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郭熙山水画合集

郭熙山水画合集目录:

待渡图

待渡图2

待渡图页

丰年瑞雪图

古木遥山图轴

关山春雪图

观碑图

观潮图页

寒林图

寒山雪霁图

画挂轴

画山水

窠石平远图  JPG&TIFF

乔松平远图

秋江觅渡图

秋山策杖图

秋山行旅图

秋山行旅图2

山水图2

山水图3

山庄高逸轴

蜀山行旅图

蜀山栈道图

树色平远图

双松水阁图

溪山秋霁图  JPG&TIFF

溪山秋爽图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2

行旅图

行旅图全卷

行旅图页

雪季晓行图

雪景山水图

雪景山水图2

雪景图

雪山兰若图

雪山图

烟雨江帆图

幽谷图

幽谷图轴

云烟揽胜图

早春图    JPG&TIFF

郭熙简介:

郭熙是宋代杰出的山水画家之一;有关他生平事迹的资料不多,有的已经失传。据宋代郭若虚所著的《图画见闻志》,说郭熙是“河阳温(今河南孟县以东)人,今为御画院艺学”。稍晚的《宣和画谱》中关于郭熙的记载,一部分是根据《图画见闻志》,辞句也大致相同。但郭熙的儿子郭思所整理的《林泉高致》一书前,题为“翰林待诏直长赠正议大夫郭熙淳夫撰”。把这些资料综合起来看,可能在熙宁七年(1074)左右,郭熙还是画院的“艺学”。在熙宁七年以后,到神宗赵顼去世(1085)以前,很可能他的职位已提高到“翰林待诏直长”了。

郭熙的儿子郭思是元丰五年(1082)的进士,一般中进士可能要在二十五岁以后;那么在1082年郭熙至少也在四十五岁左右。1086年哲宗赵煦即位后,有关画院的记载中再没有发现郭熙的名字,可能他随着政治上的变动退出了画院,或仍在画院而不受重视。

现存较可靠的郭熙遗作中,有三幅题记写明年代:《早春图》和《关山春雪图》都是熙宁壬子年(1072)所作,《窠石平远图是元丰戊午年(1078)的作品。这和许多文献中认为郭熙创作最旺盛的年代是在熙宁、元丰年间(1068一1085)是相符合的。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林泉高致集旧本(天一阁藏本)有政和七年(1117)翰林学士河南许光凝的序文;同书郭思的序文中已称郭熙为“先子”,可知书的完成是在1117年以前,这时郭熙已死是毫无疑问的。再看黄庭坚在元符三年(1100)题郭熙画山水:“郭熙元丰(1078-一1085)末,为显圣寺悟道者作十二幅大屏,高二丈余…。观此图,乃是老年所作,可贵也!”从这一文献说明在1085年左右郭熙还没有死,并能作大幅而且“笔力不乏”。又明确指出是老年的作品(至少创作在公元1100年以前)。

从题句的语气看,当时郭廊似已不在人世。因此可以推测郭熙的生卒年代大致是在1020到1100之间,享年约七、八十岁。在这一段历史时期,正是从宋仁宗到哲宗统治的时代。在政治、经济上都有较大的波动变化,科学技术也有不少重要的发明①;文艺受到这各方面的影响,也在激荡、斗争中向前进展。

北宋初期虽有一段小康的局面,但由于厉行中央集权制和官僚机构的庞大,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又日渐加重,统治阶级对工商业的垄断也加强了阶级矛盾;因此到了十世纪晚期,四川就有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①。在宋仁宗时(1023一1063),国内曾发生多次兵变,也都带有农民起义的性质。到宋神宗即位(1068),国内的阶级矛盾已更加尖锐,辽和西夏的威胁也更严重;国库空虚,危机迫在眉睫。在这种形势下才起用王安石做宰相,进行变法。

王安石执政后的变法虽在经济上和国防上收到显著的效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终究是企图维护宋皇朝统治的改良主义的措施;并且由于触犯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此引起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造成在政治上的新、旧两派的剧烈斗争。

从文学来看,散文和诗、词都有不少革新气象和重要的进展。欧阳修(1001一1060)和苏氏父子等提倡古文运动,也力矫“西昆体”②那种过分雕琢的诗格,而以自然、淳朴为主。苏轼(1036一1101)在政治上虽倾向I旧派,但在文学方面富有创造精神,风格多样,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师。特别是在宋代有卓越成就的“词”,从含蓄温柔的“小令”发展到丰富多采的“慢词”。而“慢词”的成熟期也正是在这十一世纪的后半叶③。绘画方面从画院来看,北宋初期院内的画家大多是长于宗教人物、花卉翎毛和屋木、龙水等。而在花鸟画方面,黄派风靡一时。《宣和画谱》中关于黄居寀有如下的叙述:

“既随伪主归阙下,艺祖知其名,寻赐真命。太宗尤加眷遇,仍委之搜访名画,诠定品目。一时等辈,莫不敛衽。筌、居寀画法,自祖宗以来,图画院为一时之标准;较艺者视黄氏体制为优劣去取。自崔白、崔怒、吴元瑜既出,其格遂大变。”崔氏兄弟和吴元瑜,也正是王安石变法时代的画家。

北宋早期画院内较重要的人物画家如王霭、高益、高文进等的作品,传世极少,风格大致继承前代。到了李公麟(1049一1106),他虽未入画院,但在人物画方面成就却很突出。他也是和王安石、苏轼、郭熙、崔白等同时代的人物。

早期院内富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家有董源、燕文贵①等人。而在院外却有李成、范宽等。他竹都对大自然有深切的感受,有独特的创造,开拓了水墨山水画多样的技法风格。

“今齐鲁之士,惟幕营丘②,关陕之士,惟茅范宽。”一《林泉高致集》

从郭熙自己的话一方面可以看出李成和范宽影响之大;一方面也说明在郭熙以前有一段时期,山水画流行着对李、范二家的模仿,缺乏创造精神。郭熙是反对这种因袭模仿,提倡“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并且要“饱游饫看”而“磊磊落落”地来放手创造的。

郭熙这种革新的努力并不是偶然的,应当和李公麟、崔白等在绘画方面的新进展有联系,而以王安石变法为中心的经济、政治上的动荡、变革和斗争,也必然对文艺方面的革新有影响。

郭熙作品的遭遇,也生动地说明艺术和政治斗争无法脱离关系。任用王安石推行新法的宋神宗据说十分喜欢郭熙的画。

“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熙作。上(指继位的哲宗)即位后,易以古图。”一《画继》

并且这些被撤换下来的郭熙作品,有的竞沦落到当作旧绢来揩拭儿案,后被邓椿的父亲发现了,向宫廷请求得到这一批郭熙的旧画,第二天就有旨全部赐给邓家①。这一故事告诉我们在神宗死后,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起用旧党,罢除新法,郭熙的画马上也遭受到如此的劫运!这不能解释为仪仅是统治者个人的艺术爱好问题,应当是由于郭熙受宋神宗的宠遇,因而成为带有新派色彩的代表画家;在新派失势后受到排斥和漠视就是很必然的了!

二、郭熙在山水画方面的杰出成就

我们可以从几方面来看郭熙在山水画方面的杰出成就,和获得这种成就的原因。首先是他虚心学习前代大师,又勇于革新、创造。

“工画山水、寒林,施为巧赡,位置渊深。虽复学慕营丘,亦能自放胸臆。”一《图画见闻志》

“初以巧赡致工,既久又益精深;稍稍取李成之法,布置愈造妙处,然后多所自得。至摅发胸臆,则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一《宣和画谱》

“郭熙因为苏才翁家摹六幅李成《骤雨》,从此笔墨大进。”

《山谷集》

“河阳郭熙,以画山水、寒林得名;盖得李咸熙笔法。”

一《宋学土集》

从上面的材料都说明郭熙曾下过功夫学习李成的画法,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李成的真迹传世虽然非常少,但根据文献记载,一致认为他是宋初最杰出的山水画家之一。

“成之为画,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峰峦重迭,间露祠墅,此为最佳。至于林木稠薄,泉流深浅,如就真景。思清格老,古无其人。”一刘道醇《圣朝名画评,

“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一《图画见闻志》

“故所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如孟郊之鸣于诗,张之狂于草,无适而非此也!笔力因是大进。于时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一《宣和画谱》

如上面所说李成的精通造化,意境清新,善于掌握季节、气候的特征和笔墨的精炼、生动等,今天看来,也都是郭熙山水画的特色(在后面还要详谈)。可见郭熙的学习李成,是全面地学习了李成的创作态度和优秀技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模仿。这和在郭熙以前或大致同时学习李成的许多画家来比较,显然有所不同。如许道宁,虽郭若虚说他到老年尚能“别成一家体”①,但米带以为“许道宁不可用,模人画太俗也!”翟院深就更差一些,只能做到“但自创意者,觉其格下;专临模者,往往乱真”②。还有李宗成也不过“学李成破墨润媚,取象幽奇;林麓江皋,尤为尽善”③。其他学李成的画家,除王就以外,大都成就有限。

但郭熙所以能够既很专心地学李成(如李成的《骤雨图》他就临摹了六幅),又能够“自放胸臆”,也就是在学习李成以后,更能进一步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不外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当然最主要是由于当时政治、经济、科学、文艺各方面革新的影响,使他对当时绘画方面的盛行模仿不满,因而努力于摆脱时习,要求独创。

其次是郭熙不仅向前代的大师学习,更明确认识到必须同时向真山、真水学习;并且还要看得多,善于取其精华。

“嵩山多好溪,华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别岫,常山多好列岫,泰山特好主峰,天台、武夷、庐、霍、雁荡、岷、峨、巫峡、天坛、王屋、林虑、武当,皆天下名山区镇,…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而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画。…今执笔者所养之不扩充,所览之不淳熟,所经之不众多,所取之不精粹,而得纸拂壁,水墨遽下,不知何以掇景于烟霞之表,发兴于溪山之巅哉!”一《林泉高致集》

这一段话可以看出郭熙是如何重视从现实吸取营养,并要求深刻理解现实,热爱自然,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他还批评了那些没有丰富的真实感受的人,他们的创作是不可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不可能具有高度的感染力。

郭熙主张“饱游饫看”的目的更要求能把各地山水的精华融会、集中到山水画的创作中来,而不满足于仅仅表现某一地区山水的特征。因此他的学习前人也就必然不愿局限于某一家,而要求兼收并蓄,更广泛地吸取营养。

“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锺、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至于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一《林泉高致集》

“何谓所经之不众多?近世画手,生吴越者写东南之耸瘦,居咸秦者貌关陇之壮阔,学范宽者乏营丘之秀媚,师王维者缺关全之风骨。凡此之类,咎在于所经之不众多也!何谓所取之不精粹?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太行枕华夏而面目者林虑,泰山占齐鲁而胜绝者龙岩,一概画之,版图何异?凡此之类,咎在于所取之不精粹也!”一同上。

这两段话不仅使我们对于郭熙的艺术修养有更明确的认识;更阐明了在艺术创作上模仿与创造的关系,提炼与集中的原则,并明白反对自然主义的描绘方法。

现在再进一步从一些更具体的材料来看郭熙的成就和特点,看看哪些是渊源于前代的大师,哪些是郭熙独特的新创造。

我们先看郭熙作品的题材内容:据目前所知国内外现存的郭熙作品(包括较可靠的和可疑的)一共不满二十幅。但在各种文献中所记载的郭熙作品,画题不同的就将近一百幅①。如果加以分析,其中以描绘季节和气候特征为主题的如《早春图》、《溪山秋霁图卷》、《关山春雪图?、《秋晚残霞图》、《秋山红树图》、《江村清夏图》、《峨媚雪霁图》、《晴峦图》、《烟雨图》等等,有三十幅以上,约占三分之一。以行旅为主题的如《夏山行旅图》、《秋山行旅图卷》、《溪山行旅图、《雪山行旅图》、《关山晓行图卷》、《寒林蜀道图卷》和《剑阁图》等,有十幅以上。特别以平远为题的如《窠石平远图》、《秋山平远图》、《树色平远图》、《山林平远图卷》等将近十幅。以松、石、古木、泉、瀑为题的如《巧石双松》、《古木寒泉》、《松石图》、《双松图》、《瀑布图》等也有十几幅。以人物为主题的如《子猷访戴图》、《辋川招隐图》、《七贤度关图》、《移居图》、《山庄高逸图等共五、六幅。没有什么明确主题的一般题名如<江皋图》、《山水图》、《溪山图》等有二十幅左右;其中还有儿件巨幅山水,如《万里江山图》和《长江万里图》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熙《早春图》春山淡冶而如笑
一生必看的历代名画 —— 宋·郭熙《秋山行旅图》
郭熙:​山水训
北宋的画家都有哪些?他们的绘画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北宋画家郭熙《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赏析
北宋 郭熙 《秋山行旅图》郭熙(约100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