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人与山水的缘分,通过画中书斋表现

山水画中有个创作主题叫“书斋山水”,特指元代画家描绘的文人书房,泛指那些和读书、书房有关的作品。元代以后的画家描绘山水的时候,也喜欢用书斋点景,增加作品的文化气息。书斋成为山水画中的常见文化符号,讲述文人与山水的缘分。

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书斋在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最明显的一点,一座小小的书斋,赋予山水画书卷气、士夫气。书卷气是优秀的素养,高雅的风度。士夫气是不愿被束缚的自由精神。两者结合,可以体现出画家的性格,让人窥见画家的心境。

周笠 仿王蒙山水

书斋山水,据说是元代王蒙首创。清代画家特别喜欢临仿王蒙的山水画,希望在借鉴中找到突破的可能。周笠画过一幅《仿王蒙山水》,有意思的是,画面用笔有节制,并没有达到密不透风的程度。他用皴与点,打破山石结构的单一。描绘杂树层林的时候,他保留了写实特征。枯笔重墨,拉开了树与山的空间层次。

他努力营造出山水灵气,看似一间草亭,也有了书斋的韵致。画面前景左侧,有位文人持杖缓行,与他遥遥相对的草亭,就是他心安之处。看懂了这些,画中仿佛传出诵读典籍的声音,打破了山水间的寂静。

周镐 寒烟秋树

《寒烟秋树》中弥散着荒寒气息,文人在山脚下,书斋靠近山巅。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是书斋山水,既然描绘文人读书,为什么文人和书斋不在一处。古人以含蓄为美,喜欢运用留白的手法。在表达内容时忌讳平铺直叙,要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周镐画《寒烟秋树》,希望借此打破时空的限制,让人感受到一段“影像”浮现眼前。书斋山水描绘文人的精神追求,需要打碎直白。朗朗读书声,藏在文人心中,提升了作品意境。

郑午昌 云崖结庐

刚刚夸完含蓄之美,再看这幅《云崖结庐》岂不是有了矛盾?郑午昌是近代山水画名家,他这样构图有什么考量呢?近代画坛有一件大事,一大批精英人士提出了改革国画技法的呼声。他们觉得,古之山水要么是职业画家创作完成,要么是文人画家的作品。这些画作,很难达到雅俗共赏的标准。如果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对国画创作进行调整。

《云崖结庐》是书斋山水,为了让作品通俗,于是在构图上进行调整。清代山水画重视仿古,已经显露出颓气。近代画家尝试走一条“博采新知”的道路,希望让国画山水重新焕发生机。

张石园 西山松风

《西山松风》与《林亭秋晚》可以明显看出区别。《西山松风》是近代画家张石园的作品,《林亭晚秋》是清代画家张培敦的作品。从构图的完整性、山水结构的复杂性,笔墨技法的变化来讲,都是《西山松风》更胜一筹。

内容向生活靠拢,笔墨技法强调勾勒皴点相互配合,作品气韵力求清新。《西山松风》没有一味强调文人的审美取向,反而带有一些装饰性特征。从形式美入手,挖掘山水画的趣味,让雅俗共赏不再是一句口号。

张培敦 林亭秋晚

有章法,有气魄,用笔施墨干净利落,这幅《林亭寻幽》是近代画家余绍宋的作品。他是一位学者型画家,尝试在书斋山水中注入“新国画”特征。古人强调“率皆简率荒略,而以气韵自矜”。时代变化了,审美也会随之改变。

《林亭寻幽》带有透视感,相较传统全景山水构图更加紧凑。有了新的表现手法,书斋山水有了新的韵味,画中的读书声变成了悠扬的曲调。

余绍宋 林亭寻幽

望之蔚然生秀,观之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看着纵横洒脱的笔墨,墨气淋淋,气韵悠长。磅礴不失优雅,深远不失奇奥,书斋山水演变成了歌颂山河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人与山水的缘分,寄托在画中书斋!
元代文人画家笔下的桃花源
画中书斋,让你看到快乐学习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空楼思月明——鞠占圃的画赏析
文物看中华 山水画 8
朱德润山水画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