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的今天——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巨型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我国是从1957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4机)研制。在研制104机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并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台小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

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

巨型计算机一般指超级计算机 ,是指能够执行一般个人电脑无法处理的大量资料与高速运算的电脑。就超级计算机和普通计算机的组成而言,构成组件基本相同,但在性能和规模方面却有差异。超级计算机主要特点包含两个方面:极大的数据存储容量和极快速的数据处理速度,因此它可以在多种领域进行一些人们或者普通计算机无法进行的工作。

回顾过去,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除了有被称作“仪器”的电子管计算机和晶体管计算机外,还没有每秒计算速度能达到千万次的巨型计算机。1978 年中国第一次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运载火箭,用的还是运算速度仅百万次的计算机。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一个泱泱大国如果再不具备可以和发达国家一比高低的巨型计算机,那不仅是一个可悲的现实,而且还会带来一个可悲的将来,这对立志于中华腾飞的新一代领导人和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

改革开放前,由于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我国勘探的石油矿藏数据和资料不得不用飞机送到国外去处理,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受制于人。当我国提出向某发达国家进口一台性能不算很高的计算机时,对方却提出:必须为这台机器建一个六面不透光的“安全区”,能进入“安全区”的只能是巴黎统筹组织的工作人员。在现实中,由于国家没有巨型计算机,防汛部门就无法对复杂的气候进行中长期预报。所以,有几次洪峰突然袭来,事先没有准备,使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同样也是由于没有巨型计算机,石油部门每年要将勘探出来的大量石油矿藏数据和资料用飞机送到国外去作三维处理,不仅花费昂贵,而且国家的资源情况首先被外国人掌握。这实在让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计算机专家们赧颜。

1978年3月,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原“哈军工”的基础上组建国防科技大学;此后,中央在重要会议上,正式下决心研制巨型计算机,以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大型科学计算问题。

研制巨型计算机,谈何容易?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技术落后,资料匮乏,西方国家又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了解国外研制巨型机的情况十分有限。国防科大虽然是国内最早研制计算机的单位,但此前为远望号测量船研制的“151”机,每秒运算速度只有100万次,要研制每秒运算一亿次的机器,计算机运算速度一下要提高100倍,其困难不言而喻。但是,困难没有吓倒我们。当时,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全力以赴造出自己的巨型机,大家把它叫“争气机”,就是要争一口气,不让外国人再卡我们的脖子。

研制工作迅速展开之后,各种复杂技术问题随之冒了出来。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采取什么样的体系结构?如何实现每秒一亿次的运算速度?问题像一个个“拦路虎”。天道酬勤,5年没日没夜的顽强拼搏,以慈云桂所长为代表的科研人员,闯过了一个个理论、技术和工艺难关,攻克了数以百计的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向量阵列”结构,大大提高机器的运算速度,提前一年完成了研制任务,系统达到并超过了预定的性能指标,机器稳定可靠,且经费只用了原计划的五分之一。

1983年12月22日,在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银河”机房里,矗立着一台由7个机柜组成的圆柱形机器。这就是该校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是我国目前运算速度最快、存贮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子计算机。它是石油、地质勘探、中长期数值预报、卫星图像处理、计算大型科研题目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研制巨型电子计算机。"银河"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提前两年实现了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的到1985年"我国超高速巨型计算机将投入使用"的目标,使我国跨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国家的行列,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她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日等少数国家之后,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张爱萍将军亲自挥笔将巨型计算机命名为“银河”,1983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计算机正式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银河”计算机横空出世,中国巨型计算机技术再次跻身世界前列
国内第一台小巨型电子计算机——NS1000小巨型机研制成功19891117
中国自主计算机简史
揭秘“中国超算之父”金怡濂:神威太湖之光问鼎世界冠军,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
慈云桂: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银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