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中国杰出艺术家——朱正发

朱正发,号茅山居士,江苏句容人,1963年出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届山水画创作研究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毕业,颜真卿书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句容市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江苏美术家协会、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画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180×50cm)

2002年至2008年帮助江苏句容、徐州、南京邮电大学等地多次成功举办共和国将军书画展并集结成册,从事过许多大型书画创作和重要画册的编辑工作。

2006年应邀赴韩国参加中韩文化交流,作品被韩国多家藏馆收藏。

作为”共和国将军墨宝苑”(徐州睢宁)工程总设计师,具体负责实施整个工程项目的策划、制作。

2007年作品《茅山仙境》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新春特等礼品收藏。有多幅作品被日、美、港、澳等收藏。

2008年作为大型主题长卷“永远的丰碑”组委会秘书长率队赴全国各红色根据地写生采风,其间与各地书画名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2009年至2012年历时四年写生创作了长109米,高1.25米的家乡句容百米山水画长卷《句容胜景图》,并得到业内人士月的广泛认可。

2013年8月《句容胜景图》由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办,在江苏省美术馆首次展出。

2013年10月《句容胜景图》应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组委会邀请赴厦门主会场展出。

2015年5月由江西六套主办在南昌古玩城举行朱正发“墨韵江佑”江西山水风光写生作品展。

2015年6月,作品《秋梦》入围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九届西部大地情“丝绸之路,绚丽甘肃”全国美展。

2015年8月,作品《太行人家》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2015“万年浦江”全国山水画作品展。

2016年3月,作品《太行人家》入选首届江苏美术奖。

2016年8月,作品《情系太行》入围中国美协主办的“逐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展。

2016年至2017年成功主持筹办“颜真卿杯”魅力句容全国书画展。

2018年4月1日,作品《大山的呼唤》入围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四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画)。

2018年4月5日,作品《举头百丈泻寒泉》入围中国美协主办的入蜀方知画意浓--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

2018年6月6日,作品《生机》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神圣长白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7月5日,作品《多彩龙岩》入围中国美协主办的生态龙岩--红色闽西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7月10日,作品《同源》入围中国美协主办的同源--首届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7月18日,作品《层尽林然》入围中国美协主办的升庵诗画--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7月22日,作品《万年浦江》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18“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工笔)作品展。

2018年8月31日,作品《期盼》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伯年国艺”全国写意人物画展。

2018年9月20日,作品《家园清梦》入围中国美协主办的南粤之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10月5日,作品《层林尽染》入选2018扬州美术双年展。

2018年10月10日,作品《秋野寒鸭图》被中国美协主办的南田风骨--第三届恽南全国花鸟画作品展评为入会资格作品。

2018年10月15日,作品《待发》被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评为入会资格作品。

评论性文章

山水媚道

----试论朱正发先生山水画艺术

文/卞瑞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

图像与文本,是人类思想的见证,除却其烙印着时代之痕迹,也诉说着人类文明史的内在生态逻辑。 农耕—手工文化经验系统体现着人与天,人与物之间的神秘主义与认知经验的“六艺”传承。 商业资本—科技制造文化为特征的现代文明,是分析性的,工具性的。 时代的变迁,必然带来文化的生发承衍方式的改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人类的历史残酷的现状是文化让位与文明,因为文明让人类心灵彼此接近甚至共鸣,而文化的最终发展大多会致使我们陌生与隔膜。 图像(当代的视屏与媒体)与文本的使命亦必将成为时代的话语与记忆。 科学,艺术与宗教是人类精神的三大支柱,艺术可以解说宗教的所有内容与精神,也可以说艺术的精神等同于宗教的精神。 在信仰缺失的时代,艺术自然成为人类精神的栖居之所,而艺术史的生态意义便是艺术生命的前提,艺术的生机是一切艺术的最根本的内核与本质力量。

笔者认真欣赏艺术家朱正发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每一幅作品既是静态的图像,也是有意味的文本形式,更是充满生机的艺术文明。 此时,我的心情是激动的也是温暖的。 激动既是来自艺术本体的美学特质,也是来自我欣赏作品后内心的触动; 温暖当然是画家的艺术作品带来的心灵慰藉,更是过往艺术史中永恒价值的层层累积与“当代性”的生命绽放。 因为,时下艺术创作表面看似繁荣喧闹,而实质是情感淡漠,没有温度的作品充斥视觉存在。

《瀑布流水石谷吻》(180×50cm)

一、艺旅如斯

人生如梦、如戏,还是如逆旅,其实都不如艺术人生可圈可点。艺术人生除却其理想主义与完美主义之外,也具有普世之用。人生苦短,艺术永恒。因为艺术可以让生命在场,人生永驻,这也许就是历代艺术家往往名声与意义超过同时代的帝王将相之原因。大多数和平年代平庸的帝王将相最终因为历史尘封而居然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名声与肉体一同“灰飞烟灭”。而哪些鄙视功名的艺术家却依旧横亘在人类的视平线上,成为人类史不朽之景观。

艺术家朱正发先生,单从他的艺术作品题材来看,就分明可以想到,他原本没有离开过自己平凡的生活,他让那平凡的生活,写意为作品,装点自己的思考,成为人生旅途中一页美好的记忆。 苏南临近金陵附近的山水是他幼年生活的一隅,对于家山与故土,也许留存着每个人记忆颇深的童年往事与趣玩。 然而高山阔水则成了我们司空见惯的无心留驻的风景,或许是熟悉却视而不见的庞然大物。 朱正发先生以艺术家独特的视角,让人类栖居的家山故土或者是崇山湖海,皆可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也是绝无仅有的范例。 这也是过往先贤“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之艺术与文脉传承,更是艺术家搜妙创真与“度物象而取其真”的必然结果。 故五代大画家荆浩说: “画者,画也”(《笔法记》),真正欣赏画家的作品,便是透过艺术作品物质性视觉性的固有符号,来理解体会艺术家的情感与思想。

在一个无意义与个人主义泛滥成灾的时代,所有的情感思想和宗教意识,似乎变成一种自我标榜的浮夸标签。 只有去做一个真正的当代人,才能有透过哪些黑暗和无聊的勇气,让情感与思想有温度。 这样才能区别当代山水画艺术创作绝非时尚艺术,真正有情感有思想的艺术家必然是当代山水画艺术的立法者。 朱正发正是这样的为当代山水画艺术创作立法的践行者,他说他的每一幅山水创作都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旅游,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说: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这在艺术家朱正发的山水画创作中成了经典的诠释。

《青山远绕千条嶂》(180×50cm)

二、山水逍遥

往圣先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这一真谛,“观物”也近似于艺术家写生,约略为“外师造化”,具体指对外界物象的直接观察、感受。 “取象”与“尽意”是“观物”的目的,即提炼加工,创造出“得心源”的意象。 在艺术创作中,此“意象”是指反映艺术家审美关照,体现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终极关怀。

我们日日走过的土坡或者山丘,春山淡怡,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 古往今来,诗词歌赋,水墨丹青,代有佳作,传情达意,盛事连连。 艺术家朱正发先生笔下的山水,有春夏秋冬之意趣与大美,亦有“俯仰往还,远近取与”之诗画空间的格韵特质。

清初大思想家叶燮说:

“吾尝谓凡艺之类多端,而能尽天地万事万物之情状者,莫如画。 ”

所以,我还是来欣赏朱正发先生的山水画吧。

《太行人家》(200×200cm)

这幅《太行人家》(纸本水墨浅绛,尺寸: 200*200cm2016年创作)画面取景为太行山,季节应该是秋季,各类杂树它们相间的枝与叶显得疏密有致,山脚下有村落人家。 初看画面,凝重而深邃,但也不失灵动与轻松。 画幅前面有老农赶着羊群在放牧,羊群有聚有散,三三两两或吃草或抬头张望生动有趣。 画家用的是渴笔淡墨勾皴山石和树干,然后用积墨法层层皴染,山石与树干的质感在笔墨中呈现,画家巧妙的是最后用浓墨点苔,有的山石结构略用浓墨勾勒一下,空白的山石和粗壮的树干用淡赭石晕染一下,画面整体显得别有一番趣味。 通过鉴赏整幅画的构图、气韵、笔墨、着色,让我们领略到画家的传统笔墨功底与艺术修养。

《茅山雄姿》(200x400cm)

再看一幅《茅山雄姿》(纸本彩墨,尺寸: 200*400cm),整幅画取景家乡的道教名山-茅山,画幅横式满构图,以写意风格为主,用笔老辣苍劲,有中锋破锋逆锋同时兼有墨分五彩,真是水晕墨章,笔情墨趣尽显画家意匠经营中的潇洒与磊落胸怀。 画幅整体是气势撼人,正如: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画中精神与道家精神高度一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也。 画者,如也,如其人,如其才,如其志,总之,以画为寄,以画为乐,此画之本也。 当下鲜有知其故也,何哉? 或虚骄自大,为造物役也; 或沽名钓誉,为功名累焉。

其实,艺术家朱正发的山水画创作中最让人激动与难以忘怀的是他花费了数年时间,以家乡句容市所辖属的各个村镇为具体坐标,以句容境内仅有的几座不高的山为画面取景的高峰。 乡村则以平远的田园风光来展示农村在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兴农所带来的安居乐业的新型农村面貌。 其中,句容市区包括市政府办公楼以及市区重要的建筑群等,几条重要街道被画家描绘的栉次鳞比,是继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及《姑苏繁华图》之后又一杰作。 这幅《句容胜景图》全长一百米,高一米二五,览之则气象万千,绵延不绝而云蒸霞蔚。 鉴之则笔精墨妙,气韵生动而生意扑面,这难道不是一颗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吗?

《句容胜景图》局部(城区)1.15x5米

《句容胜景图》局部(茅山)1.15x5米

《句容胜景图》局部(赤山湖畔)1.15x5米

山水难于造境,境由心设,境由愤者生。 愤者造境逍遥以畅达其情。

清代文学家廖燕说:“慷慨者何哉? 岂藉山水而泄其幽忧之愤者耶? 然天下之最能愤者莫如山水。 ……其气之愤见于山水者如是,虽历经千百万年,充塞宇宙,犹未知其底止。 故知愤气者,又天地之才也。 非才无以泄其愤,非愤无以成其才; 则山水者,岂非吾人所当收罗于胸中而为怪奇之文章者哉? ”

逍遥与自在是中国艺术审美理想与审美心胸的典型,也是中国艺术家毕生追求的目标。 通过鉴赏艺术家朱正发先生的两幅山水画题材的作品,可以强烈的感觉到,艺术家在强化中国艺术的逍遥精神,这在当下也等同是一种具有使命感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三、生机无限

法国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真正的艺术家是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美。 “司空见惯”的事物就艺术创作而言可以理解为取材广泛,取材之广又本源于艺术家对生活有着无限热爱之情。 具体指涉艺术创作或者是中国画的艺术创作既可以指人物山水花鸟三大题材,也可以指写意工笔两种创作方式与艺术语言的多元与驾驭。 艺术家朱正发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中国画创作涉及三大题材,工笔写意两种技法语言都能技道合一的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 这是一个优秀画家的天才般的修为与生机展现,纵观历代丹青圣手无不如此。 如现代艺术大师黄宾虹先生,白石老人,大千居士,傅抱石先生等皆能工写兼善,题材广泛,不拘于一隅。

《路在脚下》180×90cm

作为艺术家朱正发出生于杏花春雨江南的句容,金陵文脉与吴越文化二者共同泽被的这一方厚土,曾经哺育了众多杰出人才,谱写出动人的华章。 唐朝功臣颜真卿,五代人物画大家周文矩,宋代宰相王安石,苏东坡,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籍也是句容,清代笪重光等枚不胜举。 据族谱考证艺术家朱正发就是朱元璋的后裔,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鉴赏朱正发先生的山水画时,无论远观其势还是近观其质,气韵生动、浑厚华滋,总能给人以正大气象。 无论是“澄怀观道”,还是“澄怀味象”都是艺术家获得审美理想使然。 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最终由自己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而最终需要艺术灵感的促成才能生发不朽的艺术生命力,直至艺术杰作的诞生。

艺术家朱正发曾经数年卧游家乡的山水,乃至城市景观与乡镇面貌都成为他笔底的创作素材。 这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至真至纯的情怀,可以这么说,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自己的故土情节,乡音与乡情是每一个人成长的不竭动力,也是艺术家创作的不竭生机。

道成而上,艺形而下。 艺术家朱正发先生以艺体道悟道的序幕刚拉开,他的艺术创造力的生机以蓄势待发,此生机必将幻化为一幅幅美丽的壮景。

作品欣赏

写生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佳作聚焦】朱零:心物相融道法通
凤凰名家谈艺录——朱道平
展览回放:名城之韵之艺术名家朱修立
艺术家李伟国画山水作品赏析:山水氤氲、笔墨生韵
湖南省湘江书画院【第284期】浔陌国画作品欣赏
杨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