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的今天——1958年1月31日,美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索者1号”

卫星,是指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那一颗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环绕着地球旋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 “人造卫星”就是我们人类“人工制造的卫星”。 科学家用火箭或其它运载工具把它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使它环绕着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转,以便进行探测或科学研究。 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初速度越大,物体就会飞得越远。 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 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斯普特尼克一号是世界上第一颗人类向宇宙发射的人造卫星,是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整体为铝制球体,直径 58 厘米,重 83.6 千克,有 4 根鞭状天线,内部装有科学仪器。斯普特尼克一号,又称“卫星一号”,俄语原意为“旅行者”,是航天启蒙时代的产物,开起了人类进入了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的新时代。虽然这颗卫星在太空的时候只会劈啪作响,但是它还是标志着人类的活动疆域已经从陆地、海洋、大气层扩大到了宇宙空间,从此打开了天门,放眼整个宇宙。

斯普特尼克一号是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升空后发射了3个星期信号,在轨道中度过3个多月,围绕地区转了1400多圈,航行6000万公里,最后坠入大气层后消失。尽管斯普特尼克一号是世界上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运载火箭,但是没有任何的科学意义。3个星期的信号仅为向外发射的“警报”信号,第一个接收到这一信号的接收站是英国国家广播公司位于塔茨菲尔德接收站。正是由于10月4号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辟了人类探索外空的道路以及1964年10月10日外空条约生效,因此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成为“世界空间周”。

在人造卫星的发展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卫星就是探索者1号(Explore 1)。1958年1月31日,它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卡拉维纳尔角冲出大气层冲向太空,距今已经整整62年了。探索者1号不仅是美国第一颗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世界上第三颗卫星,还是第一颗对地球周围环境具有重大发现的卫星。它的诞生,还正式拉开了两位航天科学家“双雄对决”的大幕,背负起了苏美之间政治、科学、技术竞争的深重使命。

故事得先从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人造卫星1号说起。人造卫星1、2号开启前苏联太空竞赛的“两连胜”。1955年6月25日,科罗廖夫提出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想法,并且补充了人类进行宇宙飞行的设想。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1907年1月12日-1966年1月14日),是前苏联宇航事业的伟大设计师与组织者,第一枚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洲际火箭(弹道导弹)的设计者,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的设计者、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1957年8月3日苏联首枚洲际弹道导弹P-7试飞成功。接着科罗廖夫大胆采用捆绑火箭的办法在当年的10月4日,使苏联抢在美国之前,通过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成为人类进入航天时代的重要标志,也为科罗廖夫带来了无比的荣耀。当年,瑞典科学院曾提名运载火箭和卫星设计者获诺贝尔奖,致信苏联政府询问设计者是谁时,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却回答说:“是全体苏联人民。”就这样科罗廖夫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作为补偿,1957年12月30日,苏联政府在克里姆林宫的斯维尔德洛夫大厅向科罗廖夫及其同事授予了列宁奖金。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迪士尼片场,战俘冯·布劳恩正与唐老鸭米老鼠同台录制太空短片,为儿童讲解火箭知识。当时的美国人始终对冯·布劳恩这位纳粹分子心存芥蒂,虽作为“头脑财富”来到美国,但冯·布劳恩一直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因为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固执地认为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应该由美国人承担。在美国徘徊、纠结、反复论证的时候,无可挽回的失去了航天竞赛的“先手”。

1957年11月3日,趁着人造卫星1号的东风,苏联搭载名为“莱伊卡”小狗的人造卫星2号(sputnik 2)卫星一蹴而就,不仅在人造卫星发射领域拔得头筹,而且压倒性地获取了两连胜。苏联人的卫星成功发射给美国人带来了强烈的危机感。为恢复在国内和国外的威望和信心,白宫随即宣布美国将要发射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他们找到了冯·布劳恩,将发射美国第一个人造卫星的重任交付给了他。他们给布劳恩的“军令状”里,人造卫星的研制期限只有短短的3个月。韦纳·马格努斯·马克西米利安·冯·布劳恩男爵(1912年3月23日-1977年6月16日),出生于德国东普鲁士维尔西茨,是德国火箭专家。德国战败后,美国将他和他的设计小组带到美国。

1958年1月30日,朱诺1号(Juno-1)运载火箭搭载着探索者1号人造地球卫星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就位,但是由于高空风大,发射推迟了24小时!直到1月31日晚上10点55分,朱诺一号才在紧张的气氛中点火升空,一切都显得很顺利。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根据遥测数据测算,“探索者一号”应该在午夜12时41分被位于西海岸的跟踪站准确地接收到。当钟表上的指针指向12时41分时,地面仍未接收到来自卫星的通讯信号。12时49分,珊珊来迟的探索者1号终于传来了信号,喷气推进实验室证实,它刚从人们头顶上飞过。冯·布劳恩没有让美国人失望,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宣告发射成功。探索者1号的发射成功,为美苏两国进军宇宙、角逐太空的历史拉开了序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1)
苏联头号火箭专家科罗廖夫,为什么敢接受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特25《苏联人造地球卫星》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如何发射的?
美苏太空战。科罗廖夫与布劳恩。
人造第一星过50岁生日 讲述背后鲜为人知故事(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