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故事——王安石变法失败

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变法,其中最成功、最深彻、影响最深的变法就是商鞅变法,而最为有名的莫过于北宋时期王安石的熙宁新政了。不说别的,就凭革命领袖列宁一句“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之赞语,无疑给王安石戴上了一顶闪闪发光的冠冕。还有一些政治家、改革家的溢美之辞,又为王安石变法增添了沉甸甸的砝码。但还有另一种声音,有许多人将宋朝灭亡的账算到了王安石头上,认为是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宋朝灭亡。

这次变法说起来有点心酸,变法之前的中国,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国家,是一个自由的朝代,是一个敢与出击的国家;而变法之后的中国,则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一个更愿意自己内部交流的国家,这一点在国民性上就能看的出来。应该说,王安石的变法政策都是为国为民的。“青苗法”,本意上就是充分考虑到到农民的利益的,而且,他在鄞县做官时曾经做过实验,“贷谷于民,立息以偿”,效果不错。但是推行到全国时候却碰壁了,不识字的乡农们去申请青苗法的贷款,要经过以下程序:为了填写申请书,就要花钱请书吏;再拿到衙门去申请,碰到赃官污吏,中间不知要花几打点费,而且贷款几完整由官吏写,农民都不识字呀。最后赋税高达原先三十几倍,可以说成为古代的“高利贷”。原本的好事在推广过程中却家中了农民的负担。王安石,他们力主国家主义,不惜以牺牲民间工商自由为代价,取得中央集权制度的恢复与稳定。王安石主张的“均贫富”,可最终的结果却事与愿违,民间的富人和穷人一起剥夺。

如此变法,自然遭到有识之士的责难。因此每次廊庙之会,都有一场辩论,辩论的中心就是新法,辩论的焦点就是王安石,王安石几乎成为众矢之的。而他却大言“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可守”,并以为托词,抱定“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之信念,执意于新法。变法舆论鼎沸,阻力日大,作为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应该反思,检索变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改进变法。可王安石却置若罔闻,居然实行大清洗政策,逐谏官,罢谏院,排中丞,贬御史。仅熙宁元年至四年,罢免了19位台谏,以至“台谏之臣,默默其位而不敢言事,至有规避百为,不敢居是职者”。新政期间,国家财富已堆积如山,朝廷为之增设国库32座,后又添20座。用今天时髦的话说,叫国库银两飙升,王安石政绩开花。而这竟使“妇子皇皇,如在汤火之中,号泣呼天,无复生望”,无怪乎司马光当面诘责王安石“不取诸民,将焉取之”?

王安石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出生于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他的父亲王益,时任临川军判官。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文章立论高深奇丽,旁征博引,始有移风易俗之志。

皇祐三年(1051年),宰相文彦博以王安石恬淡名利、遵纪守道向仁宗举荐他,请求朝廷褒奖以激励风俗,王安石以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为由拒绝。欧阳修举荐为谏官,王安石以祖母年高推辞。欧阳修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得与周敦颐相知,声誉日隆。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进京述职,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在此次上疏中,王安石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历,指出国家积弱积贫的现实:经济困窘、社会风气败坏、国防安全堪忧,认为症结的根源在于为政者不懂得法度,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效法古圣先贤之道、改革制度,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方案的基本设想,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王安石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但仁宗并未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因久慕王安石之名,起用他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从此,王安石深得神宗器重。熙宁二年(1069年),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跻身执政之列。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颁行新法。1070年,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颁布改革科举制度法令,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恢复以《春秋》,三传明经取士。同年秋,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列举实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回信(《答司马谏议书》),对司马光的指责逐一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随后神宗欲起用司马光任枢密副使,司马光趁机复议废止新法,神宗没答应,司马光遂辞职离京。

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群臣诉说免行钱之害,神宗满面愁容,欲罢除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认为天灾即使尧舜时代也无法避免,派人治理即可。监安上门郑侠反对变法,绘制流民旱灾困苦图献给神宗,并上疏论新法过失,力谏罢相王安石。

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去世,宋哲宗赵煦即位,改元元祐,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哲宗即位后,加王安石为司空。高太后在神宗时就强烈反对变法,等到自己听政后,立即起用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王介甫书》与《答司马谏议书》比较:一对政治敌手的不同进击方式 – 国学网
以史为鉴:重温王安石变法
浅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图)
再说王安石变法(组图)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模棱两可态度是致命伤
11世纪中华复兴的失败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