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海战役指挥究竟是谁?邓公说是他主持,为何人们记忆中是粟裕?

1989年,二野战史编写组的成员们为了收集资料,特意面见了邓小平,请他回忆当年淮海战争的经过。

谈及当年,邓公十分激动地说:

“淮海战役成立了由五个人组成的总前委,我和刘陈是常委,我还是书记。我记得毛主席亲口对我说的:'我把指挥交给你。’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主持决定的。”

大战在即

不过,邓公的这段话,却让许多人迷惑不解。因为,在人们的记忆中,淮海战役的诸多关键指令是由粟裕发出的,所以人们认为,正是粟裕直接指挥了这场改变历史的战役。

那为什么,邓公会说淮海战役是由自己主持的呢,难道是人们记忆中的历史出错了吗?

一切要从头说起,在淮海战役之前,我军已经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辽沈战役让我党控制了东北地区,并获得了重要的工业资源,这让蒋介石惶惶不安。

失去了东北这个底牌,淮海战役几乎是蒋介石最大的希望。因为,他在淮海战役之中投入了巨量的部队,这些部队再被打败,那蒋介石的本钱就所剩无几了。

但对我军来说,这也是个机会,打赢这场仗,将来打过长江去,也指日可待。种种资料可以证明,打淮海战役这个建议,最初是由粟裕提出的,随后,毛主席同意了这个建议。

不过,最初人们也没有预料到,这场战役的规模会这样大,国民党竟然足足出动了80万大军。

因此,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排在前几位的。

刘伯承元帅后来回忆说:“那场战役结束后,经常寝食难安,梦见无数老人找到我要自己的孩子,梦见无数的寡妇找到我要自己的丈夫,那些场景我也根本不愿意去想。”

对国共双方而言,这都是决定命运的一战。因此,在开战之前,我军进行了严密的部署,而邓公所说的,毛主席把指挥权交给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事情。

因为,展开部署之后,粟裕等人就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规模已经超乎想象,靠粟裕一个人来指挥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正当国民党军加急往徐州进发的时候,粟裕给中央发去了一封紧急电报。

电报中提到,为了胜利考虑,应该请陈毅和邓小平来共同指挥。

毛主席也考虑到,这场战役,需要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配合作战,所以,肯定需要多个指挥官,否则没有办法进行协调。

因此,经过慎重考虑,中央发来了命令: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为五人委员,邓小平为书记,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作战,享有临机处置一切的决定权力。”

所以,在这场战争中,其实邓公和粟裕都起到了指挥的作用。不过,依据战场情况的变化,他们的指挥权,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动。

比如,在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我们的主要对手是黄百韬军团。这时,担任主力的是由粟裕主要指挥的华东野战军,邓公领导的中原野战军,就起到一个配合的作用。

而第二阶段,进攻黄维兵团的时候,主力变成了中原野战军,这个时候,绝大部分的指挥工作也就由邓公来完成。

到最后一阶段,又改为华东野战军做主力,进攻杜聿明兵团,粟裕再次接过了总指挥权。

由此可见,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我方一直都在严谨的根据作战步调进行指挥权的交接。

胜利在望

而且,绝大部分命令是通过总前委共同决定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独立做主。

这正是解放军的难能可贵之处,大家最大的愿望是胜利,而不会为了所谓的权力去争夺,去抢功劳。

在淮海战役中,不管是华东野战军,还是中原野战军,所面临的压力都很大,前线每天都会产生巨大的牺牲。

邓公后来也讲过:“为了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中原野战军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还是可以取得全国胜利,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这场战役,也绝对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全体解放军战士,以及千千万万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陈毅曾经总结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民心所向,是解放军相比国民党最大的优势,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拥有一条特殊的后勤线,这条后勤线,由拥护解放军的农民们组成。

他们冒着枪林弹雨,越过层层封锁,用小推车为解放军运来粮食药品,枪支弹药。

根据统计,淮海战役中,一共有543万民工参与到了后勤保障之中。

所以,虽然从纸面来看,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兵力是80万对60万。但实际上,国民党早就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粟裕、邓公等人的指挥之下,国民党很快就陷于劣势。

1948年11月下旬,在第一阶段的战役结束之后,蒋介石急召部下前往南京,商量下一步的对策。

蒋介石没想到,我军的攻势能够如此猛烈,令国民党毫无还手之力,蒋介石无奈之下,决定放弃徐州,让大军继续撤离。

杜聿明认为,这个计划可行,在发出命令之前,杜聿明还特意反复交代,这个计划必须要保密。

然而,他的兵马还没有撤走,粟裕和邓小平就已经知道了他的计划。

因为,国民党的一众军官实在是口风不严,不少人在逃跑之前,想的不是部队的整体利益,而是忙着转移家产。

所以,当杜聿明在徐州城内清点物资的时候,就发现绝大部分银行已经被搬空了,城内一片混乱,所谓保密,无从谈起。

杜聿明

我军此时已经为杜聿明布下了天罗地网,华野9纵在12月4日凌晨,控制了各个要道,封死了杜聿明后撤的路线。

杜聿明眼见自己被围,于是命令部下拼命突围,打算和黄维兵团合并一处。

但是,粟裕料到了杜聿明的想法,所以,这一次粟裕也调动了大军。

他命令3纵、10纵、鲁中南纵队在南面实施阻击,而以1纵、2纵、4纵、8纵、9纵、11纵、两广纵队在东、西、北三面进攻。

同时,粟裕还不计成本的投入了大量的弹药,让杜聿明找不到脱身的机会。

攻无不克

但仅仅把人围住是不够的,总前委中,粟裕又开始和邓小平,陈毅等人商量御敌之策。

几个小时之后,总前委再次发出了命令:在东面和北面进行主要攻击,而西面和南面主要进行防御,从弱到强,各个击破,务必要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让他们没有继续反抗的能力。

12月15日,困在包围圈中的杜聿明得知了一个坏消息,黄维兵团已经被全歼。

这也就意味着,他想要合兵一处,对抗解放军的计划,已然破产。

此时的杜聿明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在他多番求救之下,蒋介石才终于开始往阵地内空投粮食。

杜聿明

然而,国民党军的技术总是令人啼笑皆非,许多空投下来的粮食弹药,竟然顺着风向吹到了解放军一边,而杜聿明的部队依旧在挨饿。

过了几天之后,国民党部队已经开始出现了内乱。

士兵在包围圈内进行劫掠,就连杜聿明也无法控制这样的局面。

到了这一步,或许已经可以将敌人一网打尽了,但此时,平津战役也开始进行,中央决心全力歼灭傅作义的部队。

在这时,淮海战场的形势变化,也很有可能影响傅作义的决策,更有可能影响国民党在双方战场上的兵力投入。

于是,中央又做出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对杜聿明部队围而不打,等待良机。

12月17日,毛主席亲自起草了一封《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华野战士通过各种方式,将这封投降信投入到包围圈之内,同时用广播不间断的向阵地内的国民党士兵喊话,希望他们放下武器,就地投降。

为了表达我军的诚意,我军又给杜聿明等国民党高级指挥官单独送去了劝降信。

另外,在阵地内,我们修建了投降士兵的收容所,保证他们的安全。

在这样一轮又一轮的攻势之下,国民党内部,军心大为动摇,几天之内,国民党士兵纷纷开始成建制投降。

20天的时间里,投降的士兵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4万人,平均每天就有700多人选择投降。

而这些投降的士兵受到解放军的感化之后,绝大部分加入了解放军一方。

所以,在淮海战役之中,出现了一个奇观,国民党的兵越打越少,而解放军这边的兵,竟然越打越多。

这样的变化,当然离不开总前委的努力,这场战争的不同阶段,也可以看出不同人的风格。

比如说,具体的战争指挥,就是很典型的粟裕风格,而在全局的统筹上,又很有邓小平的个人特色。

这场战争,总前委的几位领导干部,可以说,离了谁的决策都不行,互相配合,才能打一场漂亮的胜仗。

这年一月,国民党内部早已经尽数崩溃,没有人再去执行上级的命令,真正的兵败如山倒。

粟裕分析之后认为,总攻的机会到来了。

于是,在1月6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使用炮火,对包围圈内的国民党进行猛攻。仅仅两天的时间,我军便消灭了敌人的14个团,剿灭敌人15000多人。

1月9日,我军彻底攻破了敌人的防线,而杜聿明则见证了国民党的全线溃败。

此时,杜聿明已经完全没有办法把部队整合起来,只能先逃命为上。

1月10日,我军开始进行最后的战场清扫工作,而杜聿明化装成下级军官,在包围圈内无头苍蝇一样的乱转,不过,他很快被我军战士抓获。

至此,这场重要的战役终于落下帷幕,我军取得了全面胜利,而国民党的丧钟已经敲响。

杜聿明被俘

这场战役,令毛主席感到非常自豪。

60年代,蒙哥马利访华的时候,毛主席骄傲地对他说:“粟裕是最会带兵打仗的人,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粟裕也是我们湖南人。”

另外,在当年的总结会议上,毛主席也曾说过:“淮海战役的成功,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千秋功绩

有一点毋庸置疑,粟裕的指挥,在这场战役之中取得了最关键的作用。

所以,当我们回忆起淮海战役的时候,粟裕是作为主角出现的。人们也就下意识的认为,在这场战争中,粟裕是唯一的指挥官。

这是对粟裕个人指挥能力的肯定,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其他人在这场战役中的作用。

不管是与粟裕进行配合的邓小平、陈毅等人,还是无数在这场战争中献出生命的战士百姓,都是决定胜利的重要因素。

淮海战役,是军民团结的最佳体现,也正是国民党永远无法做到的。

淮海战役之后,国民党从上到下一片混乱,蒋介石不得不开始筹划自己的逃命策略。

他很清楚,哪怕是长江以南,他也守不住了,他只得把兵力开始向重要的大城市收缩,将自己的财产往台湾转移。

但哪怕出逃,蒋介石也没有死心,他依旧把无数的残兵败将留在大陆,让这些人继续为非作歹,企图反攻大陆。

他认为,只要中国再度内乱,他就还能夺回统治地位。

但他这个想法,大错特错,淮海战役已经向他证明,共产党的胜利绝非偶然,而是千千万万民众选择的结果,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古往今来无法颠覆的真理。

如今,淮海战役已经过去了70多年了,但它依然是军事教科书一般的存在。

在这场战役中做出贡献的每一个人,都是新中国的功臣,值得被人民永远铭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才是淮海战役的真正指挥者?是陈邓统一指挥,还是粟裕掌控全局
淮海战役初陈士榘拿不下黄百韬兵团, 粟裕临阵换将, 毛主席: 极好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全歼敌人重兵集团,长江以北再无战事
用邮票讲故事-淮海战役 - 美篇
新四军历任首长——陈毅军长(23)
这场战役的胜利,让解放战争从5年缩到3年,粟裕将军头等功无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