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工笔画的多元化发展,细腻生动传神现代人体工笔画赏析,心动吗

工笔画创作领域虽代有人才,而整体的衰微无以挽回。直至20世纪,工笔画才呈现复苏之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笔画发展迅猛,不仅表现为工笔画家队伍庞大,而且工笔画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于当今画坛。它已突破传统成法样式的束缚,广取博收,充实自身。在审美取向、绘画技法、工具材料诸方面,均已发生可喜的变化。

但在工笔画创作繁华的背后,也不能忽视潜存的危机:对“工笔”概念的误读,引发了对“工”和“形”的过度追求,导致工笔画作品“意”的苍白、“神”的缺失。中国工笔画有悠久的传统、丰富多彩的外来艺术和时代审美经验的多角度感召,加上媒材与技术上的进步,更使当代工笔画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如何充分继承发扬优秀文化遗产,开创当代中国工笔画艺术的新局面是工笔画界一直思考的问题。

由于受到西方绘画观念的影响,加之中国画画家对长久不变的传统程式与审美规范的不满足,中国画寻求突破成为必然。传统的中国画是舍具象,重主观,讲究“物我交流”精神,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求意象的表达。

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光影与透视。两种绘画各有千秋,自成体系。工笔画有着渲染工细的特点,相对于写意而言更长于写实。中国传统工笔画虽也有“应物象形”的写实性,但还是受传统技法程式和审美规范的制约,不可能在写实的路上走得太远。而现代工笔画画家巧妙地融合了西方绘画中的写实法,加强了传统工笔画的写实深度,注重了对客观表现。

工笔画除了向写实发展外,还有朝写意一端的走向。“以意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既包含了画家对客观的感受,又包含了画家的主观思想。夸张与变形是以意造型常用的艺术手法。

面对中国画造型写意性的传统经验,现代工笔画家不是简单地继承,而是着力强化这种写意性。写意就是要画出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对客观物象的感悟。

在客观物象面前,画家的要求不是在客观表象真实上下功夫,而是在主观情感上的的真实表达。在现代工笔画家的主观表现中夸张与变形的艺术手法不仅被广泛运用,而且产生了各种式样的夸张与变型法。由作品对某个画家的肯定,一般是因其造型的个人特色的趣味追求。这种造型个性化特征的获得往往就是通过画家独到的夸张变形法,或对客观物象的大胆取舍与概括,反映画家不同的艺术感受。

以“写”造型,是画家对客观的第一感受,是重感觉而为之。造型以“写”的方法,就能敏锐地把握那些灵性的感觉。传统套路的工笔画造型细致刻画,虽然干净、精到、完整,但少了艺术形式与语言的真挚与直率。画家的情感与艺术上冲动往往会在计较那一点一滴的精到中悄然地磨掉了,留下的工作只是枯燥反复的制作。

在工笔画造型写意性的探索中,现代工笔出现了团块造型、构成造型,以具有装饰意味的造型。以团块意识去造型的样式,用反复叠加或非传统所有的制作技法去创造既有线感觉又不是线的描绘的特殊趣味。轮廓线的弱化,也即意味着形的不确定性,不同物象在画面上的形之边界的松动,可以因此变化为形的团块形态而相互介入、融合、错位,体现出抽象的意味,使创作于具象描绘中摆脱了来,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形式构成的经营上。

 

现代设计的构成原理在造型上的介入,使画家在表现客观自然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创造空间。平面设计是以二维的平面意识表现纷繁的客体。运用“分割”形式要素形成设计中的的谐的完整性。不断地创造新的形态,给人以某种视觉感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勇力:学院30年——教学·创作·研究
【艺海拾贝】中国画的审美
学院新星·魏治明 | 工笔画如何体现写意性
中国画的“写意性”是传统美学的艺术观
当代画坛精英姜学哲
浅谈工笔人物画的线|漫谈工笔画中的写意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