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现代美术学院的兴起与发展

新式美术教育的发端

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兴起,是以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世界列强的入侵行径,及国内各界有识之士为抵御外患、自强求富而展开变革运动为背景的。

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旨的洋务运动,试图学习西方先进的物质技术来挽救清王朝政权。兴办新式教育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点,其教育思想的来源有二:一是先进的封建知识分子提出的经世致用思想,二是西方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在领悟到中西之学的差别在于中国重道而轻艺,西国重艺而轻道后,洋务派的思想家、政治家开始主张广泛开办工艺教育,其中代表人物为郑观应和张之洞。郑观应提出了设置“工艺专科”、开设“工艺学堂”、“派人游学各国”、设立“博览会一励百工”的对策;张之洞也同样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开设工艺学堂,内置机器厂,招收少年艺徒,教以事物原理、制造程式与机器之方等举措。

晚清美术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分界线是1904年中国近代学制的确立。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受命向朝廷进呈《学堂章程折》,并获批以《钦定学堂章程》颁行,史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近代学校系统,但并未实施。1904年,朝廷颁布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略微调整《钦定学堂章程》后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在“癸卯学制”以前,中国的艺术教育类型大抵有三:一是教会工艺传习所、二是民间女工传习所、三是洋务学堂中的工艺学堂。教会工艺传习所是西方传教士以慈善事业为名,将资本主义国家的传统手工业转向殖民地而开办的机构,其代表有山东烟台“培真女子学校”、上海土山湾画馆等。民间女工传习所具有半职业、半休闲的性质,不受手工业行会的严格控制,因而中国手工艺师徒制在此首先被打破,女工传习所作为教学单位最早出现在刺绣领域,其渊源可上溯至明代顾绣设帐授徒,至清末则有湖南湘绣“绣花吴寓”“彩霞吴莲仙女红”等绣坊、1894年沈寿夫妇创办于苏州的同立绣校、1904年中国教育会所办,蔡元培任校长的上海爱国女校中的女工传习所等等。洋务学堂为求“富国强兵”,办学内容主要为外语、军事和专业技术,1866年由左宗棠奏请成立的福建船政学堂中的绘事院与艺圃为代表。

“癸卯学制”的颁布确立了近代中国教育的基本格局,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上除普通教育外,还设有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为此,“癸卯学制”为大、中、小学堂、蒙养院、各级师范学堂与实业学堂、艺徒学堂都确立起章程。受日本影响,图画与手工二科被晚清学部视为尚实之科目,并在癸卯学制施行之后正式成为学堂的教学科目。

其中,实业学堂、艺徒学堂、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都设置了工艺与设计专业。工业学堂的代表有1906年创办的商部艺徒学堂、湖南醴陵磁业学堂以及1903年设立的直隶高等工业学堂。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的学科设置为例,学校设化学科、机器科、图绘科三科,其中图绘科聘请日本专家松长三郎任教,专业课程有水彩画、写生画、毛笔画、用器画、雕塑、解剖学、美术史、三角、化学、机器学等。

在师范教育中亦有图画与工艺教育。其中,以1903年由张謇倡议,张之洞奏请成立的三江师范学堂最有代表性。该校在建校之初,即效仿日本师范学校的模式实行混合科制,开设理化、农学、博物、历史、舆地、图画、手工等必修课。1906年,学校易名为两江师范学堂,由江宁提学使李瑞清任学堂监督,并添设“图画手工科”,该科以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主科。图画课除中国画外,西画、用器画、图案画均聘请日本教习担任,手工课则包括各种纸类细工、绳类细工、黏土工、石膏工、竹工、漆工、金工等。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的著名毕业生有吕凤子、姜丹书等人。

新式私立美术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上海,嘉定人周湘(1871-1933)于1909年在法租界开设专修西洋画的的“图画专门学校”,至1922年他相继在上海创办多所以西洋画教育为主的私立学校,其中,“背景画传习所”招收有学生乌始光、刘海粟、陈抱一等。翌年,乌始光、刘海粟等人在美租界创办“图画美术院”,拉开了日后著名的私立上海美专办学序幕。

民国学制与美育宗旨下发展的现代美术教育

1912年,中华民国公布第一个《学校系统令》,至1913年8月陆续颁布各种学校令,综合总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开始在教育系统上以民国学校取代清末学堂。1912年10-11月先后公布了《专门学校令》《公立私立专门学校课程》,明确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依国家、地方、私人或者私法人不同的设立性质,分别称为国立(由教育部管辖)、公立和私立专门学校。1918年建立的北京美术学校,实为民国以来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初为中等性质。

壬子癸丑学制到1920年已处于非改不可的境地,最终在1922年形成了颁行全国的“六、三、三、四”新学制——“壬戌学制”,这标志着民国学制的基本定型。该学制规定:大学设一科或数科均可,单设一科称某科大学校,修业年限4-6年,而因学科及地方特别情形设立的专门学校,修业年限在3年以上,年限与大学校同者,待遇亦同。1922年北京美术学校升格后即改称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1923年开设的中国画、西洋画、图案诸系均修4年,待遇即同大学。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调整壬戌学制实施中出现的公私立大学骤增、质量无从保证的流弊,于1929-1931年间颁布了《大学组织法》《专科学校组织法》《大学规程》和 《专科学校规程》,据此,艺术被列为大学本科(修业年限4年)以下的专科学校,学制2-3年。因此,这一时期国内各公私立艺术学校均依规改名、改制为专科学校,这才出现后来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等相对稳定的校名。按当时设计,大学重在理论科学的研究,专科学校重在应用科学的研究,但实践中发现相当门类的应用科学难于在2-3年臻于大成。1939年在战时合并北平和杭州两所国立艺专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滕固,在重庆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改善艺术学校学制案》,要求将艺专与大学及独立学院处同等地位并增加修业年限至少5年,被教育部采纳,率先将艺术和音乐两科一律改用5年新制。

1945年,在抗战结束后的9月,教育部在重庆召开“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根据会议精神,内迁高校陆续迁回原地。杭州、北平因之重现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建制。民国时期由留学生主导创建的美术、艺术专门或专科学校的命名与性质,就是在以上学制演变的历史变动中规划进行的。

留学生主导创建的现代美术学校

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18年创建的“北京美术学校”,创建校长为郑锦,设绘画、图案两科。1926年重组为包含音乐系、戏剧系的“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林风眠曾效仿法国沙龙在1927年发动“北京艺术大会”。1928年改组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徐悲鸿短暂就任院长。1934年改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严智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部分南迁,1938年与“国立”杭州专科学校”在湖南沅陵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留北平部分被改为“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王石之。1945年“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奉令复员杭州、“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奉令编为“教育部特设北平临时大学第八分班”。1946年徐悲鸿奉令北上接管第八分班,重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至1949年。1950年4月1日,国立北平艺专与华北大学第三部两单位的美术部分,正式合并组建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的“国立艺术院”,创建院长林风眠。该院“以培养专门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为宗旨”,以“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纲领。据此其(艺术教育大纲》将中国画系、西洋画系合为绘画系。1929年改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如前所述,因抗战于1938年与国立北平艺专在湖南沅陵合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5年教育部决定国立艺专接收原国立杭州艺专校舍为永久校址、1946年国立艺专复员杭州,1947年汪日章继潘天寿为末任校长。1949年浙江军管会任命刘开渠为国立艺专校长,倪贻德为第一副校长,江丰为第二副校长兼党委书记。1950年改名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由华东文化部领导。

以上民国时期的两所国立美术学校沿革不同,在美育理念下的办学亦各有不同。北平艺专的起步更多借鉴了日本美术学校的模式,在沿革发展中与日本的联系相对较多。抗战胜利后徐悲鸿重建北平艺专后,更多体现出徐悲鸿“写实主义”主张,开始孕育出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的雏形。而杭州艺专的建设则主要依托从法国留学归国的留学生师资,在林风眠的领导下,形成了重视以社团、创作、展览和理论建设为特色的学院发展。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12年的“图画美术院”,创始校长乌始光1914年张聿光受聘为院长,1915年改名为“上海图画美术院”,1916年改名为“私立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以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和尽宜传艺术的责任为办学宗旨。1918年出版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本美术专业综合刊物《美术》,同年蔡元培题写学训“闳约深美”勉励办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美专一部分留沪,内迁的一部分演变为国立英士大学艺术专修科。1945年,上海美专在菜市路原址筹备复校,英大艺术专修科迁回美专。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上海美专、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与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迁址无锡,校长刘海粟。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22年的“苏州美术学校”,创建校长颜文樑。1927年迁址沧浪亭并于翌年筹建开幕苏州美术馆。1928一1931年颜文樑借赴法留学之便,先后为苏州美专购置460余件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代石膏像以及各类图书资料1万余册,使苏州美专的教具材料在全国逞一时之盛。1932年,由上海工部局建筑师吴希孟按照罗马建筑式样设计,苏州张桂记营造厂建造的苏州美专新校舍建设完工,定名“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以“中西合璧,造就人才”为方向,办有校刊《艺浪》。抗战全面爆发后,苏州美专辗转上海以沪校和画室名义办学。1946年,苏州美专复员沧浪亭原址。1950年苏州美专创办动画科,开我国动画专业教育之先河。苏州美专每年都在元月举办“提倡画术,互相策励,仅资浏览,不加评判”的“苏州美术画赛会”一次,每次两周,以非抄袭或临墓前人之著作为标准,征集当代画家作品陈列,其最初是由颜文樑等人在1919年共同发起,除因抗战停顿外,到1951年共举办25届,堪称民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沙龙性质展览会。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苏州美专被合并到华东艺术专科学校,颜文樑调任杭州中央美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萧厔泉山水画
中国八大美术学院,你了解他们的前世今生吗
百年花鸟画,盘点50位重要画家!
百年前的西单京畿道 曾有中国第一座国立美术学校
国画百年之人物篇
经典 | 丹青密码:看“艺专”旧藏国画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