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誉为宋画中的无上神品,范宽的雪景山水好在哪里?

导语:北宋是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在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一代巨匠,他是中国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入选世界“千年前的百大人物” ,他就是范宽。他《溪山行旅图》名震天下,但另外两件山水巨制并不被世人熟知,一件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雪山萧寺图》,另外一件天津博物馆《雪景寒林图》。

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总是对四时山水的创作情有独钟,正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一语道破了前人对生命的透彻理解与深刻感悟。

在四时山水作品中,雪景山水是一个较为独特的题材,无论在视觉体验还是情感寄寓上,它所传达出的荒寒与玄深似乎比其他时节题材的作品更能给予我们冲击力。

画史上,宋代的雪景山水堪称一个高峰,画家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各自内心的雪景寒林,既是一种景观,又是一份心情。

如果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被称为“宋画第一”,那么他的《雪景寒林图》与《雪山萧寺图》就是雪景山水的高峰之作。

《溪山行旅图》局部

寒意苍茫的《雪景寒林图》

《雪景寒林图》中无论是普通老百姓所居住的村落还是山顶建造的庙观,都深深体现出范宽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正是他怀有一颗对山川自然的虔诚之心,才能创作出与宇宙浑然一体的雄伟形象。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幅好的作品充满了画家的气度、格局、对生活的理解、审美趣向、个人修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笔墨技术可以抄袭,思想格局却无法模仿。观范宽的画如孤身徜徉于真实山川之中,或许原因就在于范宽对山川的专注精神和其深厚的文化素养交相印证。

如被称为“宋画无上神品”的《雪景寒林图》,三屏大幅立轴,雪峰高耸直入云霄,有“大君临明堂”之势,四面山峦、林木却“群侯朝拱”,画面布局已成“大作相”,是一幅“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的偏局式典型巨制。

这幅画绘的是北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

《雪景寒林图》局部

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浓重润泽,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树,结实、严紧,用细密的“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在皴擦烘染的同时注意留出坡石、山顶的空白,以强调雪意,层次分明浑然一体。

主峰偏右高耸,密林寒树附在峰头山脉顺势而下,与近景林木遥相呼应,巍峨主峰从山护持,远近高低层次分明,半山枯林中掩映着白雪盖顶的庙观,山腰间烟雾迷蒙,为画面营造出润泽的大气氛围。

山溪时隐时现从主山两侧而下,右侧流过木桥汇入潭溪,左侧则经村庄下方流入江潭,江潭上平坡土石披上银装,增添空灵与亮丽。坡石上寒林清晰有序,根枝古穆屈折,枝丫交叉重叠,虽无树叶,却密不透风,仍显生机。

《雪景寒林图》局部

村庄后一条山径通向烟雾霭霭的幽谷,增添无限神秘感。村落被群山环绕,山峦主次分明,形成“藏风聚气”之地,村庄门前小河有所回流形成“曲水朝堂”聚气聚财,木桥处在“巽方”吉位等等,范宽将这种“背山面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吉祥环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范宽名款“臣范宽制”四字,隐于前景树斡中,因年久字迹漫漶不易辨认,因此这幅画是否为范宽真迹仍具争议,但确是公认为的北宋范氏流派的杰出之作。

相较于《雪景寒林图》的争议,《雪山萧寺图》就是范宽名副其实的雪景山水代表作了,这幅画的视觉感受要比《雪景寒林图》平缓了许多。

《雪景寒林图》局部

群山阔远的《雪山萧寺图》

这幅画绢本淡设色,表现白雪皑皑的群山阔远之景,营造了澄明萧疏的意境。而画中的山并非平地埘立,也没有刻意构制典型的“巨碑式”的屏障感,而是山峦堆叠,“折落有势”。

《雪山萧寺图》与《雪景寒林图》所不同的是《雪山萧寺图》中的天地之位几乎被隐去,只截取了林壑幽谷的一处片段,让观赏者觉得有一股寒气袭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山脚下,几株枝条逶迤的野树植根于突兀的巨石。由于石块被白雪覆盖,皴笔不多,仅以淡墨敷染来表现阴阳凹凸,并点有或长或短、或方或圆的点子皴。

《雪山萧寺图》局部

树枝走势或俯或仰,变化极丰富,前后远近关系明确,使空间关系处理得当。山石用方笔,强劲有力,显示出岩石的锐利坚实。

水纹则要柔和流畅些。最后用渲染来加强空间效果,增强了抒情的雪意色调和画面的感染力。

表现溪水灵动飘逸的线条与表现山石轮廓沉实劲挺的线调动了画面的节奏感,也可谓动静相合,刚柔兼具。

《雪山萧寺图》局部

溪水上方有一段较为平坦的山路,两名僧侣一前一后,结伴而行。走在前面的僧人右手挑担,左手持杖,侧首向后方望去,似与同伴交谈,为山水画增添了些 许灵动的情节。

后面的僧人也手持一杖,从姿态来看,似是顶风逆行。只是僧人的着装与时节全然不符,仅着单衣行路,傲雪凌霜。

行僧脚下的路,不仅是一条通向寺宇的崎岖山路,更是映射出人生的修行之路,这恰恰给观众提供了更为宏阔的心理空间。

《雪山萧寺图》局部

结语:

细品范宽的作品,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其恒久的艺术魅力。

不仅是因为画面中呼之欲出的震慑力,还源自画家纵览山川的审慎态度以及画作传达出的画家心底对自然山水的无限热爱于深沉敬畏。

他笔下的寒山紧密相连,以一种坚不可摧、无以撼动的姿态见证着人世沧桑。

如果你也想暂时逃离城市生活,不如追随范宽的脚步,在山水间聆听自己的内心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画鉴赏】北宋绘画大师范宽作品欣赏
宋画山水小品《雪山萧寺图》临摹示范
范宽,与山对坐
范宽 雪景山水
北宋范宽的传称作品
范宽及其传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