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军攻占飞虎山,毛主席在撤兵时的一个命令,让美军出其不意

抗美援朝战役,是新中国建国以后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它关乎我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不过,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我国的状况是有目共睹的,要想带着我们隔壁的朝鲜兄弟一起抗击以美国为首的、拥有精良军事装备的“联合国军”,难度属实不止一点。

不过,志愿军最终还是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在抗美援朝众多经典战役中,毛主席曾用一计将数万联合国军骗入我军的包围圈中,歼敌三万余人。

这一战奠定了整个抗美援朝的后期基调,也为联合国军敲响了失败的丧钟。

那么,毛主席究竟用了什么计策?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战争背景

朝鲜战争原先只是朝鲜半岛上的一场内战。

受地理因素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半岛南北两边的发展状况以及意识形态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为了夺得世界霸权,在不发生大规模热战的前提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冷战”——朝鲜半岛上的矛盾正是“冷战”中的一部分。

为了给自己的阵营争取到更多的力量,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他们都想得到半岛的控制权。

于是,1948年8月,在美国的帮助下,“大韩民国”成立了。

同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也成立了。

至此,半岛上形成了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权,南北分裂、对立的局面最终还是形成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地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尖锐。

终于,在苏军撤出半岛之后,一场预谋已久的战争爆发了。

那么,半岛的内战与中国又有什么联系呢?

当时我国百废待兴,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都正在发展当中,跟那两个超级大国相差甚远。

加上,除了战争前期苏联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以外,在美国带着它的“联合国军”下场之后,完全处于将朝鲜“放养”的状态,明显就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参战呢?

一方面,中国与朝鲜一衣带水,中间就隔着一条鸭绿江。

作为邻居,在朝鲜当局已经向我们发出求援信号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将其置之不理。

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说,两国之间只有一条江,如果朝鲜“沦陷”了,那么下一个会不会就是中国呢?“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得明白。

所以,无论是为了正义,还是为了保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仗我们都必须得打!

这也是抗美援朝,后来被称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的原因。

诱敌深入

援朝志愿军在半岛上的情况并不好过。

一方面是天气、地理等不可抗力问题。因为当时征集志愿军太过匆忙,大部分战士都是临时从各军区调集过来的,有一些刚从军校出来、还没上过战场的小战士,也被列入队伍中。

战士们的热情虽然十分高涨,但这些“热血”却抵挡不了长白山的刺骨寒风,以及无穷无尽的雪花,这些战士中有很多这辈子都没到过如此凛冽的环境。

加上准备不充足,第一批志愿军刚进入朝鲜境内,就因为天气原因而遭了难,有一些甚至还没上战场,就永远倒在了异国的冰雪中。

尽管后来我们的战士凭借着一身铮铮傲骨,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后勤部队也跟上了前线的补给,但这种天气对于我军来说,仍然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敌我之间的力量太过悬殊。

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参战的时候,周总理曾经列举出这样的一串数据:

美军一个军70mm以上口径的大炮有一千多门、坦克有五百多辆,而我军所能拥有的数量连美军的一半都不到;况且,美军拥有制空权,而我国的空军当时正在发展当中,别说是一架像样的战斗机了,就连能够参战的飞行员都没几个。

在这样一种悬殊之下,没有人相信,志愿军能够战胜联合国军。

但是,纵使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志愿军的同志们也从不放弃。

没有粮食,便吃雪啃树皮、没有军备,哪怕用烧火棍也要跟敌人死磕!

他们身后有祖国,为了一个信念——保卫祖国,只凭一腔热血就能顶着寒风继续前进!

美军小看了中国志愿军,麦克阿瑟甚至认为哪怕有中国参战,也不过是“顺道就能解决的事”,甚至发出了“圣诞节前解决战争”的宣言。

中国是在10月进入朝鲜境内作战的,而圣诞节在12月。

换言之,狂妄的美军认为能用两个月的时间,解决中国志愿军和朝鲜军队。

麦克阿瑟

对于中国人来说,麦克阿瑟这种狂妄说法不是第一次听到。

抗战时,日军曾宣称会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结果如何?一场淞沪会战破碎日军的“梦想”。

这次也是一样,美军不仅没能回国“过圣诞”,甚至在我军参战之后,原本一边倒的半岛战局平衡稳定了下来。

随着战事的推进,双方之间有输有赢,而毛主席虽然没有亲临战场,但每时每刻都在关注局势的发展。

根据毛主席当时的护卫员所说:

那段时间中,毛主席每天休息的时间非常少,除了处理日常必做的事情之外,其余的时间都放在半岛战局上;他时常会把自己关在房间中,没日没夜地思考战术,我军获胜,在开心之余,他会想着下一步战术应该怎么走;战事吃紧,他担忧地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嘴上都长起了燎泡——他将全部心神都放在了战场上,人在国内,心却已经飞到了朝鲜战场上。

在党的指导下,志愿军从一开始的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

从战争的第三阶段开始,我军开始掌控战场的节奏。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发生在战争第二阶段的包围战了。

按照我们现在的划分,第二阶段从1950年11月7日开始,一直到12月24日结束,然后进入“打破美军卷土重来阴谋”的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结束后,第38军奉命向军隅里、新安洲等地进攻。

其中,335团团长范天恩带领主力部队前往飞虎山。

飞虎山位于仁川东北,是双方南北进退的必经之路,谁能控制飞虎山,谁就能扼住对方的前进咽喉。

当时飞虎山被南韩部队把守,范团长一鼓作气,在4日拂晓时分成功攻下飞虎山。

然而,南韩军队虽然被歼灭,美援军却在此时赶到了。

当时,我军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早就已经疲惫不堪,如果跟美军硬碰硬的话,必定会得不偿失。但是,如果就这么放弃了,别说是范天恩了,就是335团的士兵也不会答应。

于是,335团没有直接撤退,团长先是将士兵稳下来,先做好掩体。

然后他命令侦察兵观察敌人的情况,看看能不能找到对方的弱点,在找到破局之处后,他立即将这里的状况向上面汇报。

与此同时,士兵们大喜过望,他们早就想跟这支号称“世界最强”的军队碰上一碰了。

这次遇到这种情况,他们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没想到现在峰回路转,找到了打败对方的“一线生机”!

不过,335团的士兵们还没来得及冲上去,中央的命令倒是提前一步来了,而且还是毛主席发来的电报:“全军向北撤离,务必在元山、顺山创造出一个战场!在该区域内实施'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敌军逐个击破!”

作为我军有名的军事家,范天恩看完电报内容后,马上明白主席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美军向来看不起中国志愿军,哪怕现在被迫要用和谈作为借口,他们始终认为只要自己能够缓过来,一定能够打败中国志愿军。换言之,美军对志愿军,一向是轻敌的。

再看飞虎山的情况,双方都清楚,且不说我军当时的整体状态如何,就双方的人数和军备实力来说,我军都是处于下风的。

另外,我军将南韩军队击溃之后,美援军就来了,美军与他们“可爱的盟友”南韩军队根本没来得及交换情报,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方的实力是怎么样的。

在这种情况下,加上美军对我军的印象,轻敌是必定的事,而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锦上添花”一下。

他下令,让东线和西线的士兵全部营造出“因惧怕美军而撤退”的假象,然后将他们引入我军的包围圈中,再进行进攻,从而扩大我军的战场优势。

彭德怀

于是,在与美军遇上的时候,我军战士开始装作惊慌失措的样子,给敌方一种我们真的怕了他们的感觉。

与此同时,在撤退的时候我们还会装作“不小心”一般,释放一些俘虏,利用他们给美军传递“志愿军真的打不过美军”的信息。

可能有人会疑问,难道美军真的这么蠢吗?难道麦克阿瑟真的看不出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吗?实际上,他们可能还真看不懂。

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美军不将志愿军放在眼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认为志愿军是来援助朝鲜的。

因为志愿军是分批次进入朝鲜的,再加上当时中国的状况,所以美军大部分高层认为中国军队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是为了保护中朝边境中,属于中国的那一部分工业设施,所以不会派遣很多人上前线。

这才是美军视中国军队为无物的最根本的原因。

尽管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志愿军就是来支援朝鲜的,但这毕竟只是“小部分”,他们的“理智”最终还是淹没在大多数的“认为”中。

正所谓“上行下效”,既然高层是这么想的,那么底下的士兵自然是被这种言论“洗脑”,同样认为中国只派出了一小部分到朝鲜战场。

所以他们有着充足的信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志愿军和朝鲜军消灭。

第一印象一旦被固定下来,想要改变就很难了。

美军一开始就认为中国军队“弱不堪言”,现在我军先是“打不过撤退”,后又有俘虏回去报信说我军“因后勤补给不及,准备撤出半岛,结束战争”。

纵然麦克阿瑟觉得这里面有古怪,但也抵不过其他高层要对我军“乘胜追击”。

于是,美军“顺利”进入我军的包围圈中。

11月24日,美军认为自己胜券在握,准备向我们发动所谓的“圣诞节总攻”。

这时他们已经被我军诱骗至武平里江界,而我们早已在这里设置好了圈套,待美军走入包围圈中,我们便发起反击,给予他们出其不意的反击。

最后,浩浩荡荡、声称要给予中国军队最后一击的联合国军,被我军成功狙击,兵败于清川江和长津湖两地。

据后来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在这一场伏击战中,我军歼灭敌军三万余人,其中有67%以上是美军。

结语

这场战役以后,美军被迫放弃平壤、元山等地,并退至“三八线”以南。

这一阶段在整个抗美援朝战役中至关重要,它扭转了前期几乎一边倒的局势,也破开了志愿军与美军之间的僵局,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场战役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志愿军的顽强意志与毛主席的运筹帷幄,哪怕身处千里之外,也能把握战机,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就连后来知道这场战役真相的美国人,也不得不感叹:“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次战役后期,志愿军兵力吃紧,为何不从国内多调几个兵团?
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重重包围,毛主席是如何力挽狂澜的?
1950年朝鲜战争,毛主席让所有美高层中计,多年后才知此计多高明
他仅凭刺刀令敌人吓破胆,7个美军直接跪地求饶,毛主席亲自接见
长津湖战役:为何第九兵团有近30000人冻伤?宋时轮晚年揭开真相
朝鲜战争中,毛主席派出秘密武器成美机天敌,美军司令:比导弹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