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画赏析:古画里的中元节

南宋 李嵩 骷髅幻戏图 27×26.3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余有李嵩骷髅图,团扇绢面,大骷髅提小骷髅,戏一妇人;妇人抱小儿乳之,下有货郎担,皆零星百物可爱。”

李嵩的《骷髅幻戏图》可说是我国古代极具魔幻现实主义表述形式的作品。画中一妇人哺乳婴儿,大骷髅提线控制着小骷髅,是宋代悬丝傀儡戏表演;另一妇人想阻止贪玩的孩童。在宋代傀儡戏中有很多怪异的形象,骷髅就是其中一种,骷髅人是傀儡,大傀儡牵动小傀儡,小傀儡引诱孩子,人生来就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生死寂灭,不由自己掌控,被命运捉弄的境地。

南宋 李嵩 骷髅幻戏图(局部)

根据南宋蔡绦的《铁围山丛谈》记载,那时期上层人士嗜古成癖,高价收购古物,于是社会上刮起了一股盗挖古坟的风气,“于是天下冢墓破伐殆尽矣”,这也是为什么画家们画骷髅会这么像。

南宋 龚开 中山出游图

32.8×169.5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龚开的这幅《中山出游图》妙趣横生,描绘的是钟馗和小妹率众鬼魂游走的情境。画面上,钟馗和小妹各坐一肩舆,在鬼卒的簇拥下乘兴出游,悠然自得。画面后半段描绘的是挑或背物件的大小鬼,皆穿元人装束,戴着元人头盔,形象独特。还有若干小鬼,或攀住棒端,或倒悬杆上,或吊在竿下,或被大鬼倒拖而仍在挣扎。小妹面颊分为两部分,上半白,殆原来肤色,下半黑,乃以墨代胭脂,显得非常滑稽。

生活在宋末元初的文人画家龚开对当时社会的污浊状态极端不满,用钟馗与小鬼把内心中的愤恨宣泄出来。他在题跋中写道:“不应将墨鬼视为戏笔,它乃是画家之草圣,世上岂有不善真书而能作草书者。”这恰恰说明,此画正是画家真实情感的流露,是他的精心之作。

清 罗聘 鬼趣图 34.8×35.4cm×8

罗聘创作的《鬼趣图》采用了当时画家并不常用的湿纸画法,先用水色把画纸整体层层晕染,再沁入墨色,使得画面呈现出迷离缥缈的感觉。《鬼趣图》一共八幅,每幅图上的“鬼”都形态各异,画风可谓十分清奇。作品虽名为《鬼趣图》,实为“人趣图”,表面上画鬼,实际上也是讽刺现实生活中“鬼”一样的人。讽刺了现实世界的荒诞灰暗,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宗教、死亡等这些神秘事物的追求与探索。

唐宋时期的中国,已有“钟馗此日夜游,镇压小鬼”之故事。这一习俗,于南宋时漂洋过海,传播东瀛。13世纪初的《宇治拾遗物语》中,将其演变为“百鬼夜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画里妙趣横生的中元节
鬼“画”连篇:古画里的“鬼”形象大赏
鬼画连篇——那些古代绘画中的鬼
薛元明|今日“中元节”,知否知否?有人书鬼画!
汉桥话画:元代龚开《中山出游图》妙趣横生的鬼趣图
为何钟馗那么受画家欢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