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2年,陈赓为何要“先斩后奏”,去营救一个钦定的“死囚”?

1952年,大将陈赓来到了人民法院,指名要救一个人。

他要救的人名叫沈毅,不久前被查出曾有过严重的贪赃枉法行为,因此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陈赓并不是一个徇私枉法的人,所以,他的到来让人民法院的干部们深感震惊。

随后大家又得知,陈赓这次来,并非得到中央的命令,而是“先斩后奏”。

那么,陈赓为什么要为沈毅冒这一次险呢?

陈赓

报国之志

这件事,还得从沈毅身上说起。

沈毅生于江苏常州一个名门望族,从小受到了优良的教育,被父母寄予厚望。

而他自己也是一个少年天才,天文地理无所不精。

当时,正逢社会变革的年代,西方列强的入侵,让旧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而这时候,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风潮,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来报效祖国,成为了当时有志青年们的一致想法。

沈毅也受到了这股思潮的影响,凭借优秀的成绩,他在长大之后顺利的前往法国留学,专业是应用物理系,而他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在当时很冷门的弹道学。

之所以选择这个研究方向,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沈毅认为,中国需要拥有自己强大的武器,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为中国制造出这样的武器来。

在法国,沈毅很快闯出了自己的名气。

因为悟性很高,所以只用了六年的时间,他便顺利的拿到了硕士学位。

他的许多研究文章,令法国的科研人员赞不绝口。

因此,在他毕业之后,法国的几家科研机构都向他伸来了橄榄枝,开出的条件颇优厚。

不过,沈毅拒绝了,他心中最牵挂的是自己的祖国。

沈毅回国之后,在科学界引起了一阵轰动。

蒋介石

毕竟,他是难得的人才,就连蒋介石都听说了他的名声。

蒋介石对所谓的科学研究,其实一窍不通,但蒋介石很会做面子工程,所以,他大手一挥,给了沈毅中校的军衔。

蒋介石的态度,让沈毅误以为自己能够在国内大展拳脚,然而他等了半天,却只等来这么一个空空的头衔。

他几次对上级提出,希望要一些场地经费,做一些研究,但却迟迟得不到批复。

后来沈毅才想明白,在蒋介石这群人眼中,自己并没什么价值,只是个装点门面的工具罢了。在国内几次碰壁之后,沈毅非常失望。

蒋介石

不过,生活总要继续。好在他拿到了中校的军衔,生活上还算过得去。

既然纯科研这条路走不通,沈毅决定换一条道路。

他一边从零开始学习带兵,一边将自己所学的科学技术,运用到自己所统帅的炮兵部队上。

有了理论的加持,沈毅麾下的炮兵部队自然百发百中。

蒋介石不懂科学,不过,看到沈毅能为他打胜仗,他也十分高兴,又给沈毅连连升官。

等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沈毅已经成为了游击区的总司令员。

误入歧途

但沈毅却完全开心不起来,在国民党这几年,他表面上看着如鱼得水,其实见惯了权力争斗,自己也难免陷入漩涡之中,不得不曲意逢迎,揣摩人心。

更让他失望的是,国民党这群人只知道斗争不休,却完全不去思考国家前途,政府内部贪腐成风,视人命如草芥。就连蒋介石这个最高领导人,也不过把国家当作为自己牟利的工具。

在这样一群人的带领之下,中国是不可能有未来的。

再说,继续深陷,说不定有一天会招来杀身之祸,这让沈毅非常纠结。

他原本的梦想只是做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为国贡献,可随着他的仕途平步青云,他距离自己的梦想却越来越远。

周总理

正当沈毅痛苦纠结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周总理。

之前沈毅对于共产党了解不多,但也听说过周总理的大名。

他有意和周总理探讨了一些关于国家的问题。

周总理看出沈毅良心未泯,是一个心怀国家和人民的人才,所以,周总理推心置腹的和沈毅谈了几次。

这让沈毅初步接触到了共产主义,他渐渐意识到,共产党的路才是正确的路。

从此之后,沈毅豁然开朗,解放战争期间,沈毅率部起义,弃暗投明。

作为起义将领,沈毅自然享受高规格的待遇。并且周总理知道他才能过人,所以在建国之后,便任命沈毅为国家民航局副局长兼财务处长,让他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

但没想到,沈毅偏偏在财务处长这个位子上出了乱子。

由于担任这个重要职务,所以,当时机关单位的许多现金流水,都要从沈毅手上走一遍,其中包括给前线抗美援朝战士的资金。

这是一笔巨款,沈毅过去在国民党郁郁不得志,虽然有军功,却没有什么赚钱的门路,因此一直也没有体会过什么大富大贵。

但现在,这么多的钱,攥在他一个人的手里,他的内心忽然滋长出了无穷的贪欲。

怀着侥幸心理,沈毅竟然扣留了一部分资金。

由于当时审查制度不严,人员精力有限,所以,沈毅贪赃枉法的行为没有被发现。

沈毅一看,更加兴奋,又几次贪污,还拿着国家的钱去花天酒地,声色犬马。

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1951年,为了严惩干部贪腐,国家在各个机关单位进行严查,这一查便查到了沈毅的身上。

他的贪污金额已经成为了天文数字,周总理和毛主席得知之后,都异常的失望。

这样的罪行,沈毅难逃一死。

筹办军校

但1952年6月,沈毅忽然遇到了转机。

当时,党中央托付给了陈赓大将一件大事,就是让他牵头建立一所现代化的军事学院。

抗美援朝战争,我军虽然艰难的取得了胜利,但是,我党的领导人也得到了极大的教训。

我军的现代化程度实在太落后了,面对美军精良的装备,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虽然现在我们还能够靠战略战术,勉强压过美军,但技术的发展是永不停步的,如果我们不尽快走到现代化的路上来,那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彻底沦为失败者。

陈赓作为亲临抗美援朝前线的将领之一,对于这种现象感受最深。

他在汇报前线情况的时候,就很尖锐的指出:

“我军缺乏现代化设备,部队缺少精通科技的人才,造成在朝鲜战场的困境。只能靠坑道对付敌人的飞机大炮,许多战役由于设备技术落后而不能获得成功……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落后了,在战争中就要挨打,最急需的,是要培养前方已有的部分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保护、使用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

我们的军队建设存在严重的不足,而要弥补这份不足,我们就必须要有一个现代化的军事学院,培育属于中国自己的人才。

这个想法在当时的世界上其实颇为大胆,因为,当时许多国家之间流行着这样一种看法,那就是,与其培养自己的军队,不如直接高价向苏联、美国这些大国租借。

但是,毛主席很清楚,只有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自己造出来的装备,才能够为自己所用。

长期依赖于大国,就迟早会沦为大国的附庸。

周总理和苏联进行了多方谈判,最终,苏联同意给中国派一批教官,支援我们建设军事学院。

苏联的援助解决了,那接下来,我们自己这边就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来主持军事学院的建设工作,可是,谁能担此大任呢?

陈赓

毛主席思来想去,认为只有陈赓最合适。

首先,陈赓是一个前线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将领,他对于带兵指挥的学问融会贯通。

其次,陈赓黄埔一期生出身,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所以他了解军校需要什么。

最后,陈赓本来就有过军事教育的经验,从长征的时候他就带过红军干部团,建国之后,他也帮助越南组建过人民军队。

这是从个人经验上来考虑,而从性格上来看,陈赓也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他八面玲珑,人缘极佳,善于和各方沟通,团结协作。筹建军校是一团乱麻,正需要陈赓这样的人进行梳理。

所以,为了筹办军校的事情,毛主席在1952年6月,把陈赓从朝鲜前线调了回来。

陈赓

对于这个任务,陈赓欣然接受。不过,要创办军校,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压力不小,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如何拥有一座现代化的军校呢?

虽然听起来不可能,但对陈赓来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他很快带着一众工作人员,以及苏联派遣的专家,在全国天南海北的考察。

最终确定,将学校建立在哈尔滨。

一来是因为哈尔滨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工业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备。

二来,哈尔滨的地理位置比较安全,国防压力比较小。一旦爆发大战的话,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学生们的安全。

三来,哈尔滨靠近苏联,方便我们和苏联之间进行交流。

陈赓

重获新生

地点选好了,接下来,一方面要建设新校区,一方面就要给这所新的军校网络人才了。

陈赓很快和工作组讨论出一份几百人的名单,名单上都是我国当时最顶尖的一批军事专家。

不过,列出名单只是第一步,这些人可不一定愿意来。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不管哪个岗位都很缺人手,对于这些军事专家,各大军区都是抢着要的。

还有一些重量级人物,连军区也做不了主,得要中央亲自点头。

不过,陈赓还是排除万难,一边做各大军区的工作,一边亲自去请人。对于一些不好调动的,陈赓干脆跑到北京去,追着周总理要批示。

陈赓

而沈毅就是当初陈赓选中的人才之一。

但是,等陈赓打算去见沈毅的时候,才得知沈毅竟然因为贪污犯罪,已经被抓进监狱了。

这让陈赓不禁捶胸顿足,当时,全中国上上下下,能通晓弹道学的人才本来就没几个。

但对于军校来说,要是连弹道学都不教,那还叫什么军校呢?

所以陈赓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沈毅请来。

可是,要把一个死刑犯从监狱里救出来,可不好办。

没办法,陈赓只能不顾规定,亲自跑到人民法院去商量这件事情。

他还给当时人民法院的最高领导人董必武打电话,求他务必通融这一次。

董必武

当然,为这件事情,陈赓也做好了惊动中央的准备。

董必武知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所以只好将事情报告给周总理和毛主席。

毛主席和周总理听完之后眉头深锁,沈毅犯下重罪,是国家的害群之马,真的要给他这一次机会吗?

无奈之下,毛主席叫来陈赓,想要听听他怎么说。

陈赓则非常诚恳的对毛主席反映,虽然沈毅确有其罪,可是事有轻重缓急,现在建设哈军工离不开沈毅这个人才。

这是关乎国家百年大计的事情,因此,他只好请求中央放人了。

毛主席

这番话说动了毛主席,的确,眼下什么事情都没有建立军校重要。

经过反复商议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决定将沈毅的死刑改判为死缓,监外执行,给他一次立功赎罪,重新做人的机会。

听到这个消息,陈赓松了一口气,他马不停蹄的跑到监狱去接沈毅出狱。

沈毅得知自己的死刑宣判被撤销,十分震惊。看到来接自己的陈赓,他更是满心羞愧,他没想到,自己的才华在如此境地,还能救自己一命。

万幸,沈毅没有辜负陈赓这一番救命之恩。

进入哈军工之后,沈毅潜心研究学术,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军工人才,并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为新中国翻译了一大批外国科学典籍。

凭借突出的贡献,他在1959年得到了特赦,他从一个死刑犯成为了哈军工的功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3年陈赓要放死刑犯,董必武直奔中南海,毛主席听后:去叫周总理
1952年为办哈军工,陈赓直奔北京求情,指名道姓要一个“死刑犯”
陈赓顶风捞人,找董必武要一死刑犯,董老:你去请周总理想想办法
陈赓创建哈军工初定校名,周总理看后,为保密特意删去两个关键字
53年陈赓提出放死囚,董必武直奔中南海,毛主席听后:去叫周总理
1952年沈毅被判处死刑,陈赓求情,毛主席:你去找周总理想办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