器形状。这种兵器称钺,古代帝王和诸侯用它来指挥军队,监督士兵作战,是权力的象征,掌握并用钺指挥作战的人就被称为“王”。

在夏朝以前,一国国君不称”王”而称”氏”。夏朝的君主改称为“后”。进人商朝之后,君主才称“王”。到了春秋,诸侯也开始称王,但形式上还需要得到弱势的周王室的认可,并获封赐。进人战国,有实力的诸侯纷纷自封为“王”。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改称国君为“皇帝”,秦汉以后,“王”不再是国君的专有称号,而成为爵位中的最高称号被赐封于功勋大臣,王作为爵位称号一直沿袭到清朝灭亡。后来引申为同类中最为突出的称为王,包括动物,植物、物什、技能等等。

王姓的始祖往往出生于帝王世家,这是王姓先人对“王”权和血统概念的崇拜,是一种精神图腾,成为帝王后裔某一支氏族的称谓,最终产生王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王姓主要有三大来源:子姓、姬姓和她姓。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遂以王为氏,子姓王氏的历史有3100年历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第二支源出姬姓。周武王灭商,定都镐,史称西周。传二十一世于周灵王,国都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已是东周时代。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或王子侨,因直谏而被废为平2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至第八代孙王错拜魏国将军,这支王姓重新显贵。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天下最著名的琅琊和太原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体。姬姓王氏车少有2600年的历史。

姬姓王还有三个分支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为晋国司徒,功高位重而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后裔中最有威名的是战国时代“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灭魏后,魏无总之孙魏卑子逃人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被封为兰陵君。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200年的历史。

另一分支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也有2700年的历史。

再一分支为东周考王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临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这支王姓有2400年的历史。

各姬姓王是组成王姓的最大成分。据估计全国有家谱的王姓大约90%出自姬姓王,第三支源自购姓。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战国七雄之一齐国为秦所灭,秦末项羽封齐王田建的长孙田安为济北王,随后项羽为刘邦所灭,田安也随之失去王位,子孙遂改田姓为王姓。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一直以山东原齐国的土地为活动领地,有2300年的历史。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王姓大家族中融人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高丽拓王氏族、鲜卑族乌丸人,隋唐时西域月支国胡人,唐朝回绘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北宋西夏国党项人,金时女真人完颜氏、耶律氏。夹谷氏,元时蒙古人,清时满洲八旗完颜氏、伊喇氏等氏族均有王姓这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的推延多数同化为中国北方的汉族王姓,我国北方地区多王姓与北方民族政用汉姓时优先用主姓有密切关系。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王姓在先秦,汉晋时期一直以华北为主要的活动地区,发展十分迅猛。隋唐时期王姓各支派向各地迁播之外,事件是河南固始人王审知南迁福建,建立闽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是福建王姓的总开山祖,史称开闽上氏,明永乐年间,这支王姓进人台湾。

宋朝时期,王姓大约有5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7%,为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王姓总人口的14.7%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四川、河南,山西,这五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日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陕西,浙江,这三省的王姓集中了王姓总人口的25.5%全国形成了陕晋冀豫鲁,赣浙以及四川三大王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王姓大约有6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7%、仍为第一大姓。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东,这三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江西和山西,占王姓总人口的17%浙江一跃成为王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王姓人口的13.7%。南方王姓在这600年中有了大发展,两广和福建的王姓人口已经大大超过宋朝。而宋朝的王姓大省河北、河南和四川的王姓人口已经下降了一半,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皖鲁豫晋冀陕两大王姓人口聚集地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进入21世纪,王姓的人口已达到9520万,为全国第一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16%目前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29%;其次分布于江苏、安徽、四川,辽宁,黑龙江,陕西,湖北山西,吉林、浙江、湖南、贵州,甘肃,内蒙古,云南十五省区,占王姓总人口的56%河南有王姓总人口的10.9%,为王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区而北方区又以太行山为分水岭,东部为高密度的王姓区,西部为低密度的王姓区。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王姓因支派众多,人口也多,故望族也多。王姓的郡望多达26个,包括太原、琅琊、北海、陈留、东海、高平、京兆、河间、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汲郡、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冯翊、营州,安东等,普遍使用的堂号为三槐、槐阴“三槐”堂号典出宋朝的兵部尚书王佑,王佑在五代时汉周之际最为显耀,历事宋太祖、宋太宗。他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文武忠孝集一身,天下都盼他当宰相。由于他为人正直,一时受到奸臣的嫉妒。他在自己的后院中栽了三棵槐树。既气愤又有信心地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王旦果然做到了宰相,他的孙子王素做到了工部尚书,大文学家苏东坡为王素写了《三槐堂铭》。

2、宗祠楹联

槐里世瑞:珠树家珍。

阳明学术;逸少风流。

卧冰跃鲤;朝阙飞凫。

珠树家珍,流传圣主贤臣之倾:槐堂世相,记载忠臣孝子之名。

辅国有先声,宋相元藩明督抚;传家无别业,唐诗晋字汉文章。

3、族规家训

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

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

悌之至也,临财莫过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王姓族主民名人主安石谱2569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王姓历代名人2360名,占总名人数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王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6.86%,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5.37%,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5.89%,排在第一位。

带有王气的我国著名大姓王姓,人多势大,名声赫赫的人王氏名人玉戎物不胜枚举:战国时军事家王诩,魏国将军王错;秦朝名将王翦;西汉安国侯王陵,名传千古出塞嫁于匈奴单于的王昭君:西汉未建“新”王朝的王莽;东汉哲学家王充,王符;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王戎:东晋名相工导,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魏晋之际医学家正叔和:唐朝诗人王维、王建,文学家王勃,医学家王冰;五代十国的闽国国君王审知;北宋名相王安石;南宋学者王应麟:元朝画家王冕,天文学家王恂;明朝哲学家王守仁;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山西省太原市(发源地)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

(一)山西省太原市王姓发源地之一东周太子晋居住地

太原是王姓的发源地,此支王姓源于东周灵王太子晋。至令这里仍然存有与王姓相关的古迹王氏祖祠。如令海内外的王氏宗亲都把太原作为寻根问祖的第一站。

太原王氏祖祠又名子乔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下的晋祠内。子乔,即周灵王太子晋,为太原王氏的始祖。子乔祠的前身为明朝重臣王琼的私家书院。这座本用作王氏宗族予孙讲课习文的书堂,现今已成为奉祀王氏始祖子乔的场所。祠内大殿中央有王氏始祖子乔的塑像,四面的墙壁上,遍布有介绍他生平的彩绘。世界王氏宗亲会每年都在这里举行恳亲大会。

交通。太原火车站下车,乘坐804路和856路公共汽车或小巴车,终点站下车即到晋祠门票价分别为1元和2元,末班车是下午7:30,如果坐出租车大概要40元。

(二)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华夏民居第一宅

位于灵石县静升村的王家大院,是静升王氏家族耗费半个世纪修建而成的豪华住宅。总体部分为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据《王氏族谱》记载,灵石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为静升四大家族之一。今天,海内外的王氏宗亲都把王家大院当作王氏家族的根,每年前来祭祖的人络绎不绝。大院保存着王氏族谱216种、1300余册。

交通: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从平遥乘开往运城、宜昌、宝鸡、成都等地的火车至灵石县下,或乘从太原方向开往稷山、恒曲、临猗、侯马等地的长途客车,途中在灵石县下,王家大院距灵石县城12公里,有专线车直达。门票:45元。

游线二:浙江省嵊州市金庭镇(王羲之、王氏宗祠)浙江省温州市(永昌堡)

(一)浙江省嵊州市王羲之墓、王氏宗祠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墓位于嵊州市金庭镇后厂村。在墓地现存的墓琢、墓碑、碑亭、墓道、墓道坊等建筑之下,长眠着这位独创了园转流利的书法风格的“书圣”。

交通:在嵊州汽车东站乘开往华堂村的车,车程30钟,车票5元,到华堂村后换乘小中巴到王羲之墓,车费1元。

活动:嵊州是中国的越剧之乡和围棋之乡,拥有全国首座越剧博物馆。

顺道游:嵊州市区西南清代的溪山第一楼,有着极精美的建筑雕刻。另外,和嵊州北邻的绍兴、西邻的诸暨和西南邻的东阳都是浙江省的旅游胜地。

(二)浙江省温州市永昌堡王氏古堡

坐落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办事处境内的永昌堡,是浙江省仅存的一座民居古城堡。永昌堡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58年)。堡内的英桥王氏宗祠是英桥王氏八世祖王澈独资所建,至今祠内仍存有族谱,并且每年的正月十二都举办春祭活动。

永昌堡雄伟壮观,南北长778米,东西长445米,城高8米,堡内11座造型、色彩各异的明代石拱桥与上下二河遥相呼应,其状元府、督堂第、王绍志故居等18幢明清年代古民居更衬托出城堡古色古香的韵味。公园北面筑有一幢仿古式的藏书楼,内藏族谱、王氏家族《半山藏书楼》等罕见文物和古今中外书籍2万余册,供爱好者和研究者阅读。

交通:温州火车站下车后.乘21路在衙前站下,需1个小时、车票4元,再乘三轮车到永昌新城需2~5元乘出租车要30分钟,10多元。门票:5元。

顺道游:温州市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也非常方便,市内有通往周边各个景点的班车,如泰顺的古廊桥、永嘉的楠溪江景区、雁荡山景区等著名景点。

游线三:贵州省贵阳市锦屏县(隆里古镇、王状元墓)

(一)贵州省锦屏县隆里古镇、王状元墓

位于锦屏县隆里乡的隆里村相传为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谪居之所。隆里人同情他的遭遇,敬佩他的学识,于是修了“状元墓”、“状元桥”、“状元祠”、“状元亭”等建筑来纪念这位文人。这些建筑至今大多保留了下来,成为当地一道重要的人文景观。

隆里小镇是曲族、侗族的聚居地,这里原是古代军事城堡,城中的居民多是明朝初年屯军的后裔。现在城墙虽不完整,但古风犹存,至今仍是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边远小镇。整个小城处于一片平坦的盆地里,四周是屏障般的青山,龙溪水玉带般地挽着小城。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堪称中国古人理想的家园。这里的古民居全系砖木结构瓦房,造型结实,由于当地人们的祖先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民居建筑上也就形成多种多样的风格。

取意人丁必旺的“丁”字古街,城中最具特色的“窨子屋”陶家老屋,都体现了隆里古镇形神俱全、神韵十足的建筑特色。

活动:每年正月十三的贺龙活动和正月十五玩花脸龙。交通:从锦屏县发往隆里的车很多,从7:30~17:30都有车。上午每半小时发1班,下午每1小时发1班,票价10元。特产:酸汤鱼、腌鱼、姊妹饭、油茶、米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您姓王吗?您知道王姓的始祖是谁吗?
中国 第一大姓氏:王氏
【姓氏文化·王】井店槐池巷王姓:源自“太原王氏”,出过太常寺少卿,涉县王姓的根祖源头之一
百家姓之王氏
常氏族谱
你姓王吗?你知道王姓的始祖是谁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