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靖宇抗日8年,程斌投敌2年将他逼死,只因向日寇出了两个主意

在日本关东军留下的相册之中,有不少投降的抗联残部士兵的照片,他们有的神色凝重,有的眼中充满着伤心和不甘,有的根本不敢直面镜头……

而在一张日伪和关东军“庆功”合影之中,一位原东北抗日联军军官笑得十分开怀,他就是出卖杨靖宇的第一叛徒程斌。

解放前,程斌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得意洋洋,他找到当年和他一起叛变的白万仁,说:“咱们啊,今后就是混吧,死哪埋哪。以后少联系、少说话、少露面,夹起尾巴悄悄眯着。谁也别来找我,我也谁都不认得。”

图|后排左三为叛徒程斌

此时的程斌不仅将自己罪恶的身份隐藏得严严实实,还从国民党军队混到了解放军华北军区,成了一名解放军。

他的一生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侥幸逃过了数次死局。但余下的每一天,他都活在胆战心惊之中,午夜梦回,他依旧能看到曾经让他辨认身份的高贵头颅……

程斌,吉林伊通县人,出生于1911年。

1929年,程斌从长春市自强中学毕业后在一家钟表店当学徒。“九·一八”事变后,程斌在中共党员的介绍之下加入了磐石县抗日救国会,并参加抗日义勇军。

1932年,程斌正式加入共产党。

在抗联之中,程斌算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在杨靖宇的直接培养之下,程斌的进步很快,1933年任华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政治保安连政治委员,1934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一年后升任师长。

杨靖宇一直当程斌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是自己的好兄弟。

1936年,日寇开始在东北实施“归屯并户”。

图|日寇在汤原县归屯并户的情景

在日伪的高压政策之下,老百姓们不能三五结伴走路,12岁以上的人员走到哪里都要随身带着身份证明,睡觉不允许插门,夜里不能点灯说话,一旦有人违反,一家连坐十家。这些“集团部落”建立之后,完全切断了抗联和群众之间的联系。

同时,日寇还成立了一个名为“长岛工作班”的特务组织,他们的任务就是瓦解抗日军民的团结和斗争意志,进行策反活动。

一师失去了“供给”,程斌只能带领一师往东南方向转移。结果在宽甸一带又遇到了日军扫荡,形势更加严峻。

人生地不熟,程斌只好在此地暂时隐蔽起来,计划重回老和尚帽子。

程斌身边也有劝他投降之人,刚开始,程斌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甚至开枪打死了几个倾向于投降的部下。

同时,“长岛工作班”已经盯上了他。

1938年2月,抗联一军参谋长安光勋作战之时负伤被俘,被敌人策反叛变之后,向日本人提供了大量情报以示“忠心”。

他告诉日寇,如果想要消灭杨靖宇,就必须先解决一师,而一师师长程斌是个大孝子,可以将他的母亲抓来,逼迫他“归顺”。

很快,长岛工作班就跟着叛徒来到程斌的伊通老家,将程斌的母亲张氏抓捕,他们又到公主岭将程斌的兄长程恩带走。

日寇囚禁了程斌的家人,并将他母亲的照片印在传单之上四处张贴、散发,以此刺激程斌,要挟他投降。

程斌看到传单后心急如焚,他不停派人和杨靖宇联系,但因交通破坏,一直得不到回音。一师已经开始断粮,日寇日日紧逼,程斌的思想开始动摇。

6月27日,一师正在本溪和凤城之间的某个小山沟之中休息。

下午,程斌突然喊来一师六团政委李刺苏和保安连政委李向前开会,说是讨论军务,实际上是摸个底,想要知道他们两人对于投敌的态度。

图|程斌

李刺苏早就看出来程斌投敌的心思,没说几句就和程斌激烈争执起来。

程斌问李刺苏:“现在没有给养了,你让我怎么办?”

李刺苏回答:“就是三天三夜吃不上饭,我们也要革命,投降敌人是可耻的!”

程斌见李向前也无投敌之意,心知两人必将和他对立,为了避免将来一日投敌之时受阻,他直接拿起枪将李刺苏打死。随即,他又朝着李向前开了一枪,李向前衣兜之中有一本厚笔记本,子弹被挡了下来,他迅速转身逃走,程斌又开数枪,伤到了李向前的脖子,李向前一路狂奔,捡回一条命。

正在附近挖野菜的战士们听到枪声之后赶紧围过来,程斌却道:“这两个政委都是叛徒,一个被我打死了,另一个受伤逃跑了。”

战士们每天和李刺苏、李向前在一起,对他们的“叛变”感到非常意外,只能半信半疑地埋了李刺苏。

当天夜里,就有人偷偷找到长岛工作班投降,还告诉日寇现在程斌已经有了投降的想法。

6月28日,程斌找人给长岛工作班送信,密谋投降事宜。

29日,程斌召开班长以上会议,宣布要带一师投降。

干部们一听都慌了,全在乱糟糟讨论着,对投降一事犹豫不决。程斌如此劝说他们:“我是一定要到满洲国去了,见见我的母亲。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为国已经尽忠了,现在我要尽孝……下去了要杀头,也就杀我一个人的头,你们当兵的还能有个活路。”

程斌一段话,又是尽孝,又是代大家去死,不少干部们心软了,当场答应和他一起投降。

此时程恩也带着日本人交给他的“任务”找到了程斌,一见面就对弟弟哭道:“你革命还要妈不?”

程斌说:“不革命也得要妈。”

程恩一听瘫坐在地上大哭起来,程斌将兄长拉到帐篷里聊了近半小时,又让他直接回去。

图|日伪报纸对程斌投降的报道

六团祁排长坚决不愿投敌,他领着着30多名刚烈的战士直接带着自己的武器离开了一师,程斌没有阻拦他们,他也没有什么理由和脸面阻拦他们。

如此,程斌在30日正式下山投降,与他一同投敌的还有一师115人。此时的他们并非弹尽粮绝,所剩的大炮、枪弹、粮草、药品,他们全部交给了日寇。

程斌投降,是为一个“孝”字,很多人说他是大孝子。实际上,“孝”只是他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是他的台阶和遮羞布。

投降第二天,日军迫不及待召开了“归顺”仪式,程斌在仪式之上感恩皇军的宽宏大量,对此前抗日悔恨无比,并且发誓要“赎罪”。

程斌很快就被编入了伪通化省警务厅,成为一名警察大队副大队长。

程斌并没有代替一师的部下们去死,也没有像他自己所说的,仅仅是想要见母亲一面,他还想要在日伪军之中谋个好前程。程斌知道唯有在“抓捕杨靖宇”之中立下大功,才能真正得到日本人的信任。

程斌自诩对杨靖宇最为熟悉,仅仅听枪声就能判断出是不是杨靖宇打出来的。

他的确非常了解抗日联队的活动规律和作战特点,所以,他的叛变不仅仅对杨靖宇,对整个抗联部队造成的威胁和伤害都是非常巨大的。

他向日寇出了两个主意。

第一,他带领着敌人亲手毁掉了70多个东北抗日联军的“密营”。这曾是抗联的机密后方,储存着粮食、布匹、枪械、药物等赖以生存的物资。这些补给都埋在大坑之中,上面都是枯枝干草,如果不是程斌带他们去,日本人根本发现不了这些低矮的坑洞。

东北抗日联军苦战多年,此时此刻失去了最重要的补给生命线,一夜之间,杨靖宇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

第二,教会日寇夜战。在程斌投降之前,日伪军警不敢在山林之中过夜,生怕被抗日联队偷袭,一到了傍晚就会匆匆撤出去。而抗联战士们早已习惯在夜间行军,等到第二天天亮,日伪军想要再去找,战士们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程斌投降之后呢,和日伪军相互配合,白天休息,天黑了负责抓捕。

日伪的日夜搜索,让抗联部队疲于应付,根本无法得到良好的修整。加上后勤已经完全被断,杨靖宇被迫率部撤离了建立了数年的游击根据地辑安,北上进入了蒙江,也就是今天的靖宇县。

1938年,“程斌警察大队正式”成立,程斌竭力效忠日本,被任命为大队长,专门搜捕杨靖宇部队。

1939年冬天,雪下得格外大,密林之中的积雪有三四尺深。

日伪一直盯着杨靖宇,轮番追赶,昼夜不停,战士们整个腿都被冻住了,鞋子都跑烂了。他们用绳子将破烂的鞋绑在脚上,后来鞋底跑没了,就撕下棉衣包一包。

深夜,气温已经降到零下40摄氏度,战士们一个接着一个被冻死。他们不敢生火,连棵草都挖不到,只能吃树皮。

和几股讨伐队交锋后,杨靖宇身边只剩下特卫排、机关枪连第一排和少年铁血队60多名战士。

图|程斌

1940年2月,这些战士们又经过3次交战,杨靖宇身边只剩下了16人。

杨靖宇开始发高烧,警卫员黄生发留了些玉米面干粮,拿给杨靖宇吃,杨靖宇坚持让他乘着天亮赶紧生火煮成汤,每个人喝一点。

十几人围着火堆,每个人喝两小勺,有的同志连两勺都不愿喝,想要留给杨靖宇,可杨靖宇也就只喝了两勺。

杨靖宇依旧像从前一样镇静而乐观,他坐起来看着每一位同志,笑着说:“别泄气,敌人是搞不垮我们的,就是我们这几个人死了,还有继承我们事业的,革命总是要成功的。”

杨靖宇这句话给了大家很大的勇气,天黑之后,大家一鼓作气,继续行军。

第二天天亮,大家发现又绕回到了昨天烤火的地方,杨靖宇让黄生发去林子里找点食物。

黄生发遇到了一位伐木工人,在当时日军严苛的压迫之下,这位伐木工人冒着可能被告发的危险,偷偷给了他们一些食物,还将自己的棉衣给了黄生发,黄生发塞给老乡一些钱,赶紧往回赶。

2月10日,杨靖宇身边只有12位同志。12日,只剩下8人。15日,仅剩下6人。

图|日军绘制的追剿杨靖宇路线图

在蒙江县一个山沟里,敌人发现了他们,在激烈的战斗之中4名战士受伤,黄生发伤在左腿。

杨靖宇坚持让黄生发带着三名伤员和自己分开走,同志们坚决不同意,杨靖宇要求他们到乱泥沟子去给陈政委送信,写了一张条子给黄生发。

黄生发明白自己留下可能拖累大家,如果将信送走还能为杨将军争取一道生机。他和三名伤员含泪离开了杨靖宇,将在路上捡来的两块玉米干粮留给了最后两名警卫员朱文范和聂东华。

18日,朱文范和聂东华想要给杨将军买点粮食,遇到在海龙河西岸炭窑里休息的农民赵学安,请他给买粮。赵学安前脚让他们好好在炭窑里休息等待,后脚就告发了他们,朱文范和聂东华察觉到不对之后想要马上回山上,发现敌人已经包抄过来,就往反方向逃跑,后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聂东华牺牲时19岁,朱文范18岁,杨靖宇只剩下了孤身一人。

日寇从他们身上搜出了杨靖宇印章一枚,口琴两支。经叛徒张秀峰确认他们是杨靖宇的警卫员,他还告诉日寇聂东华的枪法绝伦,战斗经验丰富,不往深山跑一定是在掩护杨靖宇。

2月22日,饥饿难耐的杨靖宇在深山遇到了四个砍柴的村民,他们是伪牌长赵廷喜,村民孙长春、辛顺礼、迟德顺。

杨靖宇向他们买一些食物和棉鞋,答应多给他们钱。赵廷喜直接劝杨靖宇投降,杨靖宇道:“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赵廷喜说给杨靖宇找食物,路上遇到了汉奸,出卖了杨靖宇。

当赵廷喜带着大批日伪追上来时,杨靖宇察觉到异样,立刻跑进深山。敌人一直在劝降,杨靖宇誓死不降,顽强反抗,日寇见生擒已经不可能,就下了射杀杨靖宇的命令。

杨靖宇壮烈殉国,通化省警务厅长岸古隆一郎将程斌从前线调到了蒙江县,为的就是让他来辨认杨靖宇的遗体。

杨靖宇身上致命的弹孔,都是曾经一师的士兵给他的,他们跟随程斌一同叛变,分别是机枪手张奚若、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

图|杨靖宇牺牲后,日军拍摄的照片

日军拍下一张照片,巍峨如高山的遗体旁就是这几个鼠辈,张奚若紧挨着扶着他的遗体。

当晚,讨伐大队在饭店里面喝庆功酒,张奚若向身边的人炫耀:“就在杨靖宇抬起腿要跑的当口,我一个点射,齐刷刷地都给他点在胸口上了。”

酒桌上瞬间安静了。

杨靖宇最疼的警卫员张秀峰不久前带着机密文件叛变投敌,甚至出卖了杨靖宇的突围计划。

他的心中尚且留有一丝良心,没有参与最后的杀戮,在这一瞬间他隔着桌子大骂张奚若:“混蛋!不得好死!”

因为张秀峰的这句话,在场的汉奸们都变了脸色,一口酒都喝不下去了。

程斌赶来的时候,杨靖宇的头颅已经被汉奸砍下,日寇说是要拿他的头游街。他们还让随军记者给杨靖宇的头颅拍了照片,印刷了几麻袋的传单,开着飞机往山林之中撒。

程斌亲眼目睹了古见联队在大院之中解剖杨靖宇,看到他的肠胃之中只有棉絮、草根和树皮……

1932年,杨靖宇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在日军的疯狂镇压下战斗了8年。程斌投敌不到2年,就毁掉了他苦心经营的一切。

程斌之狠,在于一点都不留余地。因他深知自己做的是于国于民最为罪恶之事,唯有日本阴谋得逞,中国历史改写,他才能避免下半生人人喊打的局面。

如今很多人以“孝子”为理由,以条件太过艰难、人性本懦弱为借口为程斌洗白,其实大可不必。

程斌投降之时,正值东北的夏季,东北虽冬季寒冷,但并不荒凉,白水黑山一直是国外觊觎的富饶之地。更何况程斌手上还有大炮和枪弹,他并没有走到弹尽粮绝的一步。

若说“孝顺”,那更是可笑。

程斌投降之后,他的外婆因气愤一病不起,不久后就去世了。临终前留下遗言“生不用贼养,死不用贼葬”。因为这句话,程斌都没有敢去送葬。

如果仅仅是为了生存和孝顺而选择了投降,程斌不至于被人唾骂至此,但他将枪口毫不犹豫对准了曾经一手培养他的杨靖宇,就不是“无奈”和“逼迫”这么简单了。

图|杨靖宇肖像图

1945年8月13日,程斌从收音机里面听到日本战败投降的消息,他伙同其他汉奸将“警察大队”指挥部80名日本人全部杀死,静观其变。

日本宣布投降之后,八路军第十五分区警卫团杨政委前往驻地和程斌商讨受降事宜,程斌竟然将杨政委扣押,杨政委最后牺牲在了监狱之中。

程斌最终决定投靠国民党,只因他觉得这些年来和八路军、共产党积怨已深,他主动和国民党联系,解放战争之中制造混乱,残害我方干部和无辜百姓。

1948年2月,程斌升任国民党第五十三军上校高级参谋。年底,沈阳解放,程斌见大势已去,又带着妻儿前往北平,隐姓埋名。北平解放后,他又混进了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军械处。

1951年,“镇反”运动开始。

程斌出门遇到大雨,躲雨之时正巧遇到了曾经的警卫员刘其昌。

不久,刘其昌被逮捕,为了立功赎罪,就将老上司程斌给供了出来。

5月12日,程斌被判处死刑,当日在承德执行。

白万仁评价他们这帮汉奸叛徒“做人不成人,做鬼难成鬼”。

在选择投降的那一刻,一师就已经散了,程斌能背叛杨靖宇,他的部下刘其昌也能背叛他,不过是有样学样罢了。

在日军的档案之中,记录着这样一件事:在日寇清理杨靖宇将军的遗物之时,发现除了手枪和手表之外,还有一支口琴。

图|杨靖宇的遗物

杨靖宇曾经的部下回忆到,当年杨靖宇经常在休息的时候给战士们吹口琴,也会教小战士们学口琴,在最艰难的时期,音乐是他们的精神粮食。

杨靖宇最常吹奏的,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叛徒张秀峰曾是孤儿,杨靖宇一手养大,教他写字,学口琴,还曾送他一支口琴。

白万仁在监狱里待了大半辈子才被特赦,在接受记者采访之时,他尚能一句不错地唱出诸多抗联歌曲,只是绝口不提当年做叛变的那些事。

不知他们这些汉奸,在见到杨靖宇遗体旁的口琴之时,心中是否有所触动;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他们这些苟活的叛徒们,听到举国上下奏响的国歌之时,他们是否还敢附和着哼上一段……

杨靖宇身边为何这么多叛徒?这个问题被人询问至今,他牺牲的故事让听者感到苍凉无助,纷纷将其归结于人性的丑恶、国人的懦弱。

在杨靖宇生命的最后一刻,看着曾经信任的战友举起枪杆瞄准了他,他也许是心寒的,但绝对不可能是绝望的。

图|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部分官兵合影

将军虽死,抗联并未消失。

脱离一师的祁排长带着30名战士在本溪县境内突围,7月中旬,祁排长同十几名战士壮烈牺牲。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有一支千人部队,配合苏联向日军发起进攻,从敌后给予致命一击。他们就是当年被迫北上,无奈退守苏联边境的抗联部队。

曾经守在杨靖宇身边的小警卫员黄生发,带着4名伤员在森林里转了四五天,终于找到了部队,可紧接着就得到了杨靖宇已经牺牲的消息。

黄生发一日不吃不喝,痛哭不止,一个多月后,他的伤还没有痊愈,就坚持归队,一心要给杨靖宇复仇。

在解放后,黄生发离开了他战斗多年的部队,先后任吉林市公安大队队长,市公安局治安行政科科长,防空指挥部副总指挥等职。

黄生发和祁排长带着杨靖宇的信念,真正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是他将杨靖宇最后的故事留给了后人。

东北抗联军斗争了14年,从3万人最后只剩下了数百人,真正是打到了山穷水尽。

图|迎接抗战胜利的抗联战士们

这里有叛徒,但更多的是血性英雄。

曾经歌颂他们的歌曲,成为了我们的国歌,这就是最伟大、最动人的纪念。

电影《步入辉煌》之中,杨靖宇牺牲之前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虽然仅是华夏一匹夫,然以堂堂七尺须眉,抗日救国之信仰坚如磐石,富贵不可动摇。今日得以血溅山河,我足矣!以区区日本四岛,断无亡我中华之力!”

叛徒,哪里都有,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深刻反思,更加缅怀和崇敬那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日本人都大呼英雄的将军:“我是中国人,不能做这样的事情!”
1951年,特务供出害死杨靖宇的叛徒,原来叛徒在解放军中当官
杨靖宇身边为何出现一堆叛徒?该向大家揭秘历史真相了
出卖杨靖宇的叛徒,44年后称自己是“假投降”,究竟是真是假
​程斌:将抗日英雄杨靖宇逼上绝路的叛徒,之后为何还又成了解放军
白山忠骨: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前前后后,最可恨的是四个汉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