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灭亡百年后,爱新觉罗氏的后裔,还在守着清朝皇室习俗

每个朝代在覆灭之后,都会有一些遗老遗少保留下来,而这样的现象在清王朝灭亡的时候尤甚。鲁迅先生在自己的作品《无常》中这样写道:“在正面,就是遗老遗少们所戴瓜皮小帽的缀一粒珠子或一块宝石的地方,直写着四个字道:'一见有喜’。”

其实,除了鲁迅或者近代作家的笔下的一些遗老遗少之外,还有很多生活在现实里面的遗老遗少,他们缅怀过去的“荣光”,害怕新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他们遵循前朝所谓的传统,饮食起居,作息制度都严格遵循“老祖宗”订立下的规矩。

如果不是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这样的人在古代的时候,肯定都被当作叛乱之罪杀头示众了。要知道,这样的做法在古代可是大罪,是需要株连九族的。

当这群遗老遗少赶上了好时代,所以在距离大清灭亡了100多年之后,还有人打着皇族后裔的旗号招摇过市。几年前,众多媒体就报道过一个叫着爱新觉罗·州迪的满族人,这个出生于广州却自称多尔衮后人的男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保留自己祖上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并且将其返还给自己居住。

此外,这个男子还经常穿着黄色的满清皇族服装到处招摇撞骗,最后在众人的怀疑声中,渐渐地销声匿迹了。

其实,像爱新觉罗·州迪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甚至在东北辽宁本溪市有个叫泥塔村的小村落,里面就居住了一群像爱新觉罗·州迪的人,他们自称是满清的皇族,不与外人交流和通婚,甚至还有专门的节日来举行满清仪式的祭奠活动。

据说这个村子最初并不是这个样子,而是有个爱新觉罗家族里面有个老寡妇,因为得罪了康熙大帝,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家人逃到了泥塔村,并且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面,将这个村子里其他民族和姓氏的人赶了出去,由自己庞大的家族成员掌握这个村庄的所有权利。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这个村子里姓爱新觉罗的人为了避免遭到报复,就纷纷改了自己的姓氏,改成了金姓。但是村民们在每年都要举办的活动,如“颁金节”以及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暴露了这个村庄。

很快,泥塔村成为了网红村庄,一波一波的好奇人士带着各种目的来到了这个小村落,打破了村民们的平静生活。从目前网络上流传出来的一些图片来看,这个村落的确保留了很多满清时期的元素,如黄色的物品随处可见,大多数的男子都留着满清时期独有的大辫子。

并且随着这个村子的走红,越来越多满清的后裔前来寻根或者寻找认同,希望能够在“自己人”的身上看见往昔的“荣耀”,对于很多满清后裔来说,这个村落俨然成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举办的“颁金节”时,不仅在外奔波的本村人会赶回村里来参加这个盛大的祭祀节日,还有很多其他地区慕名而来的满清后裔聚集在此处,一切祭拜自己的祖先。

在祭拜的过程中,清宫剧里面常见的各种装扮和设备如满清八旗的旗帜都一应俱全,让人乍看之下,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都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是这群人却抱残守缺,不能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崭新的世界。不过也可以往好里说,这些人能够很好地继承祖先的习俗,对于文化的传承有着客观上的促进作用。

但是也有一些潜在的危险在里面,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些满清的后裔希望自己能够重新住进紫禁城,这样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是很危险的。

其实,不论是中华民国,还是新中国,在对待满清的问题上,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要是放在古代的时候,这些人的这些事情,只能够在私下里偷偷地做,要是像泥塔村这样大张旗鼓地为满清皇族招魂,早就被拉上了断头台,因为这些都是不稳定的因素,都是对于朝廷和政府的极不尊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尔衮十世孙向国家索要故宫,称是自家祖产,老朱家:有问过我吗
此人自称清朝皇室后裔,至今脑后还留着鞭子,称妻子为福晋!
中国有个“爱新觉罗村”,清一色皇族后裔,至今沿袭满清风俗
清朝已经灭亡108年,为何爱新觉罗氏的后裔至今还守着皇室习俗
一村全是皇室后裔,拒绝娶别族女子,现如今还在沿袭满清风俗
乾隆7世孙爱新觉罗·恒绍,不仅高调过皇室生活,还穿龙袍祭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