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著名青绿山水画家·谢宗君

谢宗君,安徽定远人, 先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安徽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科教文卫专委会委员。

出版有《谢宗君青绿山水画技法讲座》、《谢宗君青绿山水画集》、《中国山水画库.谢宗君集》、《今品讲堂》等。《庐州晨曦》作为合肥市名片入选发表在《光明日报》合肥赋版。多幅作品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国内外近百家媒体曾对其进行介绍。

▲《古柏》(150cm×150cm)谢宗君作

文/黄洁

一个脸晒得像桐油的少年在田埂中奔跑,呼吸着农田的味道,一点都不觉得累,田埂就像没有边际,他也好像永远不会停下来。那是多年前在安徽定远的乡村,寒冷的冬天里,老人们坐在日光下,瑟缩的晒着太阳,夕阳西下,一天又过去了。

习惯了这样的日出日落,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那样日复一日时光中的无力感很难被身在其中的人发现,也很容易会拖垮一个有追求的人。然而生活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总有人愿意尝试着改变。

▲《净土》(220cm×200cm)谢宗君作

北岛在《青灯》的三联版小序中谈到了外在命运和内在命运,内在命运也就是使命,他说“一个有使命感的人,必然与外在命运抗争,并引导外在命运。”北岛的感慨带着时代打给他的烙印,但这句话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那个曾经在田埂上奔跑的少年,倔强的沿着田埂跑到了外面的世界,走出了外在的命运,“在旱地的裂缝中深埋了种子。”

▲《殇》(180cm×200cm) 谢宗君作

他是谢宗君,一个曾经毫无背景的乡村少年,一个现在的著名青绿山水画家。如果硬要说他与画画有什么渊源,那奶奶应该是他最早的启蒙,老人家是个民间艺人,擅长刺绣,经常画了各式图样再飞针绣于所需之处。谢宗君在懵懂时便跟随她描摹图样。后来上学,课本是他最早的学习资料,而劣质超薄的作业本便成了他早期的画纸,将这些竹纸做成的作业本附在课本上,让他打下了绘画初期的临摹功底。

绘画之路并不易走,除去喜爱,道路维艰,再听他谈起那些故事,就好像慢慢展开的画卷,娓娓道来的语气和千帆过后的心境,却只有宁静和安心。

▲《深秋》(150cm×150cm) 谢宗君作

谢宗君有机会画画之后,开始时经济并不宽裕,他跟妻子商量说,哪怕生活再苦,卖了画还是给他买一本书,妻子很支持他创作,所以每次有了一部分钱他总是能买几本书。现在他的工作室“翠微山房”有整面墙的存书,很多都是很难买到的珍藏本。

▲《欲登此峰》(110cm×110cm) 谢宗君作

时至今日,谢宗君已经是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的秘书长,也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展览金奖和优秀奖,那个一直奔跑,脸晒得像桐油的少年却不肯停下来休息。某次去“翠微山房”,客厅中客人在聊天,他在画室中画画,时间好像在尝试着静止。喧嚣和宁静,这一面墙隔着他的两种生活,然而这样合并起来,才是真正的他。

▲《晚秋》(110cm×110cm) 谢宗君作

一、

不知是否因为走过曲折的路,受过包括陆俨少,孔仲起,童中焘,卓鹤君等很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他总是很愿意提携晚辈。与他相交的年轻人,恐怕都受过他的关照,青年人所特有的自怨自艾和迷茫总能被他拨云见日,他身上有种不易察觉的自信,这样的自信必然是来自于努力,因为努力所以知道自己可以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这对年轻人来说是现身说法式的“坚持梦想就会无限接近于成功”。

好的老师除了教会学生专业知识之外,更多的是他的处世之道,他做事情的方法。哪怕是谢宗君再忙,也会记得学生叨饶他的种种小事,这种细心和耐心对年轻的学生来说就像是雪中送炭。

▲《问道齐云山》(200cm×200cm) 谢宗君作

谢宗君的朋友甚多,很多人仿佛也有了习惯,总喜爱带朋友去他的“翠微山房”喝茶聊天,朋友带朋友,他的朋友便越来越多,他是个很爱交友的人,从各行各业不同的人身上能看到不同的人生折射。一个画家的性格经历和画面呈现都是相关的,所以他的作品不单是深山远林,在山水之中总有些人烟,可观可游可居,即便画中没有人物和屋宇也有着勃勃的生气,他不总是挖掘小我,而是用宏大的描绘和叙事反映着时代的变迁。

与画面的震撼和高调相比,他却又是一个低调的人。他促成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和展览,捐助了很多贫困学生和家庭,但他经常站在舞台灯光之外,静静的看着,带着笑,他是个愿意为别人的灯火辉煌负重前行的人。

▲《石来运转》(110cm×110cm) 谢宗君作

二、

中国的青绿山水魏晋时已有发端,但多为人物画背景,自隋兴起,至唐宋到达高峰。这期间交叉着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到明代董其昌时的“南北宗论”,正式奠定了文人画在中国画史中的地位,水墨山水占据了山水画的主导,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绿山水的发展。

直到20世纪初,国门打开,各种艺术形式一拥而入,改造国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中国画正式形成多元的局面,工笔画复兴,青绿山水也因之得以发展。与水墨山水气质的清冷相比较,青绿山水更多了一些明朗和蓬勃,而再看谢宗君爽朗大气的性格,选择青绿山水,参与其复兴和发展似乎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青绿山水一直以来与入世思想有所关联。文人画虽则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相关,但他们要么仕途坎坷,要么无心入仕,总的来说心境品格是向往出世的。所以水墨山水更多的是由自己内在观看外在,“聊以自娱”,但青绿山水更多的是由外在折射内心,包含了更多的社会之责任和担当。

▲《梦萦徽州》(640cm×450cm) 谢宗君作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画家,首先不会是因为他的不食人间烟火,而恰恰是他能对世间之物感同身受,并通过笔端传达自己的观点,因而对社会有所担当。这一点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工笔还是写意,都是如此。

对社会的责任感包括两个方面,一面是丑恶的揭露,一面是阳光的赞美,这缺一不可的两方面在剥蚀陈旧和锈蚀的同时,能让人有信心铸造更好的社会生活。倘使只是对黑暗的鞭挞,那总觉得会像是生活在无垠的黑洞中,只有前方有光亮时,我们才能意识到拼搏的方向。谢宗君的作品,更多的是对阳光的赞美,这些光亮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却毫无疑问能让很多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乡愁》(110×110cm) 谢宗君作

三、

在彼得堡身披绿色绒毛的透明春天,曼德尔施塔姆吟诵着“星辰的金色扣针闪烁光芒/但任何星辰都不能毁灭/海水那沉重的绿宝石。”

传统就像是绿宝石一般的海水,不能毁灭,中国画之所以为中国画,必然在各方面要对传统有所继承。谢宗君在技法和构图上选择性的继承了传统,并将之发展成符合现代审美的元素,组合之后确有新意。有的在主题上更有当代气息,但传统青绿山水的壮阔和宏伟之感并没有改变。

翻看谢宗君近年的作品,他并没有急于将其打上太深的个人烙印,而是仍然在做不同的尝试,有清新润秀之作也有磅礴厚重之作,前者多以挺劲瘦削的线条勾勒,树木枝叶繁茂遒劲,皴擦点染,笔触多变;后者则用肌理和疏密衬托体量,开图千里,配以金箔、银箔,敷色浓重,装饰感强。

▲《雪山》(130cm×130cm) 谢宗君作

现在的年轻画家们总是期待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而已有成就的画家却反而害怕无法突破自己的个人特色,谢宗君在种种传承以及突围和尝试中保持着自己画面的新鲜感,这在追求“风格”的大环境的裹挟之下显得尤为可贵,就像莱蒙托夫在《帆》中写道的那样:

“……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波,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当年那个少年一直都在奔跑。

▲《徽乡云雾》(200cm×200cm) 谢宗君作

▲《深山静读》(110cm×110cm) 谢宗君作

▲《韭山仙洞》(110cm×106cm) 谢宗君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性格的山水注定是有性格的画家
中国精神 大国气象——读谢宗君青绿山水
国画基本知识
清逸俊朗的山水画45幅,共赏!
千里江山遮不住——山水画的上位之道│藏亦有道
青年画家安一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