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1年唐生智病逝后,唐仁理接受采访:父亲在南京保卫战犯了错误


图丨南京保卫战中国军战士在防守

前言

1937年,唐生智是力主抗击日寇的南京保卫战最高指挥官,却又仓促弃城撤退,没能避免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1971年唐生智病逝后,他的二儿子唐仁理在接受采访时,谈起了父亲指挥的南京保卫战,他坦言道:“我们实事求是讲,在南京保卫战中,我父亲也犯了错误……”

唐生智临危受命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后,南京方面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起来。

从最高的军事当局到市井中的贩夫走卒都知道,这一次中国的政治中心南京将面临着一次巨大的危机。淞沪抗战初期,我方投入兵力达七八十万人,采取攻势作战,一度曾占据主动权。然而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其野心,便不断向中国增兵。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强大攻势,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伤亡惨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侵略者无意停止进攻,想要趁着国民党部队溃败混乱之机扩大战果,寻求与国民党主力军队作战,并力图攻占南京。

为此,放弃南京还是守卫南京,就成为了南京政府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

唐生智作为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主任和训练总监,是淞沪防御计划的起草者之一,自然对南京的弃守问题十分关注。


图丨北伐时期的蒋介石

在南京问题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内部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南京是首都,同样也是孙中山的陵寝所在地,不能轻言放弃南京,况且刚刚抗战没多久就放弃南京,这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也很影响军队的士气与抗战热情。

另一种意见认为,南京在眼下这种情况,根本是易攻难守。在淞沪战场上伤亡惨重的部队身心疲惫,恐怕很难放手,日军大部队一旦来袭,南京根本就是一块死地,不可防守。

不久后,蒋介石在自己的住宅连续召开三次高级幕僚会议,商讨南京弃守问题。何应钦、唐生智、白崇禧、刘斐等高级将领先后参加。在第一次会议上,大多数将领不主张固守南京,或以少量部队做象征性的抵御然后就撤退。

蒋介石虽表示南京应该守一下,但因无人表示支持而未作出明确的决定。在第二次会议上,唐生智主张南京非守不可,他的理由是南京既是首都,又是国父孙中山先生陵寝所在地,为国际舆论所关注,如果南京放弃不守,不仅对不起孙中山先生在天之灵,而且还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图丨蒋介石

蒋介石内心是同意唐生智的观点,为此便询问道:“谁愿意来守南京城?”蒋介石的话音刚落,整个会场悄无声息。蒋介石见无人说话,为此便自己说道:“既然没人愿意守,那就我来守吧。”

唐生智听到便说道:“不用你守,派一个军长或总司令,带几个师或几个军就行了。从前方下来的人中间派一个人守,或者让南京警备司令姑正伦守都可以。”

蒋介石听后摇了摇头说道:“他们的资历太浅了,压不住!”

这次会议结束后,蒋介石便找到唐生智说:“关于守南京的问题,要么我守,要么就是你守,你看如何?”唐生智听后直言:“你守,还不如我来守!”

蒋介石听后问道:“你有几成把握?”

唐生智回答说:“我只能做到八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没有你的命令,我坚决不撤退。”


图丨唐生智将军

唐生智能守住南京吗?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无法守住的。明知不可守,唐生智却依旧选择了接受任务。根据唐生智晚年回忆:

当时局势很紧迫,没有充足的时间布置,民众工作和军队工作都没有基础,但迫不得已。

既然已成定局,唐生智也不想其他的,开始准备带领部队防守南京。

1937年11月19日,蒋介石正式将唐生智任命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刘兴为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周斓为参谋长。

当时日军已形成四面合围南京之势,共投入兵力8个师团24万大军,最后直接用于攻打南京陈的也有5个师团加配属部队18万人。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队为7个军共14个师,表面看似乎规模不小,但兵力仅有8万多人。


图丨淞沪会战中的一幕场景

在正常情况下,国民党14个师编制满员有20多万人,而此时由于各部队刚从淞沪会战中撤退下来,伤亡过半,补给困难,能直接作战的只有8万多人。面对强大的日军,让这些兵力固守南京,后果如何?蒋介石内心是清楚的,但南京又不守不行,只好将这个烂摊子交给唐生智!

面对如此严峻的战局,唐生智就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后,于11月27日对外发表谈话:“本人奉命保围南京至少有两件事要把握,第一,即本人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为了防止部队不听指挥, 唐生智在交战前指示交通部长俞飞鹏把下关到浦口间的渡轮撤退,接着又禁止任何部队从下关渡江,并通知防守在浦口的第1军,凡由南京向北岸渡江的任何部队或军人个人,都请制止。如有不听他们制止的,可以开枪射击。

就在唐生智仓促布防的时候,日军分三路向南京合围。随着战火日益逼近,蒋介石准备撤离南京。自从政府机关纷纷迁走后,日军对南京进行了三次空隙。12月7日凌晨,蒋介石与宋美龄等趁敌机尚未出动的时机,乘坐专机飞往庐山去了。


图丨日军进攻南京城

在南京保卫战中,造成中国军队战斗差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装备问题。另外,因为中央机构撤走,把守南京的军队缺乏互通信息的工具,指挥不灵,各自为战。后来,南京城里的混乱状况更让士兵们丧失斗志,中国军队渐渐开始不支。

12月11日中午,顾祝同在电话里向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转达了蒋介石关于中国军队从南京撤退的指示。

南京陷落后,蒋介石装作心平气和地发表了宣言,声称守城部队虽退出南京,但绝不会动摇中国政府一贯抗日的信心,相反,只会加强全国一直抗战的决心。

唐生智对南京的失守是负一定责任的,但对南京保卫战的失败负最主要责任的是蒋介石及其控制的国民政府。蒋介石一开始就对抗战缺乏信心,徘徊于和战只见,举棋不定,幻想与日军妥协,将战争控制在局部地区。

等到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慌了手脚,国民党军队一下从淞沪战场上溃败下来,以至于战前所精心准备的三道国防工事根本起不到一点作用。当日军继续向南京追击时,蒋介石一方面派唐生智布置防守,另一方面又希望德国从中斡旋,根本未做认真的抗战准备。


图丨唐生智将军

在南京保卫战失败后,唐生智给蒋介石写了一份自请处分的报告,蒋介石看后并未作批示。因为蒋介石也很清楚,唐生智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南京失守的局面不仅唐生智改变不了,恐怕是他自己上阵也改变不了。

为此,蒋介石采取了冷处理的办法,既未褒扬他的功劳,也未追究他的责任,而是让他静心养病。不过在之后的日子里,唐生智遭到了蒋介石的冷眼看待,虽然继续让他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或其他职务,但既非要职,更无实权。

尽管如此,但是蒋介石内心仍对唐生智有戒备之心,并派人监视着他的行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唐生智便回到了东安老家,倾力办学,培养人才。

唐仁理:父亲在南京保卫战犯了错误

唐生智在老家一边努力办学,一边趁机读书,进行反思。在这段时间里,唐生智读了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以及一些军事著作,读了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受益匪浅。

唐生智也开始考虑今后自己应该如何更好的为人民为国家做一点事情。当时随着国共两党斗争的加剧和全面内战的爆发,唐生智受共产党思想主张的影响,对蒋介石挑起内战的做法很是不满。

为此,唐生智便决定为和平而呼吁,经常在学校内宣传民主与和平,宣讲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家提高认识,辨清方向。


图丨建国后的唐生智

这时候,共产党方面见唐生智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不与国民党内坚持内战的顽固派同流合污,便对他展开积极的争取工作。中共华南局和民革中央委派黄栋由上海回湘工作,并前往会见了唐生智,向他传达了共产党中央和平解放湖南的愿望,希望他能为湖南和平解放多做一些工作。

唐生智答应了下来。1948年蒋介石邀请唐生智前往南京,唐生智为避免蒋介石生疑,便答应留下来。不过在前往南京之前,唐生智先去了趟上海,见了见了自己的弟弟唐生明,并从他口中了解到了陈明仁的情况。

当时陈明仁很不得志,在上海闲着。唐生智得知这件事后,便记在了心里。等到蒋介石见到唐生智时,向他询问道:“长沙的警备司令谁适合?”

因为那时程潜已经到了湖南,但是白崇禧有点信不过他,所以蒋介石便让唐生智再推荐个人过去。唐生智想了想便回答说:“陈明仁不错!”

陈明仁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很是高兴,在抵达长沙后,他便不再颓废,在之后的湖南和平起义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图丨唐生智晚年与家人在一起

唐生智是湖南军政界的耆宿,国民党一级上将,有功于湖南和平解放。他从东安到长沙后,就担任了中南军政委员会、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的委员职务。1950年3月,唐生智被任命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主席由王首道担任。

1950年4月,唐生智前往北京参加会议,并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在见到他后,便详细地询问了他的情况,并对他说道:“湖南能够和平解放,你是有大功的!”

唐生智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认真反思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越发觉得共产党的伟大,更加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信心。1957年,有人主张轮流执政,唐生智感慨地说道:

轮流执政不符合中国国情。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胜任执政的重任,其他党派领导不了,也领导不好这个伟大的国家。

1961年,唐生智前往北京治病,在周总理、陈毅等领导同志的关心下,经过精心治疗,他的身体渐渐得到了恢复。陈毅在探望他时,曾对他说:“你够朋友,国民党一级上将中,只有你一个没有和红军、解放军打过仗。”


图丨毛主席

唐生智在康复阶段,需要多吃海鲜鱼类,于是又被组织上安排到广州、海南岛、上海等地休养。唐生智心情非常舒畅,对前来看望他的当地党政领导说:“我的病治疗得很彻底,休养得很满意,恢复迅速。这都是共产党的洪恩大泽,我感激不尽。”

1970年4月初,唐生智因为病情恶化被送到医院抢救。4月6日0时45分,唐生智因病在长沙逝世,终年81岁。1979年4月10日,在湖南省政协礼堂为唐生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唐生智将军几十载风风雨雨,与共产党分分合合,最后还是回到了人民大众之中,拥护共产党,拥护新中国。盖棺定论,共产党人把唐生智看作与自己“长期合作的老朋友”,也可以告慰英灵了。

在唐生智病逝后,他的二儿子唐仁理在接受采访时,谈起了父亲指挥的南京保卫战,他坦言道:“我们实事求是地讲,在南京保卫战中,我父亲也犯了错误……”

他这里所指的错误,是什么呢?


图丨唐生智

在南京保卫战期间,胡宗南在浦口,蒋介石要求唐生智撤一个师的兵力过去,参加徐州保卫战。正当唐生智准备执行命令时,蒋介石突然要求撤两个师过去,但是南京没有足够的船。

按照原定的计划,唐生智组织有限的船只进行突围,成功出去一个师。但是另一个师要突围的时候,没有船应该怎么办?唐生智便让宋希濂率部守在南京城门口,让第二个师先离开,去参加徐州保卫战,部队出去之后,再让老百姓撤。

宋希濂的部队是参加淞沪会战下来的,伤兵很多,为此将秩序搞得论七八糟。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样的部队负责渡江突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敌人不是瞎子,不会眼看着你渡江的,是会进行阻击的。这就导致在突围的时候,伤亡很多,不管是部队还是老百姓,都死了很多人。

为此,唐生智的二儿子唐仁理认为自己的父亲在南京保卫战中犯了错,在指挥撤退的时候有过失,因为突发情况,打乱了原先的部署。


图丨湖南和平起义中的一幕场景

纵观,唐生智将军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尽管最后他率部撤退了,但是也不能过多地指责他,唐生智在南京危急,无人肯守的时候,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作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国民党一级上将中,唐生智是亲自率军与日军恶战的第一人。

如果国民党将领至少是高级将领都有他这样的抗战决定和勇气的话,那么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就不会败的那样的快,那样的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保卫战,为什么会输得这么惨?
1937年,得知南京大屠杀后,毛主席和蒋介石都是什么反应?
“逃跑司令”唐生智,到底该不该为南京遇难的30万同胞负责
这位自尽的南京市市长,今天全中国人都该知道他的名字!
南京保卫战,唐生智已7年未带兵还身患重病,为什么却派他守城?|军衔|南京保卫战|唐生智|将官|蒋介石|陈诚
十万大军为何守不住南京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