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无用之物画一座艺术的桃花源 | 宋扬专访

宋扬的画很美。

古物与自然巧妙融合,既有中国画风雅的传统韵味,又流露着安静松弛恬淡的气息。

宋扬的画很静。

静得想让人进去躲避尘嚣,偷浮生半日闲。

由画观人,不禁猜想画家本人大抵是位仙气飘飘的女子。

但宋扬却说,其实生活中自己常常是蓬头垢面、弯腰驼背地长时间伏案作画,家中更是堆满了各种画纸和工具,用“乱七八糟”形容也不为过。

宋扬

那这纸上的清雅澹然如何得来?

宋扬的成长经历和画作本身或许能够成为解开谜题的关键线索。

01

茫然却努力的童年

宋扬1980年出生于南京,她的祖辈亲族中有数位从事绘画工作的,尤其舅公岳祥书在民国时代就已经是知名职业画家。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接受正规素描训练。

“每个星期到老师家画素描,从几何体、石膏头像开始,那个过程非常缓慢,很多年我一直每个星期画两次石膏像。”

《长物绘·静水流深》70x34cm纸本2022年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的突击式美术班有很强的目标性,我学画的开蒙有点像当年达芬奇画鸡蛋,过程是很茫然的,也不是为了一个考试,也不知道那么多方法,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总结经验,好多是靠自己悟的。”

如今回看,这样的经历却反而练就了宋扬的绘画基本功,对于技法没有过多的边界感,基本不会出现不会画这种情况。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她的观察能力。绘画作为一种图形语言,考验的就是观察和表现的能力。

02

沉迷于艺术的青春期

如果说幼年选择学习绘画是茫然地受家庭氛围的影响,那么青年时期深入艺术领域则更多的是源于她的性格。

随着成长,宋扬渐渐发现自己跟南京本地的氛围会有一点距离感,也不喜欢说本地的俚语俗语。高中及大学时期,她总是不太喜欢聚众活动,同学们打游戏打扑克牌,甚至是压马路、聚餐,她都不太融入。

仿佛一直站在边缘观看。

《长物绘·探花》72x34cm纸本2022年

“大家会觉得你清高或者冷漠。但其实我一点不鄙夷一点不反感柴米油盐、人间烟火。我喜欢读《Vista看天下 》、《三联生活周刊》,也觉得自己还蛮悲天悯人的。只是说我没有那么热衷沉浸在主流之中。”

这种与世俗、人群的疏离所造就的不可避免的孤独,自然而然促使宋扬更加深入地走进音乐、文学、艺术,并从中获得平衡。

《长物绘·幽竹》62x31cm纸本2022年

不过跟很多那个年代的文艺青年一样,她也一度十分沉醉于西方文化。

“1996年,我上高中的时候,电脑都还没有进入普通家庭,当我看到很少几本西方艺术杂志的时候,那种惊喜感是巨大的,而且是很独立的。因为这种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就会感觉自己与众不同。那时候看到日本的平面设计,看到西方的波普艺术,这对人的冲击,以及把你跟周遭人拉开的那种精神距离的感觉是很大的。”

《止园·独坐幽篁》92x62cm纸本2022年

从高中到大学,宋扬搜罗各种途径阅读了大量的西方艺术及文学书籍,包括艺术家的书信手稿,她执迷于这种更能体验思想内容的一手资料,“那时候在朝天宫的旧书摊,翻到本泛黄的《西方美术史》,就好像周星驰在电影里遇到《如来神掌》似的激动。”,宋扬回忆道。

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如今却专注东方工笔画。表面看似乎是南辕北辙的两件事,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方的理性思维、绘画技法或多或少都融入了她现在的创作中。

03

找到自己

2005年左右,宋扬受到明代插图版画及马未都的古玩收藏图书的影响,开始回望过往,转而关注东方文化,并开始创作植物与古家具结合的系列绘画。

不过相比传统的中国画,其在构图、用色、技法方面颇具创新。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明式家具油画系列登上了当时颇有影响力的《MAP》杂志,而后又被资深书画经济人看中并为其举办展览。宋扬为此又创作了十几幅该系列的水彩画。

起初系列作品的创作形式还是油画和水彩,在书画经纪友人的建议下,她开始尝试拓展使用宣纸和国画颜料,很快就爱上了这种工具载体,创作起来更畅快更心怡。作品一出,就被藏家市场和诸多重点机构认可,并将她的画定义为“新工笔画”

《长物绘·古琴松树图》纸本70x35cm2022年

明代“生活方式博主”文震亨著有《长物志》(长发音“zhàng”),并解释道“长物,本乃身外之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而后又用十二卷篇幅介绍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等所谓的“长物”。

宋扬受此启发将她创作的一系列画作归入《长物绘》。

随后,宋扬继续潜心创作,明式家具、香炉、茶器、花器之类看似无用的古物开始频繁第出现在她的画作之中,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长物绘》系列

《长物志小品·大吉大利》66x26cm纸本2022年

取名《长物绘》某种程度上也是宋扬生活态度的直接印照。她不仅与主流有一种疏离,对物质也没有特别强烈的追求,作为女性,很多美妆、时尚品牌她都不知道。

“我自己也常常在想我到底爱好的是什么,后来我觉得可能就是一些无用的东西。比如我喜欢艺术,在那个年代就是特别无用的。”

2015年之后,宋扬又陆续创作了《止园》系列新工笔画,灵感多来自于她平日闲逛南京园林所见的形形色色的景致,芭蕉、松竹、荷花元素常常是画中主角,她力图呈现一角安静雅致的私家园林场景。2021年,宋扬开始创作《长物志小品》系列,亦多取材于无用之物,但表现手法更加轻松。

04

无用之用

虽然艺术本身没有实用价值,但宋扬坚持通过她的画呈现一种美好。

“无用的东西也许承载着一种情感共鸣吧……中国人对画的追求还是希望能慰藉心灵,给自己一个美好的享受的感觉。绝大部分人把画挂在家里,为的是自己看得心情愉快,而并不是说想从画里面批判多少现实。所以我自己定义我就要画这样的东西——呈现美好的画面。”

得益于对知识孜孜不倦地追求,以及南京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随处可见的自然风光的滋养,灵感总是源源不断地闪入宋扬的脑海。

对于她而言,似乎从来没有灵感枯竭的时候,总有很多想画还没来得及画的题材。

宋扬与南京博物总馆联名文创产品

在她的观念里,视觉艺术和其他很多事一样,有一定基础性的规律和准则。

视觉艺术虽然远不像科学、数学那么具有“真理性”,但她愿意躬身在艺术的浩瀚大地上耕耘,用谦卑的心思不断去开拓许多无知的领域,去尝试自己能企及的创作内容。最终目的还是想创作出美好的画面。

这种平稳的状态或许也沉淀进了宋扬的画中。在喧嚣和浮躁的当下,平和和宁静的画作,呈现的不仅是充满诗意的生活,也是对抗不确定世界的一种无声的力量。

艺术家:宋扬

宋扬,1980年出生于南京,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曾任职高校,现为全职画家。民盟盟员。

宋扬的新工笔绘画独树一帜,在当下画界具有较高辨识度和知名度。以《长物绘》《止园》 《长物志小品》为代表的系列作品,既在技法和风格上见创新融合,又保有浓郁的中国画传统韵味,画面透露出从容不迫的禅意和静雅气息。作品被多家美术馆、艺术机构和藏家收藏。艺术衍生品也涉足颇多领域,如出版物、输入法皮肤等,2022年推出了与南京市博物总馆联名的系列文创产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欣赏 | 宋扬新工笔画作30图 古典 温和 细腻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宋扬的新工笔
百科推荐艺术家——宋扬
古典清雅——宋扬工笔画欣赏
墨韵芳华丨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宋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